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小儿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采用视频脑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到该院进行就诊的52例非癫痫性发作的疾病患儿和53例小儿癫痫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非癫痫性发作的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小儿癫痫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对其进行常规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监测,比较两者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异常率为79.25%,对照组患儿的总异常率为30.77%,研究组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对研究组的癫痫患儿的两种脑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视频脑电图(VEEG)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9.24%,常规脑电图(REEG)检测的总异常率为56.61%,VEEG的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REEG,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照比较发现,在癫痫病患儿采取视频脑电图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应用价值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EEG与头颅MRI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二者之间相互关系,为临床确诊该病提供简便易行的诊断思路。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2月住院的120例惊厥发作儿童进行VEEG监测,并与REEG结果进行对比,同时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VEEG监测到临床发作患者癫痫样放电55例(45.83%),REEG监测到22例(18.33%),VEEG监测阳性率高于REEG(X2=20.82,P0.01);VEEG监测到发作间期脑电图痫样放电32例(26.7%),REEG监测3例(2.5%),VEEG监阳性率明显高于REEG(X2=28.13,P0.0);结合临床及影象学结果,VEEG明确癫痫类型20例(16.7%),REEG仅明确3例(2.5%)(X2=15.56,P0.01);34例MRI与VEEG同时异常的患者,两者的定位相符16例(47.1%),定侧相符13例(38.2%),不相符5例(14.7%)。结论:在检测癫痫患儿临床发作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痫性放电中,数字化VEEG检测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REEG。MRI和VEEG结合更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非惊厥性癫痫的临床诊断及脑电图特点,提高对非惊厥性癫痫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23例非惊厥性癫痫的患儿,分析患儿发作形式及脑电图特点.结论 非惊厥性癫痫表现特殊,容易漏诊,视频脑电图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对非惊厥发作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对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的意义。方法:对22例难治性非惊厥发作性癫痫患者行VEEG监测,22例行头MRI检查,17例行发作间期PET—CT检查,8例行脑磁图(MEG)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致痫灶术前定位评估后11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结果验证VEEG定位的准确性。结果:22例VEEG监测时间24~48h,共监测到83次非惊厥发作,其中5例(22.72%)监测到既往未曾发现的发作类型。每例均记录到临床发作和相应的发作期脑电异常(2~20次),18例(69次)提示局灶起源(额叶起源6例,颞叶起源7例,额颞叶起源5例),其中12例(54次,占78.26%)发作起始区与症状产生区一致。VEEG定位的致痫灶区与头MRI有结构异常者符合率为100%,与PET—CT符合率为82-35%,与MEG符合率为100%,与11例手术治疗患者的ECoG监测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VEEG可提高癫痫患者非惊厥类发作的捡出率,有助于癫痫的分类,比较准确地定位致痫灶,是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岁以内低龄儿童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视频脑电图的特征。结果 共433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非癫痫性发作,其中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398例(91.9%),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35例(8.1%)。24例患儿检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占5.5%(24/433),以Rolandic区放电15例(3.5%)最为常见。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392例(90.5%);非运动性发作共41例(9.5%)。非癫痫性发作中,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男性多于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3,P<0.001)。1~3岁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占比显著高于0~1岁组(χ2=8.713,P=0.003),但与3~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结论 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多为正常,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率低,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生理性非癫痫发作为主,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1~3岁儿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6.
张悦 《河北医学》2005,11(4):328-33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时异常脑电图(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与热性惊厥的再发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50例6个月至6岁患儿的热性惊厥后的脑电图。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45%,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的热性惊厥史关系,EEG异常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局限性发作和热性惊厥持续时间>15min)的关系,随着发热再发次数的增多逐渐增高,再发3次以上的患儿中,其EEG异常率高达40%~60%,3岁以上热性惊厥儿童其EEG异常率明显增多,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棘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其中10例随访3~5年,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是否有热性惊厥史有关,与高热临床特征有关,热性惊厥再发与EEG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EEG多次异常,发热可发展为癫痫,建议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揭示EEG阵发性异常与日后发生癫痫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165例FS患儿于体温恢复正常后7~20 d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EEG结果根据阵发性出现棘慢波、尖波或棘波而定位,探讨EEG阵发性异常放电与FS患儿日后发生癫痫关系。结果:本组165例患儿VEEG异常60例(36.36%),其中45例日后发生癫痫。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癫痫家族史、发热温度、FS类型、发作类型、24 h内发作超过1次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8例广泛性棘慢波者日后发生癫痫的有2例(25%),14例Rolandic区放电9例(64.3%)发生癫痫,21例枕区放电的18例(85.7%)发生癫痫,17例额区放电16例(94.1%)发生癫痫。与广泛性放电相比,额区放电的危险相关系数为48.0。