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氧后处理在全心停灌缺氧模型中是否具有对抗心肌缺氧/复氧(A/R)损伤的作用,以及钙激活钾通道(KCa)和线粒体透性转换孔道(mPTP)是否参与缺氧后处理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缺氧30 min、复氧120 min复制A/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甲臜(formazan)含量。分离心肌线粒体,测定高钙诱导下mPTP的开放情况。结果: 缺氧后处理心肌细胞的formazan含量明显高于、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低于单纯A/R组,明显改善心室力学指标,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KCa通道阻断剂paxilline能明显阻断缺氧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缺氧后处理心肌细胞的mPTP开放程度显著低于A/R组。结论: 缺氧后处理具有抗心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KCa通道的开放和降低mPTP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低氧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 min作为低氧,松开结扎复氧120 min。全心停灌5 min复氧5 min两个循环作为低氧预处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复氧5、10、15、20和30 min的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TT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低氧预处理和低氧后复氧期的前10 min用钌红(5 μmol/L)处理均可促进LVDP、±dp/dtmax和LVEDP的恢复,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LDH释放。复氧期的前10 min用精胺(20 μmol/L)处理可减弱低氧预处理的心脏作用。用环孢菌素A(0.2 μmol/L)处理20 min(复氧前5 min到复氧期的前15 min)则减弱上述精胺在低氧预处理中的心肌作用。 结论: 低氧预处理引起的心肌保护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活动及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是否参与血红素氧化酶1(HO-1)对抗大鼠心肌缺氧.复氧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法观察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和最大左室收缩、舒张速率(±dp/dtmax).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间接测定大鼠血中COHb含量.心脏冷冻切片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用6-keto-PGF1αRIA kit测定样本中前列腺素I2(PGI2)的稳定产物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 ①HO-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心脏LVEDP增高,降低LVDP和±dp/dtmax;减少复氧期LDH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②HO-1的抑制剂可加重缺氧-复氧心脏LVDP和±dp/dtmax下降,LDH释放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5).③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有部分取消高铁血红素降低缺氧-复氧心脏LVEDP、增加LVDP和±dp/dtmax,的作用,使LDH的释放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结论 诱导HO-1增加可保护缺氧-复氧心肌,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COX-2的活性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青年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青年)与20月龄(老年)Wistar大鼠,应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复制心肌IR与IPC模型。实验分为青年缺血/再灌注(YIR)组、青年缺血预适应(YP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OIR)组与老年缺血预适应(OPC)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及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质含量,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及钙诱导的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开放情况。结果:与YIR组比较,Y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降低,心肌组织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心肌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含量降低。电镜下可见YPC组心肌及分离的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完整、基质致密。YIR组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与Ⅲ态耗氧量及P/O比值均明显增加,质子漏出减少,钙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而与OIR组比较,OPC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YPC组比较,OPC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增加,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多。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保护青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老年大鼠心脏对预适应刺激减敏,导致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钝化,这可能与老龄IPC心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导致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多巴胺受体在缺氧-复氧时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复制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模型。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缺氧-复氧心肌多巴胺受体DR1、DR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心肌组织在缺氧40 min时的DR1、DR2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氧40 min后复氧1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 h达高峰,3 h、4 h后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同时随复氧时间延长,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增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加重。结论: 大鼠心肌多巴胺受体DR1、DR2表达在缺氧-复氧过程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可能参与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cine, GLY)对缺氧/复氧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心肌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模型,观察不同浓度GLY处理后心脏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左室发展压 (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 LVDP=LVSP-LVED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p/dtmax and dp/dtmin),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水平。