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取中国卫生体系视角,计算40周治疗期间司美格鲁肽和度拉糖肽达到治疗目标的控制成本。方法:达到与血糖控制、体质量、低血糖结局相关的单一和复合终点的患者比例(数据)来自SUSTAIN7研究。成本测算包括药品费用、针头和不良反应成本。控制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每位患者使用每种药物的总成本,以2 022元人民币(CNY)表示,除以达到每个临床治疗终点的患者比例。结果:每周一次皮下注射0.5 mg司美格鲁肽(0.5 mg/周司美格鲁肽)在使患者达到治疗目标上更有效,且在各临床终点下显示出更低的控制成本。对于每名患者达到三联复合终点的成本,0.5 mg/周司美格鲁肽为7 321.3元,1.5 mg/周度拉糖肽为10 477.4元,1.5 mg/周度拉糖肽较司美格鲁肽高出43.1%。对于HbA1c≤6.5%、HbA1c<7%、HbA1c降低≥1.0%且体质量减轻≥3.0%、体质量减轻≥5%、体质量减轻≥10%而言,使用1.5 mg/周度拉糖肽相较使用0.5 mg/周司美格鲁肽的成本分别增加35.2%、31.6%、96.4%、90.2%和127.0%。结论:对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而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国上市的4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进行综合评估,为医院优化药品目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ini卫生技术评估法,参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建立评价细则,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其他属性5个维度对4种GLP-1RA周制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4种GLP-1RA周制剂的Mini卫生技术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度拉糖肽78.60分、司美格鲁肽77.35分、聚乙二醇洛塞那肽67.40分、艾塞那肽微球65.50分。其中,度拉糖肽在降糖获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获益、肾病获益、经济性方面有优势;司美格鲁肽在降糖减重方面有优势,但经济性低于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微球在儿童人群中使用有优势,但日均治疗费用最高;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证据。结论 4种GLP-1RA周制剂总体均具有较高的综合分值,其中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可能具有更全面的药学价值,而艾塞那肽微球针对儿童人群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评价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的网站。由2名评价者独立地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3篇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司美格鲁肽能够显著降低HbA1c、FPG和SBP水平,并减轻体质量;在安全性方面,司美格鲁肽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高,同时司美格鲁肽并不会增加低血糖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在经济性方面,司美格鲁肽能够延长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其增量成本效果比低于所在国家的意愿支付阈值,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和其他降糖药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成本。方法:基于针对利拉鲁肽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LEAD项目的剂量数据与复合终点指标,结合中国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成本数据,分析达到复合终点时利拉鲁肽及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成本。结果:每日1次1.2 mg利拉鲁肽治疗达到复合终点的成本最低。结论:在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中,每日1次1.2mg利拉鲁肽相比其他药物,疗效更好、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5.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治疗2型糖尿病受到广泛关注,其不仅具有优异的降糖优势,还有控制体质量,调节血脂,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等特点,同时低血糖或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自2005年至今,已经有7个GLP-1RAs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即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长效制剂、阿必鲁肽、度拉糖肽、利西拉来和索马鲁肽;在中国上市的有贝那鲁肽和洛塞那肽。对已经上市的9个GLP-1Ras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予以司美格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水平、血脂代谢指标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BG水平、HOMA-IR、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BMI指数以及腹围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在改善糖尿病合并肥胖症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标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安全性也相当,但司美格鲁肽较利拉鲁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彭霄霞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1,(22):2083-2086
目的:介绍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与临床评价。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拉鲁肽能迅速、高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患者体重。利拉鲁肽治疗发生低血糖的概率非常低,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医保目录遴选和临床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起至2021年8月25日。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CHEERS)清单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2019年7篇,2020年4篇),均为成本-效果分析。根据CHEERS量表进行评分,均为高质量文献。9篇文献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比其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更具经济性;1篇文献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比甘精胰岛素效果更好,成本更低;2篇文献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比恩格列净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1篇文献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比西格列汀更具有经济性。结论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T2DM疗效优且经济性佳,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我国需尽早展开有关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口服药失效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FPG、P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FPG、PPG、HbA1c、体重变化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艾塞那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降低HbA1c,使血糖达标,同时还可以持续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和洛塞那肽3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进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探索HB-HTA在医院药物遴选中的应用模式与前景,为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科学调整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利用药品HB-HTA快速评分体系,从临床治疗必需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依从性、国家基本药物属性、医保属性、质量层次、包装属性、药品企业属性、市场属性等11个维度分别对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和洛塞那肽进行评价。结果 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和洛塞那肽总得分分别为65,64,60,均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增加心血管获益,且一周使用一次的优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但上述3种药品在包装属性、市场属性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可根据实际需求遴选药品。结论 本次HB-HTA可为医院遴选与合理使用3种GLP-1RA周制剂提供循证依据,为建立基于HB-HTA的药品管理决策支持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度拉糖肽注射液和利拉鲁注射液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医院门诊的68例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mg/d。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剂量为每日7:00皮下注射0.6mg,根据血糖水平和患者的反应逐步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8mg/d。治疗组给予度拉糖肽注射液,起始剂量为每10天于7:00皮下注射度拉糖肽注射液1.5 mg,根据血糖和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调整为每周固定一天7:00皮下注射度拉糖肽注射液1.5 mg。