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年12月–2022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信迪利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49篇符合条件的文献,51例信迪利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男女患者比例为2∶1,≤65岁的患者较多(62.75%);ADR多发生在给药的第1个周期(37.25%);ADR主要累及内分泌系统(31.81%)、皮肤及其附件(15.15%)、消化系统(15.15%)和呼吸系统(10.60%)等。结论:信迪利单抗所致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潜伏周期长,临床使用时应进行全程用药监测,尤其需关注首次用药的患者,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获得信迪利单抗相关的文献23篇,总计23例,其中60~6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人数最多(34.78%),ADR的高发时间段为用药后的1~30 d(39.13%),最常累及的是内分泌系统(16.22%),其次是消化系统(13.51%),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好转,少数患者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结论:临床在使用信迪利单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引起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ADR)的发生特点与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使用信迪利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载的信迪利单抗致CADR的文献报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收集信迪利单抗导致CADR的个案报道15篇,涉及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60.00%),女性6例(40.00%),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1例,73.33%),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84 d以内(14例,93.33%),CADR类型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最常见,分别有6例(40.00%)和2例(13.33%)。1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因Stevens-Johnson综合征死亡,1例患者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死亡。结论 信迪利单抗可诱发CADR,应注意红斑、黏膜损伤、皮疹、水疱等可能为CADR发生的信号,除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也可作为CADR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TRPL)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截至2021年9月全省医疗机构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TRPL所致ADRs 21例,以及以“特瑞普利单抗“”不良反应“”病例“”toripalimab“”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为关键词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中的TRPL所致ADRs 17例,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剂量、ADRs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等方面分析TRPL所致ADRs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38例ADRs中与TRPL的相关性为“肯定”的有1例(占2.63%),“很可能”的有22例(占57.89%),“可能”的有15例(占39.47%);38例TRPL所致ADRs患者中性别主要为男性(23例,占60.53%),年龄主要集中在>50~80岁之间(27例,占71.76%);38例患者中,TRPL的使用符合当前其说明书适应证的仅15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11例、尿路上皮癌4例;3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信迪利单抗的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得到20例患者,患者多为男性,原患疾病多为肺癌。20例均采用常规剂量治疗,单药治疗的为9例,联合其他药物化疗的共11例。信迪利单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跨度较大,最快出现在用药后3 d,最迟出现在用药后405 d,用药后30~180 d发生者最多为12例。信迪利单抗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免疫相关性内分泌疾病7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放射召回性肺炎为新发的不良反应。16例患者通过停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保肝药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需加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监测,以便早期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9年12月至2023年4月收载的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时发生ADRs的病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检索到35篇共52例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中ADRs的病例报道,男42例(80.77%),女10例(19.23%);年龄分布以40~69岁(36例,69.23%)居多;ADRs多发生在用药后1~20 d(40例,76.92%),主要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6例,21.05%)、肝胆系统疾病(12例,15.08%)以及胃肠系统疾病(11例,14.47%);其中深静脉血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s。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托珠单抗ADRs的监测,特别是在用药20 d内发生的感染及侵染类、胃肠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的疾病,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 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4—8月。结果 阿替利珠致不良反应报道共94例;其中男性56例(59.57%),女性38例(40.43%),男性占比较高;年龄(62.8±12.0)岁,中老年人居多;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90 d内(71例,71.0%);阿替利珠单抗致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以神经系统损害(22例,22.0%)占比最多;3~4级严重ADRs占比最多(64例,64.0%);94例经治疗和(或)停药后,好转或治愈80例,死亡5例。结论 阿替利珠单抗所致ADRs涉及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病人,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使用应随时监测,警惕ADRs的发生,做到及时识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9年苏州九龙医院信迪利单抗的使用合理性。