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慧芬  方剑  曹敏  王李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6):619-622
目的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为参考分析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310例接受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危险因素及肝切除手术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发现影响肝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h、肝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史为肝切除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患者得分(6.77±1.81)分,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得分(3.62±2.25)分(P=0.02)。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7分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3h、肝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史,随着Caprini评分的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镜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29例,以术者、手术时间为匹配条件,按照1∶2配比,选取对照病例58例,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与否、血脂是否异常、手术类型、止血带应用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Caprini评分进行评估,分析膝关节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9名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均为肌间静脉血栓),总体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经过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的OR=1.09,95%CI(1.03,1.16)。Caprini评分的OR=2.97,95%CI(1.39,6.32)。结论该研究表明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不高,年龄增长及Caprini评分增大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鉴于静脉血栓的严重后果,应重视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预防,但预防措施要个体化,以免抗凝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与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在产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出院时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67例, 并选取同期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妇144例, 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与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对产妇进行评估, 比较2种评估工具的预测有效性及准确性。结果 2种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评估工具在产前、产后评价效果均不同,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15、5.97, 均P<0.01), 在产前、产后预测准确性方面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分别为83.9%、67.3%, 均优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52.1%、45.0%;ROC曲线下面积显示, 产后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为0.863, 高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0.748。结论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较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风险识别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评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并分析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42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同家医院行手术且术后并发VTE的28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Caprini风险评估得分,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恶性肿瘤史、BMI≥25 kg/m2、高血压、高血糖、方式为叶切、有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prini风险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VTE的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有吸烟史、BMI≥25 kg/m2(P<0.05)。结论Caprini风险模型能有效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VTE,可分类量化DVT发病风险。术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体重超重、重度吸烟史可能是胸腔镜肺叶术后患者发生VTE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将68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0例和观察组3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其中1例发生无症状肺动脉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下淤血、皮肤硬结、患肢疼痛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可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但增加了皮下淤血、皮肤硬结、患肢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0-2020年收治的38例发生VTE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段我院199例未发生VTE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Caprini评分及《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上海共识》中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因素评分(简称孕产妇VTE评分)、实验室指标等因素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产褥期发生VTE的比例最高(65.79%,25/38)。发生类型最高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死亡原因为广泛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伴脑梗死出血转化,1例为晚期乳腺癌并发肺栓塞形成。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孕产妇VTE风险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VTE风险评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孕产妇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海共识孕产妇VTE风险评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孕产妇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VTE的发生重在预防,专科VTE评分对孕产妇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临床意义。一旦发生VTE,结合实验室指标及必要的影像学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先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分级,再依风险等级予以分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结果:观察组VT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最大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则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d时D-二聚体、P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与指导、个人特质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VTE的发生,降低术后D-二聚体、PLT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查与脊椎损伤患者术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9年1月至6月收治的39例脊椎损伤患者术前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分成两组,并对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损伤和胸椎损伤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差异对比无显著性(P=0.447);对有血栓形成患者与无血栓患者的年龄、性别、Caprini评分及损伤至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有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却显著高于无血栓患者(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浓度值与血栓发生有相关性(P=0.016).结论 D-二聚体浓度值与脊椎损伤患者是否发生术前下肢静脉血栓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一个具有很强诊断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肾移植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尿毒症期、移植术中和移植术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辅助检查血栓弹力图试验、造影、Caprini模型等评估量表筛选比价分析后,提出肾移植手术患者为静脉血栓症高发人群。认为肾移植手术患者需进行各个阶段的静脉血栓症的预防,包括基本预防、集束化干预、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才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提高人/肾存活质量,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颅脑创伤患者44例,住院7d发生VTE者22例为VTE组,未发生VTE者22例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TE组格拉斯哥评分,性别比例,行手术治疗、合并多处创伤、中心静脉置管、既往大手术、既往小手术、使用呼吸机≥24h、使用镇静药物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指数、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OR=13.371,95%CI:1.363~131.166,P=0.026)、合并多处创伤(OR=30.054,95%CI:1.070~844.099,P=0.046)是颅脑创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合并多处创伤是颅脑创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00例实施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现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17例(5. 