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麻醉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东  张贵和  任鹏程 《医学争鸣》2006,27(10):947-947
1 临床资料我院2005-06 以来采用气管插管,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及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的麻醉方法完成脊柱滑脱或骨折患者手术68(男44,女24 )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7岁,体重73kg.因出现反复发作的晕厥到我院就诊.患者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源性心脏病,ASAⅢ级.临床症状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发作时血糖0.14mmol/L~2.39mmol/L,平均2.32mmol/L,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低血糖性昏迷或痉挛,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均缓解,术后病理证实为胰岛细胞瘤.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入室静脉穿刺后,微量泵持续输注50%的葡萄糖注射液,起始输注速度为100mL/h,待血糖在4.5mmol/L时进行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非气管内插管 ,异丙酚复合液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30例 ,用该方法麻醉 ,监测麻醉前、麻醉后 ,切皮时及切皮后各时项呼吸循环变化情况 ,并于麻醉前、后 2 0min及停止泵注前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观察停药后至病人意识清晰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除麻醉后短时间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较显著外 ,其余时项各呼吸循环参数及 3次血气监测均在正常范围。苏醒迅速 ,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丙酚复合液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是有效的 ,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红 《吉林医学》2008,29(23):2202-220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短小手术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45例。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R组为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结果:全凭组术毕及静吸组切皮时SBp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Bp与各自诱导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静吸组的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与诱导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全凭组明显优于静吸组(P〈0.05)。全凭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更优良,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方案(TCI)系统用于老年食管癌全凭静脉麻醉(TIVA)时麻醉方案。方法96例老年食管癌ASAⅠ~Ⅱ级需全身麻醉的病人,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三个组(n=32),全凭静脉麻醉下采用靶控输注系统输注diprivan。A组采用10-8-6方案,B组采用9-7-5方案,C组采用8-6-4方案。分别观察三组术中麻醉深度,不良反映,术后苏醒时间。结论A组和B组麻醉深度过深,不良反映大,术后苏醒时间长;C组则明显好于前两组。说明8-6-4方案麻醉深度适中,术中不良反映较少且苏醒时间较短,对于老年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邢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67-16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3月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全凭静脉麻醉120例样本的临床资料,并与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相同样本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毕SBP(138.7±16.2)mmHg明显高于诱导前的(120.2±1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SBP值(141.5±13.3)mmHg与诱导前的(122.6±16.I)mmHg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的HR值与诱导前(84.8±12.2)次/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时间的HR值与诱导前HR值(86.3±15.4)次/min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术后清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过程中的躁动情况3.33%比较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其复合异丙酚行全凭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舒适、安全的优点,是全凭静脉麻醉较理想的配伍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可行性。②方法50例择期手术患儿,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微泵持续榆注维持麻醉。连续监测HR、BP并记录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及停药后患儿呼吸、意识恢复的时间,术终至拔管时间。③结果各时点B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后30分钟时的HR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减慢(P〈0.05)。④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iprifusor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可行性及诱导、维持和苏醒期丙泊酚靶浓度(Ct)的半效浓度(ED50).方法102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n=34):A组19~45岁、B组46~64岁、C组65~88岁.术中以Diprifusor TCI系统推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单次静推行TIVA.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生命体征调节Ct.每组随机抽取15例于麻醉的九个时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Cm).结果该TCI系统运作中位误差(MDPE)=-9.43%,绝对运作中位误差(MDAPE)=25.29%.诱导期A、B、C三组患者的丙泊酚CtED50分别为3.48、2.82和2.50μg/mL;维持期为2.39、1.96和2.01 μg/mL;苏醒期为1.02、0.90和0.79μg/mL.除维持期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项CtED50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Diprifusor TCI系统用于TIVA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较好,较之诱导期和苏醒期,维持期Ct更准确.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增加,所需丙泊酚Ct降低,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10%地氟醚吸入,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与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压平稳,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较短,手术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全凭静脉麻醉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儿科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对照组30例,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显著,可控性强,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对其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手术患儿按年龄分为A、B、C组,每组按氯胺酮剂量分为M0、M1、M2、M3 4个亚组。麻醉前用不同剂量氯胺酮,维持用丙泊酚TCI+芬太尼,术毕应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标准,记录达到4分及以上的时间。结果 在同一年龄组中,一定剂量范围内氯胺酮用量对苏醒时间无影响(P〉0.05),但超过该剂量,苏醒时间延长(P〈0,05)。相同氯胺酮用量随年龄增长而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小儿行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应用适当剂量氯胺酮,可有效减少患儿的焦虑,且对苏醒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钟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2041-2042
