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尼埃病的声导抗检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口服脱水剂前后梅尼埃病耳的听力学变化情况,以期评价其诊断价值,对梅尼埃病31例48耳,其他眩晕20例40耳,健康人20例40耳进行服甘油或尿素前后的纯音听阈。678Hz探测音峰静态声导纳及峰静态声导、共振频率及共振频率处的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及峰补偿静态声导,ECochG的-SP/AP比值及SP-AP(N1)波宽测定,结果发现,尿素组与甘油组的脱水试验异常率(阳性+回跳)相近,统计学上无差异,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12例听力正常人、91例耳硬化症患者进行中耳分析,纯音听阈,耳声发射及颞骨CT测试,比较226Hz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及CT检查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226Hz鼓室图的声导纳范围为0.45±0.28mmho,耳硬化组226Hz鼓室图声导纳值为0.54±0.47mmho,226Hz鼓室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耳共振频率正常对照组为957±220Hz,耳硬化组为1182±318Hz,较正常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振频率与226Hz鼓室图比较,对耳硬化症诊断的(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更大。226Hz鼓室图、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对于耳硬化症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2.86%,71.4%,62.63%。结论与226Hz鼓室图及颞骨CT相比,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正常婴儿1000 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4例正常听力婴儿(250耳)的1000 Hz探测音声导纳图,用基线法分型并测量正峰声导纳值;通过声纳差(ΔB)-频率函数曲线和相位角差(Δθ)-频率函数曲线检测中耳共振频率。运用SPSS11.0软件,分年龄段分别统计正峰声导纳、共振频率和相位角差(Δθ)的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结果全部样本均可测得基线上正峰声导纳值,各年龄组的5%分位数均≥0.2 mmho;各年龄组共振频率从311.01~599.06 Hz递增,相位角差(Δθ)的绝对值平均值从44.52~22.84递减。结论高频率探测音声导纳检测和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充分反映婴儿中耳声学特性的转变过程,更适用婴儿的中耳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4.
多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正常40耳进行了多项指标的声导纳测试。分析了226,678,1000Hz三种探测音的鼓室导纳值,鼓室导纳图峰压点,梯度,外耳道容积,共振频率,相位角等,并对三种探测音所测各频率刺激声的声反射阈值,反射潜伏期,振幅指数,反射曲线图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较高频率探测音的声导抗测试提供正常值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外耳道压力改变对扫频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耳道压力改变条件下扫描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测值的变化,揭示在该状态下扫频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变化的实质。方法:用GSI33型声导纳仪对30例(60耳)正常听阈者行不同外耳道压力条件下的扫频探测音鼓定导纳图测试。结果:Y、B、G三种测试方式之间的共振频率、相位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共振频率随外耳道正压值的增大而增大,随负压值的增大而减小;共振频率点的补偿声导纳和声导值随正、负压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口服脱水剂前后梅尼埃病耳的听力学变化情况,以期评价其诊断价值,对梅尼埃病31例48耳、其他眩晕病20例40耳、健康人20例40耳进行服甘油或尿素前后的纯音听阈、678Hz探测音峰静态声导纳(Ya)及峰静态声导(Ga)、共振频率及共振频率处的峰补偿静态声导纳(ΔY)及峰补偿静态声导(ΔG)、ECochG的-SP/AP比值及SP-AP(N1)波宽测定。结果发现,尿素组与甘油组的脱水试验异常率(阳性+回跳)相近,统计学上无差异,故将两组结果合并计算。梅尼埃病组脱水试验的纯音听阈异常率为32/48(66.67%),678Hz探测音Ga异常率为30/48(62.50%),共振频率处ΔG异常率为33/48(68.75%),-SP/AP比值的阳性率为25/48(52.08%),SP-AP(N1)波宽阳性率为32/48(66.67%)。χ2检验,各种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以纯音听阈脱水试验阳性耳数为基准,七项指标完全异常者为17/32耳,其诊断价值是相同的。服用甘油前后的共振频率处ΔG值及678Hz探测音的Ga值的变化,可作为梅尼埃病的客观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年龄5—25周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正常婴儿15例(30耳)和Ⅰ波潜伏期延长提示可能存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17例(20耳),进行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的比较。结果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的静态声导纳值、图形、峰压和梯度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8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及声导图在2组中均可见无峰型、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图形,其与ABR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70.0%、58.0%、64.0%,kappa值分别为0.324、0.234、0.11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及声导图在正常组中单峰型分别为28耳(93.3%)、25耳(83.3%)、26耳(86.7%),在异常组中无峰型分别为15耳(75%)、17耳(85%)、13耳(65%),其与ABR的一致率分别为90.0%、92.0%、86.0%,kappa值分别为0.783、0.831、0.690。结论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是诊断小于25周婴儿中耳功能的较准确的检查方法,226、678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则不能提供这些婴儿中耳功能的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足月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正常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的图型、声导纳值、声纳值和声导值的正常范围。方法:使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足月顺产并通过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筛查的新生儿55例(110耳)进行226、678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比分析各种探测音鼓室声导抗的图形,声导纳值、声纳值和声导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和声导图以双峰型为主,分别占90.0%、99.1%和85.5%,少数为单峰型,无多峰型出现;678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和声导图以单峰型为主,分别占62.7%、77.3%和62.7%,双峰型分别占34.6%、20.9%和31.8%,少数出现三峰型;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和声导图以单峰型为主,分别占96.4%、99.1%和97.3%,极少数为双峰型,无三峰型出现。