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7.0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PG)、HbA1c、BM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 PPG、HbA1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OMA-I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HOMA-IR下降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度拉糖肽注射液和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降糖同时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6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甘精胰岛素组显效率略高于艾塞那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甘精胰岛素组FBG水平较艾塞那肽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艾塞那肽组2hPG、HbA1c水平较甘精胰岛素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艾塞那肽组HbA1c<7%的达标率明显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而HbA1c<6.5%的达标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体重呈进行性降低,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体重呈进行性增加,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组,恶心、腹泻发生率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虽然治疗期间艾塞那肽恶心、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往往症状较轻,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重压力,且能更好地降低HbA1c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艾塞那肽的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降糖药利拉鲁肽及其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华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1):651-655
利拉鲁肽(Iiraglutide)是新一代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降糖药,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用,均能迅速、高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其降糖作用依赖于葡萄糖浓度,即仅在血糖水平升高时刺激胰岛素释放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发生低血糖的概率非常低.此外,利拉鲁肽能改善B细胞功能,降低血压,延缓糖尿病进展,减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危险.与其他大多数降糖药相比,利拉鲁肽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利拉鲁肽具有超越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短期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2 248例患者,纳入药物包括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RA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SMD=-0.28,95% CI (-0.40,-0.16),P<0.01],且HbA1c<7%的达标率更高,而SGLT-2i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GLP-1RA治疗组导致停药、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GLT-2i治疗组,而SGLT-2i治疗组患者出现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GLT-2i的成本-效果比更低。结论:GLP-1RA降低T2DM患者HbA1c水平的疗效更好,但SGLT-2i控制患者血压和脉搏的效果更优、耐受性更佳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优势,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19例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空腹C肽及餐后2h C肽水平,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 PG、TG、TC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 C肽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出现恶心等轻度胃肠道反应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3%。结论艾塞那肽可持续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细胞功能,且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及对血清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T2 DM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 )、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G)、血压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FBG、2hPG、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艾塞那肽组的HbA1c、FBG、2hPG、收缩压及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HbA1c的水平并控制T2DM患者血糖,但艾塞那肽更能有效改善HbA1c及血糖水平,更有利于控制血压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司美格鲁肽和沙格列汀分别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腹型肥胖(A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2DM伴AO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队列法分为司美格鲁肽组和沙格列汀组。2组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5 g,每天3次;司美格鲁肽组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司美格鲁肽,每次0.25 mg, 2周后调整剂量为每次0.5 mg,均每周1次;沙格列汀组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沙格列汀,每次5 mg,每天1次,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脂肪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司美格鲁肽组48例和沙格列汀组49例。治疗后,司美格鲁肽组和沙格列汀组的空腹血糖(FPG)分别为(7.45±1.22)和(7.98±1.30)mmol·L-1,餐后2 h血糖(2 hPG)分别为(9.78±1.64)和(10.55±1.82)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5.66±0.94)%和(6.25±0.87)%,空腹胰岛素(FINS)分别为(29.12±6.46)和(34.34±7.15)p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及观察B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实施进一步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A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B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8.2±2.0)mmol/L、(8.6±1.6)mmol/L、(7.9±1.1)%,观察A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6.8±1.4)mmol/L、(7.0±1.5)mmol/L、(7.0±0.7)%,观察B组治疗后的FPG、2 h PBG、HbA1c分别为(7.4±1.2)mmol/L、(7.8±1.8)mmo...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8周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指标明显下降(P〈0.05),BMI及血脂在利拉鲁肽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且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使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类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头疼和眩晕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 trials和Cochrane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6月23日)比较GLP-1 RAs与传统降糖药或安慰剂对头疼和眩晕发生风险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0项RCTs,包括15种干预措施:8种GLP-1 RAs类降糖药(艾塞那肽、艾塞那肽缓释剂、利拉鲁肽、利西拉来、他司鲁肽、阿必鲁肽、杜拉鲁肽、索玛鲁肽)、安慰剂、2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和4种传统降糖药(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胰岛素相比,艾塞那肽(OR=1.35,95%CI:1.13~1.60)、利拉鲁肽(OR=1.35,95%CI:1.12~1.62)、利西拉来(OR=1.59,95%CI:1.22~2.06)和他司鲁肽(OR=1.78,95%CI:1.33~2.37)致T2DM患者发生头疼的风险增加;与安慰剂、胰岛素及噻唑烷二酮相比,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显著增加了眩晕发生的风险(OR的取值范围为1.56~2.56)。此外,后验概率显示,致T2DM患者发生头疼风险最高的前三位为艾塞那肽缓释剂、二甲双胍、他司鲁肽;致T2DM患者发生眩晕风险最高的前三位为利拉鲁肽、利西拉来和艾塞那肽。结论:艾塞那肽缓释剂和他司鲁肽显著增加了头疼的发生风险,利拉鲁肽显著增加了眩晕的发生风险,但仍建议开展相应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