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控制状况,为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11月在我所就诊的正在进行降压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49例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控制率均〉50%,但是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比例控制率较低。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加强对夜间血压的控制,临床需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对降压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借助1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年6~12月在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对符合标准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4429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64±8)岁,66.2%为男性,3345例(75.5%)合并冠心病,2053例(46.4%)合并心肌梗死,1976例(44.6%)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181例(71.8%)合并高血压。仅1952例(44.1%)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中1411例(72.3%)患者末在确诊糖尿病后立即开始服用他汀,而451例(23.1%)患者未在确诊CVD后即开始服用他汀。辛伐他汀(20mg≤且4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且20mg)为最常用剂量,分别占63.5%(489/770)和61.0%(428/702)。结论目前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努力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推荐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虽然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现有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机制可能涉及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管钙化、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结果,现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与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杨青,苏静怡(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病理生理研究室北京100083)糖尿病是一组临床综合症,通常将糖尿病分为两型: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时,糖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强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加上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促进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复习最新的欧美和中国的高血压管理指南,结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就这一特殊人群的血压管理提出建议,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杜永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71-4572
2型糖尿病(T2DM)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而心血管病变是该病最重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减少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一直是DM治疗中一大热点。本文拟探讨引起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7.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其反映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的动态平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都会引起血压变异性增大,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稳定血压变异性,成为临床上预防、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共同土壤”学说的提出,人们认识到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前驱糖尿病(PD)和2型糖尿病(T2DM)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炎症是其共同的土壤,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DM)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DM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来阐述MS、IR、PD、T12DM患者AS的加速发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降压目标值是<130/80 mmHg;若24 h尿白蛋白≥1g,血压应<125/75 mmHg;老年人降压目标值≤140/90 mmHg;舒张压≥65 mmHg.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其血压处于什么水平,都要进行非药物治疗.药物降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荆(ARB),其次为钙离子拮抗剂(CCB);单药不能达标应尽早联合用药,联合治疗方案首选ACEL/ARB+CCB,其次为ACEI/ARB+利尿荆.  相似文献   

10.
张俊玲 《内科》2007,2(3):336-337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关系密切,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和预后差,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调节受损。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UKPDS和DCCT)表明,严格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但不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大血管并发症。近年的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同一个病理基础上平行发展的两种疾病,糖调节受损的出现意味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作用增强。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慢性、亚临床性炎症,以及炎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评估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进程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3例。以收缩压升高5 mmHg为观察单位,将患者分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每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据此判断血管病变的程度。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①203例患者CCA-IMT为0.62~1.36 mm,平均(1.04±0.14)mm。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为52.7%,其中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检出率为21.2%;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8.1%,其中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检出率为14.8%。颅内动脉狭窄总检出率及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颈动脉,其中狭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A-IMT与收缩压、年龄呈线性关系,收缩压每升高5mmHg,CCA-IMT将增加0.015mm;年龄每增加1岁,CCA-IMT增加0.008 mm。③颅内动脉狭窄总检出率与年龄呈线性关系,年龄每增加1岁,狭窄总检出率增加2.8%;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检出率与收缩压呈线性相关,收缩压每升高5 mmHg,狭窄检出率增加2%。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随血压升高而逐渐增加。高血压促使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程的进展较颈动脉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分别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差异性。纳入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血脂正常,无吸烟等危险因素的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颅内动脉各支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总检出率、〉50%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收缩与舒张压等因素对糖尿病性血管狭窄病变的影响。结果①B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98±0.14)、(0.86±0.17)mm和(1.03±0.16)、(0.90±0.16)mm(均P〈0.01)。②B组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1);强回声、不均回声的钙化斑块检出率亦高于A组(P〈0.01)。③颅内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对狭窄率〉50%检出率的比较中,B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患者高血压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与颈总动脉IMT呈线性相关(R=0.417、0.351、0.283,P〈0.05),收缩压水平与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R=0.912、0.795,P=0.000)。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和颈动脉、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率;CDFI与TCD联合检查,对预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综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脂、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3组间上述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同时根据HbA1C水平,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分成两组,进一步比较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血清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76±4.83)mg/L及高血压组(2.21±3.7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2.85)mg/L,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80.00%:62.82%:40.00%,P均0.001);③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的(86.21%:68.75%,P0.05)。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和(或)高血压(EH)对心血管病变的影响,以及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 选择2型DM患者168例,EH患者112例,DM EH患者120例,正常对照组110例,4组均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EH患者采用非洛地平为主的治疗方案,控制血压达目标值。随诊3年观察心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DM EH组、DM组、EH组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依次为22.5%、15.5%、11.2%,治疗血压达目标值后,DM EH组、EH组心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结论 对DM EH患者,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强化血压达标,可减缓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但在降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血糖会减少降糖益处,甚至增加死亡风险.近年来研究发现,低血糖可以改变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和电生理、损害血管内皮,进而诱发糖尿病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加快慢性并发症进程.低血糖的发生会抵消糖尿病患者一生高血糖治疗所带来的益处.现将低血糖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ARAS)与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179例高血压患者在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 ;测定肾功能、血脂、肾素 -血管紧张素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79例患者中 ,5 6 4 % (10 1 179)肾动脉正常 ,2 4 %(4 3 179)有肾动脉病变 ,19 6 % (35 179)为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 ,收缩压水平较高 [(14 8± 2 3)mmHgvs (136± 18)mmHg,P <0 0 5 ,1mmHg =0 133kPa],左室肥厚、短暂性脑出血 (TIA) 脑卒中 (stroke)发生率及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 ,收缩压(OR =1 0 2 ;95 %CI=1 0 1~ 1 0 4 ;P =0 0 1)、左室肥厚 (OR =2 71;95 %CI,1 2 7~ 5 79;P =0 0 1)及冠脉病变 (OR =1 86 ;95 %CI,1 37~ 2 5 1;P =0 0 0 )是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在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ARAS的发生率较高 ,但仅少数患者血压升高与肾动脉狭窄有关 (即肾血管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肾动脉狭窄病变的存在可能增加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和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及其与高血压、性别的关系。方法  1993~ 2 0 0 3年在解放军第 30 6医院建立糖尿病计算机资料库 ,对 2 5 4 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测定及并发症筛查 ,全部资料录入计算机资料库。结果  2 5 4 5例研究病例中 ,血脂异常 16 6 3例 ,检出率 6 5 3%。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为 6 9 6 % ,男性为 6 1 9% (P <0 0 1)。血脂异常组高血压检出率为 4 8 3% ,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 (39 2 %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高 ,女性患者更易有血脂异常 ,高血压检出率与血脂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影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方法 调查654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情况和血糖、胰岛素、HbA1c、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HDL-胆固醇、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以及腰臀围比值等因素,采用HOMA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按照并存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并有3种以上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地高于随机的单一因素并存在计算预测值,餐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面积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有性别差异的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女性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采用男女性别相同的诊断标准。这种并存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则消失,多数患者的这些危险因素未得以良好的控制。结论 糖尿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是常见的,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利用心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系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仪对107例(高血压组52例,非高血压组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自主神经功能和肢体的末梢神经传导速度、皮肤痛温觉、振动沉进行测定,以判断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结果 两组间末梢神经功能和心自主神经功能各指标除心的是距频谱分析的高频值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与心自主神经病变显著相关(P<0.01),而与末梢神经病变无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是心自主神经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与末梢神经病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