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收治顺序,分为穴位刺激组35例(含脱落3例)、经颅直流电刺激组35例(含脱落5例)及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组35例(含脱落2例)。患者每周进行5次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及8周后,3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组的改善情况最佳,经颅直流电刺激组次之,穴位刺激组改善情况最差。结论: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效果优于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平衡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评分、下肢FMA评分、BI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龚艳菲  王茜  娄坤  沈良册 《中国康复》2010,25(4):282-283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结合经颅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配合BWSTT及经颅刺激。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BWSTT及经颅刺激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直流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及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定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情况,采用MoCA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MoCA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MoCA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42.9±5.4)分、(35.8±4.7)分、(26.4±2.7)分和(78.8±7.4)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经颅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NIHSS、B1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偶联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健侧大脑皮质运动区(M1)给予低频(1Hz)经颅磁刺激15min,随后对患侧肢体进行20min FES治疗;B组患者则对患侧大脑皮质运动区(M1)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15min,随后对患侧肢体进行20min FES治疗;C组患者仅针对患侧肢体辅以20min FE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分析各组患者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评分、MEP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MC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水平(P<0.05)。 结论 rTMS预刺激偶联FES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患侧大脑皮质MEP,提高ADL能力,加速患侧大脑皮质功能重组,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想像结合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像组(32 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治疗,运动想像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运动想像组FMA评定分别为(17.43±5.98)、(27.22±6.18),对照组分别为(18.36±6.23)、(24.58±5.88);运动想像组MBI分别为(48.86±8.78)、(75.96±9.48),对照组分别为(47.98±6.65)、(67.52±9.54)。运动想像组患者FMA及MBI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结合运动再学习有利于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治疗2,4,8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50例,病程< 6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两组均接受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ReConn上肢康复机器人评价体系、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t| < 2.954, P >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t| > 7.551, P < 0.001),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 2.639, P < 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功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运动再学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45例,行运动再学习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2例,仅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周、2周、4周时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量表、躯干sheikh、平衡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行t DCS治疗,对照组行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Fugl-Meyer评定(FMA)中上肢运动功能、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级、FMA、ARA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 DCS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强化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强化训练与非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2例经早期康复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偏瘫肢体强化运动训练及常规康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每组患者分别于入选时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DL和F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化训练较非强化训练更能显著增强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在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像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想像组增加运动想像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施运动想像疗法治疗后,运动想像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能够加快和促进脑卒中下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李菁  黄华垚  陈清法  陈振强 《中国康复》2019,34(12):631-63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规范的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2组患者每天先进行rTMS治疗,观察组再进行MT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上肢运动力指数(MI)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指标进行神经电生理学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和M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 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对照组更短(均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常规作业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介入功能性电刺激对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梗死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早期介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步行能力(Step Test时间)评价患者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能改善脑梗死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佩戴步态诱发功能电刺激仪的步态训练,每次20min,每周5次,持续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足印分析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患侧的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步态训练后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对其上肢功能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运动想象疗法,比较2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SQI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经颅磁刺激对运动传导通路的易化作用及其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取65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14天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第1天和第14天的MEP(运动诱发电位)、CMC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肌力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在G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肌力和CMCT等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MEP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缩短CMCT,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