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唐新华  张开华 《重庆医学》2013,42(9):1050-1052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该院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足背间断组经足背浅静脉间断溶栓,足背持续组经足背浅静脉持续溶栓,插管溶栓组经小隐静脉置管持续溶栓。分别给予尿激酶60×104 IU/d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患肢消肿率、患肢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患肢消肿快、静脉通畅率高、静脉通畅评分低、尿激酶用量少、治疗时间短、大小腿周径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经验,分析14例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血栓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复查滤器位置满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郭素花  白世礼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30-2530
目的:研究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将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0.5h注入,同时用止血带加压结扎患肢大腿处,疗程7d~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组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将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0.5h注入,同时用止血带加压结扎患肢大腿处,疗程7~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组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膝关节下5 cm和踝关节上5 cm轮流结扎配合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并肝素抗凝。治疗组患肢足背静脉40万U尿激酶30 min泵入配合患肢轮流结扎溶栓;对照组40万U尿激酶6 h静滴溶栓。通过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效率96.55%,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愈效率86.21%,出血发生率10.34%。两组比较,愈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肢轮流结扎配合经足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优于全身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风险,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5例经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Greenfield滤器,后在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600~900万U。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溶栓治疗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溶栓过程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现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醉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愈34例.总有效率92.6达.溶栓过程未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静秋  武立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00-100,10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对策与处置方法.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及抗凝、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对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后,对周围型DVT患者,尿激酶经上肢静脉滴入,对中心性及混合性DVT患者,在踝关节上方5 cm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患肢.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和抗凝溶栓治疗,25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滤器保护下经下肢深静脉局部直接溶栓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首先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然后经健侧股静脉鞘管置入导管到患侧肢深静脉血栓中,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同时血栓通冻干粉针450mg每日1次患肢足背静脉静滴共10天,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经患肢足背静脉每日静滴1次共10 天,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治愈20例(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6例,治愈10例(27.8%),总有效率69.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滤器保护下经深静脉局部直接溶栓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文华  谢春明 《当代医学》2010,16(11):128-13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12例经患肢大隐静脉,3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顺行溶栓,44例行介入置管溶栓术,13例置管溶栓后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共有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为评价指标,治疗随访1年。结果8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93.2%,溶栓前、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通畅率52.1%±15.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途径输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进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2):106-107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方法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组14例,患肢足背动脉输注组12例,患肢股动脉输注组12例,上肢静脉输注组12例,溶栓治疗7~10天后,抗凝治疗维持,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4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5.7%,83.3%,83.3%和66.7%。其中经患肢血管给药各组与经上肢血管给药组间疗效比较,治愈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经足背浅静脉穿刺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下,对足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间8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足背浅静脉溶栓过程中,足部留置针的穿刺、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足背浅静脉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肝素钠抗凝治疗,压力可控止血带阻断浅静脉。其中发生套管堵塞3例,液体渗漏10例,局部静脉炎6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足部肿胀,经患肢持续溶栓抗凝治疗,留置针可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负荷,保障有效的治疗。但规范的操作,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放置临时滤器联合DSA引导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颈静脉放置临时滤器后,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静脉通畅评分及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尿激海用量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经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静脉通畅评分(3.67±1.35)分、静脉通畅率(72.03±7.65)%、尿激酶用量(253.64±56.94)万U、住院天数(12.39±4.56)d及并发症发生率[(出血(6.00%)、发热(4.00%)]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颈静脉放置临时滤器联合DSA引导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给药少、起效快、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溶栓期间的护理.方法对6例DVT患者用小剂量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踝部加压方法,外加溶栓导管置入进行溶栓,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肢体护理、心理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结果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显效1例,无效1例.结论对长期卧床并发DVT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愈32例,总有效率达86.1%。溶栓过程5例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恢复后无出血迹象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方法 将 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按实际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 :①传统治疗 ;②小剂量尿激酶加传统治疗 ;③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传统治疗。结果 传统治疗组治愈率 50 % ,住院时间 2 5 .6天 ;小剂量尿激酶用药组治愈率 66 % ,住院时间 2 9.6天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组患肢注射时无疼痛 ,且治愈率 95 % ,住院时间 1 3 .6天。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 ,患者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 ,护理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侧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36例下肢DVT患者行经健侧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侧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6例均成功;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效31例,其中24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7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水肿及症状消失;3例下肢水肿减轻但未完全消退;2例疗效不明显。结论采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患侧股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溶栓护理。方法:6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经患肢股动脉硅胶三通管注射尿激酶,静脉注射肝素、蝮蛇抗栓酶治疗。结果:6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患者血栓完全消失,2例患者血栓明显缩小,深浅静脉侧枝循环良好。结论:Ⅱ型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除溶栓治疗外,加强心理护理,同时注意术前术后及患肢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