结果:H/R后各时点大鼠心功能各指标均低于缺氧前;GLY处理组复氧后心功能各指标均高于H/R组,并拮抗损伤导致的SOD减少和MDA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GLY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的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Amiloride对低血流缺氧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离体大鼠等容收缩心脏模型,探讨Na/H交换机制在心脏低血流缺氧后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心脏富氧灌流30min后,随机分为三组:(1)富氧组:富氧灌流75 min;(2)对照组:低血流缺氧45 min后再恢复富氧灌流30 min;(3)Amiloride组:低血流缺氧期间,溶0.5(mmol/L)Amiloride(Na/H交换抑制剂)于K-H液中,余同组(2)。实验发现Amiloride组心脏各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均少于组(2),线粒体及胞浆液中GSH-Px活力得以保护,心肌组织Na~ 、Ca~(2 )超负荷减轻,K~ 丢失减少。结果表明:抑制Na~ /H~ 交换能明显减轻低血流缺氧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对抗 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环氧化酶2(COX-2)是否参与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和酶学等指标。 结果:(1)HO-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可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心脏LVEDP增高 ,LVDP和±dp/dtmax的下降;减少复氧期LDH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 <0.01)。(2)HO-1的抑制剂可加重缺氧-复氧心脏LVDP和±dp/dtmax下 降,LDH释放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5)。(3)GC的抑制剂亚甲 蓝和COX-2的抑制剂塞来昔布均可部分取消高铁血红素降低缺氧-复氧心脏LVEDP,增加LVDP 和±dp/dtmax的作用,使LDH的释放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 。 结论:诱导HO-1增加可保护缺氧-复氧心肌,其作用可能通过激动鸟苷酸 环化酶途径,继而调节COX-2的活性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锌缺乏是否通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发挥作用。方法 通过饲喂锌缺乏饲料建立锌缺乏模型大鼠,将离体大鼠心脏全心缺血30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造成心肌I/R损伤模型。左心室插管检测心功能;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氯化三苯四氯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钙诱发线粒体肿胀法检测mPTP的开放程度。结果 锌缺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LDH释放增加(P<0.05),同时伴随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锌缺乏大鼠缺血前心脏线粒体的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但在缺血30 min后mPTP开放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和锌缺乏大鼠的心脏I/R损伤可通过抑制mPTP开放而明显减轻(P<0.01)。结论 锌缺乏可通过增加心肌线粒体mPTP开放加重大鼠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锌缺乏是否通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发挥作用。方法 通过饲喂锌缺乏饲料建立锌缺乏模型大鼠,将离体大鼠心脏全心缺血30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造成心肌I/R损伤模型。左心室插管检测心功能;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氯化三苯四氯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钙诱发线粒体肿胀法检测mPTP的开放程度。结果 锌缺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LDH释放增加(P<0.05),同时伴随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锌缺乏大鼠缺血前心脏线粒体的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但在缺血30 min后mPTP开放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和锌缺乏大鼠的心脏I/R损伤可通过抑制mPTP开放而明显减轻(P<0.01)。结论 锌缺乏可通过增加心肌线粒体mPTP开放加重大鼠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和缺血脑线粒体对环孢菌素A(CsA)的反应,并观察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分离线粒体上观察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抑制剂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对正常与缺血脑线粒体肿胀的影响。结果:在正常脑线粒体,0.5 μmol/L和 1 μmol/L CsA以及30 μmol/L 二氮嗪(DE)均可明显减轻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程度,苍术苷(Atr)能取消此作用,而5 μmol/L CsA不能减轻线粒体的肿胀。在全脑缺血5 min后的线粒体,0.5 μmol/L CsA可减轻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该作用可被Atr取消,但1 μmol/L CsA不能减轻肿胀;30 μmol/L DE也可明显减轻Ca2+诱导的缺血脑线粒体肿胀程度,100 μmol/L和200 μmol/L 5-羟基癸酸盐(5-HD)和Atr均可取消其作用。结论:缺血脑线粒体对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抑制剂比正常脑线粒体更为敏感,脑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激活可能是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cine,GLY)对缺氧/复氧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心肌缺K/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观察不同浓度GLY处理后心脏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e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1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发展压(1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LVSP-LVED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eu-lar pressure,dp/dtmax and dp/dtmin),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H/R后各时点大鼠心功能各指标均低于缺氧前;GLY处理组复氧后心功能各指标均高于H/R组,并拮抗损伤导致的SOD减少和MDA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GLY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的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aFGF对大鼠缺氧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上建立缺氧再灌注模型,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dp/dtmin),比较经maFGF和aFGF预处理,心肌缺氧再灌前后LVDP、dp/dtmax、dp/dtmin的变化,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LDH、MDA、SOD水平。 