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指标,以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17年中44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胎盘剥离面积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症状、体征、B超诊断率、分娩方式和母婴预后。结果: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腹痛、阴道出血多见。重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典型,持续性腹痛、宫缩间期不松弛,阴道出血多见,B超诊断率高,漏诊误诊率低,但预后差。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对17例漏诊的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下腹痛、阴道少许出血、腰酸腰胀,且多无明显诱因,预后良好。术中或分娩后检查胎盘证实均为轻型胎盘早剥。结论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临床中应提高警惕,注意胎盘早剥的早期表现,减少漏诊,避免轻型向重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B超对胎盘早剥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超声科急诊诊断的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31例,均经产后证实.结果:本组不典型胎盘早剥31例,B超产前诊断24例,确诊率为77.4%,漏诊5例(其中胎盘位于后壁3例,超声表现正常2例);误诊2例(1例误诊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例误诊为胎盘内血池).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较隐匿,早期易漏诊误诊,早期确诊、及时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冉雪莲  李再学 《中外医疗》2009,28(30):56-56
目的通过3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指标,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我院近2年中31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B超诊断率和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44%,妊高征及胎膜早破为重要的发病诱因;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误诊及漏诊原因,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分娩孕产妇产前未明确诊断而产后确诊的胎盘早剥病例32例,误诊为先兆早产或临产16例、前置胎盘8例、胎儿窘迫6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误诊及漏诊率66.7%。发病诱因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过短或绕颈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检查的阳性率低,胎心监护改变无特异性是其误诊及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上只有重视诱因和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动态胎心监护,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并及时处理,才能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胎盘早剥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4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指标,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医院5年中41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B超诊断率和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85%。妊高征31.7%及胎膜早破17.1%为重要的发病诱因。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腰腹痛的占63.3%,产前出血48.8%。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误诊的原因分析,以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警惕性及早期诊断处理。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7例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阴道出血伴腹痛12例(70.59%).血性羊水1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1例.后继发腹痛及阴道出血;5例(29.4%)无症状.产后检查胎盘发现;主要体征为子宫收缩,子宫敏感,易激惹。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诱因8例(47.1%),产前B超诊断3例(17.61%),产前临床诊断5例(29.41%)。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其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多样化.同时也缺乏特异的检测手段.早期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应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警惕性,结合诱因、临床表现、细致的检查,提高超声检查的诊断水平,尽早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漏诊相关因素,为预防漏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不典型胎盘早剥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产前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28例为观察组,产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 不典型的胎盘早剥,其漏诊率为48.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表现以及诱发因素均不典型,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不典型胎盘早剥超声提示阴性、医患对其警惕性低、后壁胎盘、不典型的症状与不明确的诱因构成了胎盘早剥主要的产前漏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处理、漏诊误诊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急诊入院患者占46.3%,有明确诱因占44%.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异常、胎盘异常、羊水因素为主.结论 胎盘早剥发病隐匿、诱因不明、症状不典型,B超易漏诊.临床发病到处理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轻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体征、B超及母婴结局,按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即典型组(15例),B组即不典型组37例(包括临床误诊和漏诊的)。结果:52例患者中Ⅲ度胎盘早剥15例,Ⅱ度9例,Ⅰ度28例,临床误诊和漏诊的有24例(46.2%)。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10例(19.23%),其中9例进展至DIC,1例死亡,全部为Ⅲ度胎盘早剥;分娩51例新生儿,其中15例死亡,2例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18例早产儿,足月无窒息儿12例。A组与B组比较:Ⅲ度胎盘早剥比例分别为73.3%、10.8%;孕产妇死亡比例分别为6.7%、0;休克比例分别为40%、10.8%;DIC分别为40%、8.1%;子宫卒中分别为46.7%、13.5%;新生儿死亡分别为73.2%、11.4%。结论:早期识别胎盘早剥,可减少误诊漏诊、改善母婴预后,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胎盘早剥中不同胎盘附着位置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5例胎盘早剥患者分为前壁组(20例)和后壁组(15例),分析其症状、体征、B超检查、胎儿电子监护、术中情况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后壁组临床表现较前壁组不典型,腹痛分别为6/15和17/20例,腹部压痛、子宫收缩过强分别为3/15和9/20例,B超诊断率分别为53%和90%.结论 后壁胎盘在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较困难,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胎盘早剥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产前漏诊、误诊的42例为不典型组,产前确诊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母婴结局。结果:不典型组剖宫产、死胎、早产、重度胎盘早剥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子宫卒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组妊娠期高血压、阴道出血、腹痛、子宫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胎膜早破比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性羊水、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不典型征象,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静点催产素引产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B超进入产科病房以及医务人员对胎盘早剥对幼婴危害认识的提高 ,使一些不典型的胎盘早剥在产前、产时及产后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可避免出现围生儿死亡、子宫胎盘卒中、失血性休克、DIC、肾衰等严重并发症。现将可能导致胎盘早剥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以提高大家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警惕性。1 胎盘早剥误漏诊的原因典型的胎盘早剥可根据诱因如妊高症、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但不典型的胎盘早剥临床特征差异很大 ,与其胎盘附着部位 ,剥离程度及部位以及医务人员对此…  相似文献   

14.
不典型胎盘早剥96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246例胎盘早剥病例中不典型胎盘早剥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不典型胎盘早剥96例,占胎盘早剥的39.02%,17例漏诊,漏诊率为17.7%。临床症状多不典型,B超阳性率42.6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较高,只有对其提高认识,及时诊断、恰当处理,才能减少孕产妇死亡和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发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母儿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30.36%,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者15.6%,DIC 6.3%,产后出血40.6%,新生儿窒息15.6%,围产儿死亡3.1%,与轻型胎盘早剥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1例,B超对轻型胎盘早剥误诊、漏诊率72.2%,重型则为30.0%.结论 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高征,它对母婴危害极大,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B超应作为诊断胎盘早剥的常规检查,同时要密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尽早诊断,尽快处理,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减少死胎死产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前漏诊47例及产前确诊17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36%,漏诊率为73.44%,胎膜旱破及催产素使用不当是不典型胎盘旱剥的主要发病诱因,胎心异常、早产及阴道流血是常见临床表现,胎盘早剥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窘率明显升高。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较高,病情隐匿,发病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轻型胎盘早剥及后壁胎盘早剥B超检出率低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应提高警惕,反复检查,动态观察,才能降低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母婴病死率,减少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收治分娩孕产妇10625例,其中胎盘早剥88例,按产前是否明确诊断分为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组(观察组)41例,产前已诊断胎盘早剥病例组(对照组)4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83%,漏诊率46.6%,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高,发病诱因与典型胎盘早剥基本一致,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脐带绕颈、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阴性是其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上只有注重病史及体征,动态监测胎心监护、B超,综合分析,提高警惕,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围产儿窒息率、死亡率,减少孕产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危及人体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典型的AMI在临床上诊断并不难,但部分不典型的AMI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现将我院收治的AMI误诊情况及防止误诊的策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胎盘早期剥离是产科一种严重并发症,极大地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其在产科发生率为0.46%~2.10%。此病起病急,进展快,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但对于宫底及后壁的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易被误诊。近年来我院曾收治3例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胎盘早剥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