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1-06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2例,其中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诊断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以减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对2010-06—2012-06我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由于窒息原因导致80例,采取产前监护、产后救治和康复训练的手段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窒息时间严重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痊愈60例,好转13例,未愈转院治疗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预防救治和康复训练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能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和低场强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06—2013-06来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0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进行CT和低场强MRI检查。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正常38例,轻度33例,中度20例,重度13例;低场强MRI诊断结果显示正常20例,轻度46例,中度23例,重度15例;低场强MRI检测的病灶累及脑叶范围与临床分度结果以及C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场强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CT检测,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6—2013-02于本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2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Gesell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9-01-2010-06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0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00例,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7.0%,常规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防止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肾功能及血糖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2例HIE患儿为我院2004-01~2007-10收治的新生儿,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1],并排除先天性畸形、脑膜炎、休克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0-06~2001-12用复方丹参和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0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108例HIE患儿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HIE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电解质改变 ,血清酶类代谢变化 ,均于新生儿围产期缺氧及窒息有关。我们于 1998~ 2 0 0 2年 6月对收住病房做电解质测定的 10 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71例 ,女 2 9例 ,男女之比为 2 45∶1,其中早产儿 11例。本文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均依据 1996年 10月全国第四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为标准 ,经临床分为轻度 62例 ,中度 17例 ,重度 2 1例。经CT证实有 11例脑水肿 ,其中合并蛛网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临床干预疗效。方法将2008-01~2010-06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8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45例和早期干预组135例,观察2组神经功能发育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6个月、12个月时应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试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测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刺激代偿性脑回路建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0-06~2001-12用复方丹参和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0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病组)48例,同期正常新生儿(正常组)4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出生72h时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组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93,P0.05)。结论 MMP-9和TNF-α可能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该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但不同的治疗情况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不同的影响[1]。本研究使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3-2010-02间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124例,男59例,女65例;胎龄31~40周;94例患者为早产儿,体质量1 500~4 000g;经过影像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C 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06-2012-12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及C T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 H IE临床诊断分度与CT诊断分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76,P<0.05)。对Apgar评分与CT分度的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66,P<0.05)。结论 CT 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神经系统损伤越严重,CT分度越高。CT检查是诊断HIE的可靠手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对我院儿科60例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儿科2009-03~2011-03住院患儿,患儿均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全部在生后24h内住院,均有围生期缺氧窒息史,生后均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时消失。行CT检查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多灶性低密度区,排除产伤、颅先天畸形、颅内出血。临床分度及诊断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2003-10~2004-06住院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患儿10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2003-10~2004-06住院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患儿10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重度HIE患儿永久性脑功能缺陷仍时有发生。2005-06~2010-06我科共收治28例HIE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抚触干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均为足月儿,体质量2.5~4.5 kg。娩出过程中均有不等程度的窒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5—2016-05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例。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注射用苯巴比妥钠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2%,对照组为46.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提高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9-01-2002-09收治的3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原因,并加以归类总结。结果母亲因素占58.6%,分娩因素占27.9%,胎儿因素占13.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逐年递增,要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必须从病因入手,产前预防和高危妊娠管理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08—2015-08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6例脑损伤高危新生儿,按出生时是否出现窒息症状分为A组(出现窒息症状,n=70)、B组(未出现窒息症状,n=86)。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3~24h内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结果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54例(77.1%)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振幅整合脑电图总异常率为57.1%(40/7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为74.1%(40/54),高于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有一定的相关性。B组40例(46.5%)患儿确诊为新生儿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总异常率44.2%(38/86),新生儿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为90.0%(36/40),明显高于非脑损伤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脑损伤与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有一定的相关性。轻度、中度、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61.8%(21/34)、93.8%(15/16)、100.0%(4/4),且随着临床分度的增加,异常率明显提升。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与新生儿脑损伤有密切的关系,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与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