67%),其中症状性深静脉血栓14例,症状性肺栓塞3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2岁、存在脑梗死病病史、住院时间较长是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因素。4例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术后1周内明确诊断,且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D-二聚体于术后1周内改变程度较大,相较于正常值而言明显更高。患者普遍存在下肢肿胀及疼痛主诉,部分患者存在血氧饱和度(Sp O2)降低、短暂性意识丧失等情况。结论: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较多,应密切观察高危人群,特别是术后7 d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D-二聚体改变情况,降低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迟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四川省友谊医院普外科出院的腹部手术患者415例,术后1、3、6月随访患者并安排血管超声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迟发性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415例患者中术后1、3、6月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分别为13例(3.1%)、16例(3.9%)及10例(2.4%),未发现肺栓塞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月V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手术持续时间(OR=1.01,P=0.006)和总住院时间(OR=1.09,P=0.026),其次是合并糖尿病(OR=4.87,P=0.035);而术后3月和6月,体重指数则是VTE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其次是合并心脏病(OR=4.28,P=0.044)及高血压病(OR=4.06,P=0.04)。结论 术后半年内仍存在迟发性VTE的可能,应在术后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4个月内发生VTE患者5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栓史、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是影响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术后发生VTE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导致的,医护人员进行术后护理需要掌握患者基本情况,针对性实施预防措施,降低发生VT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自2013年2月—2017年05月在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进行肾脏移植的76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64例患者中,亲体供肾肾移植31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45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静脉栓塞14例,发生率为1.8%.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静脉血栓栓塞行移植肾切除术.单因素分析提示肾移植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年龄(岁)、BIM指数(kg/m2)、器官来源、制动时间、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岁)、BMI指数(kg/m2)、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是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岁)、BMI指数(kg/m2)、手术时长、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因此对与年龄较大,体重肥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加强关注患者血管通常情况,以及下肢水肿状况,并做好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非小细胞 肺癌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52 例纳入 VTE 组,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26 例纳入非 VTE 组。 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方案、 D- 二聚体、血脂水平。将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 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因素。 结果:经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 ≥60 岁、腺 癌、化疗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OR>1 , P <0.05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D- 二聚体、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 过表达可能是诱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与其年龄、病理类型、治疗 方案及 D- 二聚体、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可根据上述指标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联合Wells量表指导预见性干预对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76例进行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运用Wells量表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予以对应防护,观察组以Caprini联合Wells量表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基于不同风险等级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检测结果以及VT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D(mg/L)、FIB(g/L)、PT(s)、APTT(s)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改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降低围术期VTE发生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上肢PICC置管的老年住院患者564例,PICC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栓塞的141例为PICC-DVT组,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423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探讨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发生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2.15,95%CI:1.298~3.433),动脉粥样硬化(OR=2.72;95%CI:1.715~4.372),置管期间手术史(OR=3.23,95%CI:1.358~7.584),静脉血栓史(OR=7.68,95%CI:4.513~13.311),是老年住院患者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PICC-DVT的高危人群,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置管期间手术史、静脉血栓史是PICC-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收集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妇科手术后经多普勒超声或胸部CT检查确诊为VTE的49例患者,同时随机抽取在该时间段内行手术治疗的 320例未发生VTE 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入组标准,排除标准及样本量估算等将样本分为VTE组和非VTE组。研究影响妇科手术后患者VTE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将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非条件 Lo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50 岁(OR=1.376, P=0.005 )、 BMI≥23.0kg/m2 (OR=2.237, P=0.006)、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OR=1.259, P = 0.004)、肺功能异常(OR=1.128, P = 0.005)、恶性肿瘤(OR=2.325, P = 0.006)、手术时间≥90min (OR = 2.276, P = 0.004)、术后D2聚体≥5.0mg /L(OR = 1.392, P = 0.003)、纤维蛋白原≥4.5g/l(OR = 2.456, P = 0.007)、术后首次下床>24小时(OR =1.877, P = 0.001)、术后禁食时间≥48小时(OR=1.302, P = 0.004)是妇科各类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妇科手术后VTE 的形成与患者年龄、BMI、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后血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术后卧床及禁食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加以早期干预,预防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 为构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VTE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2名研究人员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45岁(OR=2.27, 95%CI:1.44~3.58, P<0.01)、男性(OR=0.88, 95%CI:0.79~0.98), P=0.03)、体重指数高(OR=1.68, 95%CI:0.12~3.23, P=0.03)、高血压(OR=2.27, 95%CI:1.66~3.11, P<0.01)、吸烟史(OR=1.51, 95%CI:1.14~2.02, P=0.005)、血栓史(OR=6.21, 95%CI:1.50~25.7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非急诊手术治疗的376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术后慢性疼痛情况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术后慢性疼痛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和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 DN4)评估疼痛的强度、性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7%(78/376)患者发生术后慢性疼痛,其中中重度疼痛占16.7%(13/376)。腹部手术(OR=3.148,95%CI 1.047~9.467)、术前非手术区域的慢性疼痛史(OR=6.852,95%CI 3.246~14.464)、手术时间大于3 h(OR=2.803,95%CI 1.089~7.217)是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20.7%,其中1/6为中重度疼痛;腹部手术、术前非手术区域的慢性疼痛史和手术时间长是术后慢性疼痛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