结论:额区阵发性异常放电的FS患儿日后发生癫痫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李婷  马娇  余敏 《宁夏医学杂志》2023,(10):908-910+96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时频图(DSA)在快速鉴别诊断发作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发作性疾病患者122例,收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EEG)及长时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进行原始脑电图及时频图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常规EEG出现癫痫样放电发生为33例(27.05%),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59例(48.36%),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P<0.05)。长时程VEEG 67.80%癫痫样放电见于醒睡各期,32.20%仅出现在睡眠期。全面性放电40.68%,局灶性放电59.32%。监测到痫性发作共18例,全面性8例,局灶性10例。24例全面性放电及18例临床痫性发作的时频图表现为慢波功率增高。结论 长时程的视频脑电图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合时频图可快速发现阵发性放电及临床痫性发作,有效节省阅图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85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5例热性惊厥患儿≤3岁者395例(81.4%);惊厥时体温在38℃以上者469例(96.7%),其中≥39℃者326例(67.2%),有家族史者216例(44.5%);首次发作1-3 d内脑电图异常299例(61.6%),惊厥发作后10-14 d脑电图异常171例(39.3%)。脑电图异常171例,其中>3岁58例(58/88,占65.9%),体温≤38℃者11例(11/16,占68.8%),发作次数>2者62例(62/83,占74.7%)。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有关;脑电图异常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惊厥性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45例,设为惊厥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28例,设为非惊厥组,对比两组患儿发作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脑电图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惊厥组患儿发作时常表现为肌肉、肢体痉挛及强直状态,而非惊厥组患儿临床表现多种;惊厥组平均发作时间为(3.1±1.8)d,非惊厥组平均发作时间为(6.5±2.9)d;脑电图表现:惊厥组常表现为两侧持续性尖波、棘波及棘慢波,而非惊厥组脑电图表现多样,常表现为基本脑电活动减慢,两侧慢波活动不对称;临床疗效:惊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非惊厥组总有效率为71.43%,2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及脑电波不典型,诊治率较低,治疗时间长,预后效果欠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避免永久性认知能力伤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2.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及其他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明  刘向  马仁飞 《安徽医学》2010,31(10):1154-11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及其他非癫痫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EBNeuro智能化脑电图仪,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和疑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1-4hVEEG监测,并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时对比进行常规脑电图(EEG)检测。结果 150例中,VEEG异常者124例(82.7%),痫样放电101例(67.3%);150例中109例行常规EEG检测,异常者30例(27.5%),痫样放电10例(9.2%)。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VEEG监测均明显高于常规EEG检查(P〈0.005)。150例VEEG监测后明确诊断癫痫117例,其他发作性疾病33例。49例癫痫(41.9%)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43例(36.8%)明确其发作类型。结论 VEEG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而且对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儿童非癫痫发作性障碍诊断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儿童非癫痫发性作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EN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  相似文献   

15.
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痫性发作的原因,以提高癫痫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被误诊为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2例为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为偏头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椎基底动脉系TIA、低血糖发作各1例,4例为睡眠障碍,6例为精神性发作,3例为急性焦虑发作。误诊的主要原因:①病史采集不完整,对非痫性发作与痫性发作的特点认识不足;②过分相信其他医叶:或队院的诊断;⑧知识面窄,对临床少见疾病认识不足;④缺乏脑电图知识;⑤依据治疗效果而诊断。结论临床医生对于癫痫的鉴别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诊断一定要慎重,否则不但耽误治疗,还将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对于癫痫诊治的价值,总结监测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24例拟诊为癫痫的发作性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4例发作性患者监测到73例临床发作,其中57例确诊为癫痫,9例为非癫痫,7例暂无诊断结论;确诊的57例癫痫患者发作前脑电图均有异常改变。结论 v-EEG在癫痫诊断、癫痫灶定位上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熟知监测相关知识和精心护理是监测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成人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32导程视频脑电仪描记系统,对208例经体检疑诊痫性发作的成人患者进行24h长程视频头皮脑电监测,通过回放分析患者发作期、发作间期、发作后脑电图表现,分析其阳性及阴性似然比。结果通过临床查体、发作过程观察结合同步脑电图表现以及用药是否有效等手段得出可靠的临床癫痫确诊患者191例,其中脑电图阳性(脑电图上出现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快节律等痫性波)者146例,这包括捕捉到发作者104例,这104例患者同步脑电图均出现痫样放电,阴性者45例,非癫痫患者17例,其中脑电图阳性者13例,阴性者4例,这包括出现发作者5例,同步脑电图均未发现痫样放电。阳性似然比为99.9%,阴性似然比为100.0%。208例患者仅通过询问病史,体检而未行脑电图检查,诊断癫痫患者142例,非癫痫患者66例,阳性似然比为86.0%,阴性似然比为8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视频脑电可以有效提高成人痫性发作患者的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ideo-EEG长时间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意义,明确临床诊断中易出现的错误。方法:对临床上124例诊断为癫痫、92例可疑癫痫及33例非癫痫患者行Video-EEG监测,并与临床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中84.7%记录到临床发作,原诊断为强直一阵挛性发作(GTCS)的仅61.5%(16/26)为真正的GTCS,余均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或CPS继发泛化;可疑“头痛型癫痫”、“腹痛型癫痫”的40例患者中,仅有1例其头痛与发作密切相关。另有6例有CPS发作.但头痛或腹痛并非癫痫发作表现。结论:Video-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及分类有重要意义。CPS易被误诊为其它类型发作,特别是GTCS,对两者的鉴别临床上有必要行Video-EEG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