方法 对苏州九龙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过信迪利单抗的24例患者,63次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原发肿瘤进行分类,参考说明书及相关文献信息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 信迪利单抗主要用于肺恶性肿瘤和结直肠恶性肿瘤,构成比分别为25.0%、16.7%;63次治疗中,7次为单药使用信迪利单抗,56次为联合用药;用药疗程中有7例无故中断信迪利单抗的继续治疗;2次用量为单次100 mg,2次用量为200 mg分2次使用(间隔3~5 d)。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用药(100.0%)、联合用药不合理(3.2%)、用药疗程不合理(29.2%)和用法用量不合理(6.3%)4个方面。结论 苏州九龙医院信迪利单抗的超说明书应用情况普遍存在,鉴于PD-1类药物特殊的抗肿瘤机制,随着更多的相关临床研究加速开展,信迪利单抗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致甲状腺功能(甲功)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肿瘤科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电子病历, 记录其一般情况、信迪利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和应用信迪利单抗前后甲功检查结果。对出现甲功异常的患者, 应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进行信迪利单抗与甲功异常的因果关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肯定"和"很可能"者的病历资料, 分析甲功异常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45例, 24例(16.6%)发生信迪利单抗相关甲功异常, 因果关系评估结果均为"很可能"。24例患者中, 男性14例, 女性10例;年龄37~87岁;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者5例, 联合化疗者16例, 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者3例。24例患者均有基线甲功检查结果, 其中23例甲功正常, 1例为亚临床甲功亢进(甲亢)。24例甲功异常包括甲功减退(甲减)13例、亚临床甲减5例、甲亢2例和亚临床甲亢4例;11例发生在3个用药周期内;严重程度均为1或2级, 无明显临床症状, 仅4例甲减患者轻度乏力。13例甲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替雷利珠单抗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 和 Embase 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收集关于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替雷利珠单抗用药情况以及ADRs的临床表现、名称、发生时间、处置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替雷利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15篇,共计16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4.81±12.92)岁。ADRs发生时间在1个用药周期内的有4例,2个用药周期内的有2例,3~9周期时间内8例,10个周期后的有2例;涉及皮肤软组织、内分泌、消化、泌尿和心血管等系统,经对症治疗后,16例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使用中应加强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关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唐婧  安扬  赵宇薇  毛乾泰  艾超 《肿瘤药学》2023,13(4):490-497
目的 分析CDK4/6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维普、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CDK4/6抑制剂致ADRs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CDK4/6抑制剂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4例;患者平均年龄约63.5岁,ADRs多发生在用药4个月内(29例,85.29%);CDK4/6抑制剂致ADRs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例,41.18%)、呼吸系统损害(6例,17.65%)、肝胆系统损害(4例,11.76%)为主;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达到症状好转或治愈的有31例;3例最终死亡。结论 临床使用CDK4/6抑制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开展多学科患者管理,而CDK4/6抑制剂的ADR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建立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分析临床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药品说明书与循证依据制定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应用该标准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0月使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患者的病例资料与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临床不合理类型主要包括适应证不合理35例(33.98%),特殊要求不符合8例(7.77%)以及用法用量不合理6例(5.83%)。103份病例中,符合说明书适应证1例,超说明书适应证102例(99.03%)。结论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合理使用评价标准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同类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托珠单抗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托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51例,患者年龄分布以51~80岁年龄段较多(36例,70.6%);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2个月内(41例,80.4%);托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21.6%)和胃肠道损害(11例,21.6%)较多;49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治愈或好转。ADRs好转后9例(17.7%)再次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出现与之前相同的ADR。10例(19.6%)在ADRs好转或痊愈后重新恢复托珠单抗治疗未出现ADR。用药后重点监测时间段为3个月。结论:临床使用托珠单抗时应慎重评估患者相关的利益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实际情况,以防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损伤。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需要开展药物警戒调查阐明托珠单抗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0例次;其年龄分布以51~70岁年龄段较多(16例,53.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29例,96.7%);克唑替尼致ADRs累积器官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损害(32.3%)、胃肠系统损害(25.8%)和心律及心率紊乱(12.9%)。