结果: maFGF和aFGF预处理均明显促进心肌缺氧再灌后心功能恢复,减少缺氧再灌注导致的LDH漏出、SOD降低和MDA升高。 结论: maFGF对缺氧再灌注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杭白菊水提取液在缺血再灌注和缺氧/复氧过程中对离体心脏和心室肌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模型,观察心室收缩功能;用视频跟踪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荧光系统分别记录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和i;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杭白菊(0.5g/L)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离体灌流心脏左室发展压、最大收缩/舒张速率、冠脉流量和左室发展压与心率乘积的抑制作用;并明显减弱缺氧/复氧抑制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最大收缩/舒张速度和细胞钙瞬态的作用。杭白菊处理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SOD水平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杭白菊可能通过对抗自由基的作用,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和缺氧/复氧对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性损伤模型,探讨丹酚酸B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和丹酚酸B治疗组,复制缺糖缺氧3 h后复糖复氧24 h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观察神经元的活性,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凋亡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以及 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相比,丹酚酸B可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存活率以及MMP荧光值(P<0.05,P<0.01),同时可降低LDH漏出率、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凋亡率(P<0.01);荧光染色显示,丹酚酸B可减轻缺糖缺氧/复糖复氧诱导的细胞核的损伤。结论: 维持MMP和钙稳态可能是丹酚酸B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处理的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细胞培养组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缺氧/复氧损伤+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5、10、20 μmol/L)组和缺氧/复氧损伤+ verapamil(5 μmol/L)组。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MTT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 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可显著提高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SOD的活性及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能显著抑制LDH的活性、MDA的生成以及提高NO的含量,并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具有明显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蒺藜皂苷(TTL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漏出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平均荧光值变化。结果: 缺氧3 h复氧12 h可诱导出皮层神经元凋亡,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高于对照组(P<0.01)。蒺藜皂苷(0.025 g/L)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并可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蒺藜皂苷可降低由缺氧/复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pSUPER质粒为载体,构建shRNA VDAC1质粒。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缺氧预处理(APC)组、pSUPER-VDAC1-A/R组和pSUPER-A/R组。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VDAC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A/R处理后,VDAC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下降,LDH和CPK活性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崩溃;而APC则能抑制VDAC1的上调,并对抗A/R损伤;与APC相似,通过RNA干扰下调VDAC1后,亦能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 下调VDAC1可有效对抗A/R损伤引起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表达增加诱发内质网应激在缺氧复氧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4-5 d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e组)、阻断剂(NiCl2,CdCl2)组、激动剂(GdCl3,NiCl2,CdCl2)组和caffeine组。采用饱和氮气pH6.8的D-Hands液培养细胞3 h,再用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培养细胞9 h,复制心肌缺氧/复氧模型。检测血清LDH活力,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caspase-12和CaSR 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组和激动剂组LDH活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caspase-12和CaSR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反之,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缺氧/复氧过程中,钙敏感受体表达增多,从而破坏了细胞内钙稳态诱发过度的内质网应激,通过caspase-12等凋亡蛋白表达的增多等途径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比较山莨菪碱与异搏定对心脏缺氧—复氧损伤(氧反常)的防治作用,结果发现在缺氧期向灌流液中加入山莨菪碱(1.64×10~(-4)M),与异搏定(5×10~(-8)M)都能有效地减轻心脏缺氧—复氧损伤,表现为心功能的恢复,心肌酸中毒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漏出,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与钙含量增加的程度都有明显改善。然而在复氧灌流期应用异搏定并不能阻止氧反常的发生;但山莨菪碱在复氧期应用时,也能显著减轻氧反常损伤。结果提示山莨菪碱可能具有除钙拮抗作用以外的更广泛的抗缺氧—复氧损伤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