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提到辛甘化阳法,吾等首先想到的常是四逆汤等回阳救逆之剂或是参苓白术散等温补之品。《温病条辨·下焦篇》中四十四条,湿久脾肾阳虚之安肾汤;五十八条劳疟,气血两伤,胁有疟母之加味异功汤;六十一条少阴三疟,气血两虚之扶阳汤;七十一条痢久阴阳两伤,阳虚甚,肛坠腰胯脊髀酸痛之参茸汤;七十七条噤口痢之肉苁蓉汤;七十二条久痢厥阴气逆之乌梅圆;七十三条休息痢阴阳皆虚用之参芍汤,俱为辛甘温阳法之经典方剂,后二剂之运用尚有酸甘化阴之功以阴阳并治。可见“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  相似文献   

2.
辛甘化阳法有深远的哲学和医学渊源,仲景首次将辛甘化阳法用于临床,《伤寒论》大量运用辛甘化阳法来组方,后世多遵其法,创制了众多辛甘化阳之剂。辛甘化阳法在《伤寒论》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助阳化气、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发汗解表、温中补虚、平冲降逆、温助心阳、温通血脉、温肺化饮、温中复阳、回阳救逆等11个方面,可为当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113首方剂进行分析,将其辛甘化阳法在方剂中的具体作用归纳为9个方面,即:滋阴和阳、温通心阳、温补脾肾、温中复阳、温阳行水、散水除痞、温化水饮、散寒除湿和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4.
浅议“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药物性味时指出:“辛甘发散为阳”,由此产生了“辛甘化阳”的治法。这一治法是由辛味药和甘味药合用,以资助阳的一种治法。汉·张仲景擅用此法组方,如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等均是。尤其桂枝汤中,不仅有辛味如桂枝、生姜,甘味如甘草、大枣等辛甘化阴之品,还有白芍与甘草、大枣酸甘化阴之味,竭尽阴阳两调之能事。因而桂枝汤除治外感外,也是内伤杂病的常用方。辛甘化阳法在临床应用甚广,如桂枝甘草汤功能温补心阳,适用于伤寒发汗太过,心阳亏虚者。苓桂术甘汤有温脾阳,化水饮之…  相似文献   

7.
姚建平  马书娟 《光明中医》2010,25(1):100-101
药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味不同,作用亦不相同。不同药味配伍之后,又产生新的作用,称之为“气味和合”。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利用药物的不同味可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祛疾疗病。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辛甘化阳”的概念及其内涵从药物功效、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以及现代基础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对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辛甘化阳法扶阳散寒,具有温通的作用。肺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腺体形成,黏液增多,具有凝聚、寒冷、潮湿的特点。根据肺腺癌的病机演变过程,运用辛甘化阳法分期论治,早期以痰饮凝聚为主,治宜温化痰饮恢复肺之宣肃;中期以肺脾阳虚为要,治宜益阳散饮恢复化气之功;晚期以阴阳不和为著,治宜祛阴邪、缓阳躁以促进阴阳和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甘化阳法组方联合西医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甘化阳法组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甘化阳法组方联合西医治疗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与中医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磊  李海波 《河南中医》2014,(6):1034-1035
《温病条辨》对脾疟病证的论述见于中焦篇,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脾不运湿,聚而生痰,复感疟疾而致。《温病条辨》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种汤证,分别为黄连白芍汤证、露姜饮证、加味露姜饮证。  相似文献   

12.
《时病条辨》四卷,古瀛隐名氏原著,弇南钱雅乐增订,现存稿本,收入《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点校出版.通过对该书的梳理研究,发现隐名氏原文具有体例合宜、论治精详等特点,钱雅乐之增补,对原书中顺序不合理的条文位置进行调整,并补充部分内容,为原书增色不少.书中有关霍乱论治的内容,其理论介于王孟英与徐子默之间,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温病条辨》12个承气汤方为代表的温病承气下法继承了《伤寒论》的理论精神,并在扶正祛邪、固护津液等方面有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充分体现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下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阻发热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湿阻发热。介绍三仁汤加减方及其煎服方法、适用证候、组方思路辨证加味和注意事项等临床经验,并例举验案三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疾病基本态势看推广扶阳法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由于空调、冰箱伤阳甚重,滥用抗生素、激素,苦寒剂,睡眠不足、过劳等诸多因素导致阳气受损,出现了人体大多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时下中药运用,清热药盛行,不少患者常年服用清热解毒药而疾病反复发作,不能治愈。现代大多中医师滥用寒凉轻灵之药,不辨阴阳,不求经旨,对病一律寒凉对治。所用之药多为桑叶、金银花、菊花、连翘、薄荷之类的轻灵品,畏温热喜寒凉,亦有喜用犀角、地黄、竹叶、石膏之辈,以致胃败不纳,呃逆泄泻。导致世人多阴盛阳衰,疾病缠绵难愈,甚至越治越重,扶阳法则切中病机,这也从反面证实了推广扶阳法对于解决当今医学疾病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何锋  刘莉 《西部中医药》2007,20(11):1-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所论虚劳病是虚损的代表性疾病,仲景治病求本,治虚损以甘温扶阳为主,补五脏以脾肾虚弱为先,其治疗虚劳一法实乃补虚培元之宗.  相似文献   

17.
通络干预血管病变的整合调节机制——承制调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传统中医和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科学相结合探讨中医学治疗的效应规律而提出"承制调平",从不同层次论述了生命运动自适应自稳态平衡调控机制、病理损伤的代偿性自我调节与疾病治疗及治疗效应的整合调节机制,反映在通络干预血管病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呈现出趋向健康的目标动力特征——"系统效应"。  相似文献   

18.
韩冰教授在妇科疾病治疗中提出活血化瘀法有活血消溶与活血下血之分,在活血化瘀药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4味药,均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均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瘀血证,但是桃仁、红花两味药活血化瘀,以下血为主,两味药为下法。而三棱、莪术两味药在活血化瘀上以消溶为主,可内消瘀结,是为消法。因此临床上应辨证辨病施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益气升阳举陷法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之法。现代眼科在重症肌无力、角膜溃疡、外伤性或手术后低眼压等方面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升阳举陷法在眼科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脾肾阳虚,枢机不利为总病机,常见病机有:脾肾阳虚,寒湿格阳;痰生郁热,热伤气津;肝虚致郁,枢机不利。温阳法为该病的基本治法,同时需融合酸收之药,以收敛体内虚浮阳气、汇聚方中温阳之力;或生津、固精、缩尿、消积,可针对改善消渴临床症状;或柔养肝体,以助肝用,调畅枢机。在主导温阳同时,妙用酸收,能聚敛阳气,生津固精,养肝调枢,契合病机特点,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