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克唑替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立帕肽致不良反应(ADRs)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2年1月-2020年12月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中特立帕肽致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纳入文献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结果: 特立帕肽ADRs病例报道11篇共14例,其中男2例(14.29%)、女12例(85.71%),60岁以上发生ADRs的患者11例(78.57%),合并基础疾病13例(92.86%);注射特立帕肽1 d内发生ADRs者3例(21.43%),1~6个月内发生ADRs者8例(57.14%),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1例(7.14%)出现无症状短暂低血压的患者继续使用特立帕肽,其余均未再次使用特立帕肽。ADRs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例(28.57%),肌肉骨骼系统损害和生化指标异常各3例(均为21.43%),心血管系统损害2例(14.29%),肿瘤和全身性损害各1例(均为7.14%)。结论: 特立帕肽致ADRs的特点是女性和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较高,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生的ADRs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损害、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生化指标异常等,大部分患者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或痊愈。临床使用特立帕肽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合理用药,加强用药监护及教育,警惕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118例发生ADRs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发生ADRs的药物类型、用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表现,分析其ADRs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并制定保障用药安全的相关策略。结果:118例发生ADRs的老年患者中,>75岁的占比最高(44.92%),其余依次为>70~75岁的(占33.05%)和65~70岁的(占22.03%);118例老年患者中,ADRs所涉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类(32例,占27.12%)、消化系统药物(24例,占20.34%)和心脑血管药物(22例,占18.64%),而ADRs所涉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48例,占40.68%),其次为口服给药(34例,占28.81%)和肌内注射(24例,占20.34%);118例老年患者中,ADRs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38例,占32.20%)和消化系统(26例,占22.03%),其次...  相似文献   

17.
1例58岁男性胃癌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7个周期。治疗前患者肝、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正常。信迪利单抗首次用药后第192天,患者出现乏力症状伴低血压;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0 pg·mL-1,诊断为垂体功能减退,考虑患者垂体功能减退为信迪利单抗致内分泌相关毒性。予以醋酸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乏力好转,血压较前升高,而垂体功能未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3~2015年我院癫痫门诊患者随访登记数据库中6种主要AEDs所致血液系统ADRs的105例资料,并对患者性别、年龄, ADRs出现时间、严重程度、ADRs结局,联合用药、AEDs日剂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5例AEDs致血液系统ADRs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 (1.56 ∶〖KG-*2〗1),传统及新型AEDs致血液系统ADR均以21~30岁年龄段最多;传统AEDs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所占比例分别为32.38%和24.76%,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7.14%; 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65.72%)。AEDs致血液系统ADRs在联合治疗时多见,占69.52%;约1/3的ADRs在中等日剂量时出现; 大多数患者的ADRs持续时间不长,结局良好。结论:临床医师充分认识AEDs致血液系统ADRs的临床特点, 可加强药品安全监督,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血液系统AD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瑞戈非尼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规律、临床表现及转归,为临床医师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3-2018年国际学术期刊有关瑞戈非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疾病信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7篇,涉及不良反应共43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男性24例(55.81%),女性19例(44.19%),男女比例为1:0.79,发生的平均年龄为(61.07±10.04)岁;瑞戈非尼引起的ADRs主要发生在1个月之内(75%);其所致ADRs以消化系统(33.77%)为主,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s其次(25.97%)。结论:瑞戈非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瑞戈非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曹政  石祥奎  张静  黄亭  刘源 《抗感染药学》2019,16(3):476-479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集上报的儿童支气管肺炎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致ADRs患者73例资料,统计其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剂量、ADRs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ADRs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以及转归情况,分析其热毒宁注射液致ADRs的发生原因与特点。结果:73例ADRs资料中,男性患儿46例占63.01%;发生ADRs患儿均<4岁,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ADRs发生在给药后30 min内占82.19%,主要与药物联用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为主,分别占74.41%和16.28%;ADRs症状大多数在停用热毒宁注射液后或及时对症处理后的1 h内好转或消失。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致儿童ADRs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临床应加强监护,药物随用随配;联用药物应及时冲管,以减少或避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