目的:比较低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组,n=30)和低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n=30)。两组患儿入手术室后均先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负荷量,K组术中用氯胺酮100mg+丙泊酚200mg混合液1ml/(kg·h)持续输注,R组术中用瑞芬太尼0.05μg/(kg·min)和丙泊酚200μg/(kg·min)持续输注。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大小及患儿反应调整给药速度。记录围麻醉期心率和呼吸变化、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R组术中心率、呼吸较平稳,苏醒时间短,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小儿短小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胰岛细胞是承担胰腺内分泌的主要功能细胞 ,胰岛细胞瘤为起源于胰岛细胞的内分泌肿瘤。由于医学影像学及生化监测水平的提高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具有典型Whiplle三联征 ,诊断多不困难[1] 。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 ,只有当肿瘤增大出现肿块或产生压迫症时才被发现。我院自 1984~ 1996年共收治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18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治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 ,男 7例 ,女 11例。年龄 19~5 4岁 ,平均 38岁。肿瘤最大者 16cm× 11cm ,最小者 3cm×8cm ,胰尾部 6例 ,多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诱导均静脉给予氯胺酮2 mg/kg,对照组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4 mg/(kg·h)和丙泊酚4 mg/(kg·h);观察组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复合丙泊酚4 mg/(kg·h).术中监测ECG,BP,HR,SpO2、呼吸频率,并记录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BP,SpO2平稳,但观察组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前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很好地满足小儿短小手术非气管内插管全麻的需要.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建平  陈森林  蔡青 《当代医学》2016,(18):132-13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中下腹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药物泵入速度、单位时间用药量较少、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物质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用药较少,且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较快,麻醉效果显著,可在全凭静脉麻醉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58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与观察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2组患者均为29例.对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苏醒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论是麻醉后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还是拔管时间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要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耳鼻喉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4-12岁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与芬太尼、丙泊酚和七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A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持续输注芬太尼、丙泊酚,辅助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手术结束时B组患儿HR、MAP均高于A组(P〈0.01);A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而在躁动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1)。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耳鼻喉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鼾症患者的腭咽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雷米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测定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测定术毕拔管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患者诱导后MAP、HR均明显上升,至插管5 min后,两组MAP及HR均有下降,RF组下降更为明显,手术开始切皮时两组的MAP及HR均有所波动,F组较RF组明显,术毕拔管后RF组的MAP及HR均明显高于F组. 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腭咽成形术,具有可控性强、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相对芬太尼其简便、可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Diprifusor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可行性及诱导、维持和苏醒期丙泊酚靶浓度(C1)的半效浓度(ED50)。方法 102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n=34):A组19-45岁、B组46-64岁、C组65-88岁。术中以Diprifusor TCI系统推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单次静推行TIVA。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生命体征调节Ct。每组随机抽取15例于麻醉的九个时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Cm)。结果 该TCI系统运作中位误差(MDPE)=-9.43%,绝对运作中位误差(MDAPE)=25.29%。诱导期A、B、C三组患者的丙泊酚CtED50别为3.48、2.82和2.50 μg/mL;维持期为2.39、1.96和2.01 μg/mL;苏醒期为1.02、0.90和0.79 μg/mL。除维持期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项C1ED50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Diprifusor TCI系统用于TIVA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较好,较之诱导期和苏醒期,维持期Ct更准确。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增加,所需丙泊酚Ct降低,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