226 Hz与678 Hz探测音测试,鼓室声导纳值与声纳值、声纳值与声导值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声导纳值与声导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000 Hz探测音测试,鼓室声导纳值、声纳值与声导值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获得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的图形、声导纳值、声纳值和声导值的正常范围,结果提示,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可以较好反映正常新生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中耳共振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对应的中耳共振频率变化。方法 使用听力计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了解其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使用中耳分析仪进行常规中耳功能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静态鼓室图形进行分组;分别对听力正常组(30耳)、异常组(116耳)[鼓室图为A型(30耳)、Ad型(22耳)、As型(21耳)和C型(43耳)]行中耳共振频率检查。结果 正常组的中耳共振频率为(951.00±198.85)Hz;听力异常组中A型鼓室图的中耳共振频率为(861.00±137.60) Hz (P<0.01), Ad型为(725.00±158.14) Hz (P<0.01), C型为(499.00±146.27) Hz(P<0.01),三组中耳共振频率分别比正常组低;As型为(1088.00±199.38) Hz(P<0.05)比正常组高。结论 中耳共振频率的检测有助于中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未通过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力初筛新生儿的1000 Hz声导抗特点。方法采用GSI-70型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同时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 Ⅱ中耳分析仪进行中耳功能测试,收集1000 Hz鼓室导抗图及相关指标,包括鼓室图峰压(the pressure of the peak admittance ,Tpp)、峰声导纳值(peak admittance ,Yp),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Peak compensated static admittance ,Ypc),鼓室导抗图宽度(tympanometric width ,TW)。对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7耳(未通过组)和通过的1300耳(通过组)的鼓室导抗图分型及单峰型声导纳图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000 Hz鼓室导抗图分型中,未通过组单峰型声导纳图比例(59.57%)显著低于通过组(74.00%),而未通过组平坦型声导纳图比例(23.40%)显著高于通过组(8.54%);通过组单峰型、双峰型声导纳图比例明显高于未通过组,平坦型声导纳图的比例低于未通过组(均为 P<0.05)。两组间单峰型声导纳图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OAE听力初筛通过的新生儿1000 Hz声导纳图以单峰型为主,而未通过的新生儿单峰型所占比例较低,平坦型比例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通过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1000 Hz声导抗测试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SI-70型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将双耳通过OAE听力筛查的正常新生儿按照纳入标准选为研究对象,共650例(1300耳),然后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Ⅱ中耳分析仪对该研究对象进行中耳功能测试,收集探测音为1000 Hz的鼓室导抗图及其相关指标,对图形进行分型并计算各指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 将纳入的1300耳的鼓室导抗图分类,其中1Y1B1G型732耳(占56.3%)、1Y3B1G型145耳(占11.2%)、0Y0B0G型269耳(占20.7%)、其他154耳(占11.8%).其中声导纳图Y中单峰型有967耳,计算单峰型声导纳图Y各指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其中鼓室图峰压(tympanometric peak pressure,Tpp)为- 55.0~180.0 daPa、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peak compensated static acoustic admittance,Peak Ytm)为0.03 ~1.18 mmHo、鼓室图宽度(tympanometric width,TW)为70.0~230.0 daPa.结论 通过OAE听力筛查的正常新生儿1000 Hz探测音的声导纳图Y以单峰型为主.1000 Hz探测音的单峰型声导纳图Y的Tpp、Peak Ytm、TW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可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型中耳分析仪对28例(55耳)SOM儿童进行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压、声导纳值、中耳共振频率等,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M儿童中38耳声导纳为0.17±0.07ml,中耳共振频率为468.42±100.28Hz,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8耳中有13耳鼓室压小于-150daPa,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儿童SO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频扫描声导纳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导纳 (admittance)测试在临床上诊断中耳疾病已有广泛的应用。早期的声导纳测试仅限于单频、单成分 ,主要鉴别以劲度声纳改变为主 (stiffnesscontrolled)的中耳病变。而高频探测音对以质量声纳改变为主 (masscontrolled)的中耳病变更为敏感[1] 。多频扫描声导纳 (sweep -frequencytympano metry)是在鼓膜两侧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测试鼓膜平面的声纳和相位角来寻找共振频率的一种多频多成分声导纳测试方法 ,即根据所得中耳动态特征 (dynamiccharacter…  相似文献   

14.
雕骨切除术可用于某些继发于耳硬化症的重度感合神经性聋病人以改善听力达到能使用助听器的水平。回顾1970~1994年11例继发于晚期或极晚期耳硬化症的深度蜗性聋接受了援骨切除的效果。。极晚期耳硬化症”(far-advancedotosclerosls)这一本语是由House和Sheehy提出的,指临床上在标准听力计不能测出骨导阈值及气号阈值>85dB的耳硬化症,并于1978年Sheehy发表了具体的诊断标准。最近,Iurato等又提出了“完全极晚期耳硬化症”(veryfar-advancedotosclerosls)一术语,指不能测出骨导和气导阈值的耳硬化症。本组病人均属于上述二种情…  相似文献   

15.
声导纳测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年龄及探测音频率两种因素对正常耳声导纳测试的鼓室压图型有无影响,国内外未见到有关方面的报道。本研究使用三种频率的探测音对多个年龄组的正常耳进行声导纳测试,初步探讨年龄,中耳传音传统、探测音频三者产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耳硬化症出现感觉神经性聋的机理有各种学说:Siebnmann认为病灶产生毒性物质损伤螺旋器毛细胞。Causse等认为耳海绵症病灶中组织细胞内释放蛋白分解酶,为感觉神经性损伤的主要因素。Glorig比较耳硬化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导听阈,未发现有明显差异;Guild通过颞骨组织学研究发现耳硬化症耳螺旋器及耳蜗神经萎缩者并不比非耳硬化症耳发生率高,亦支持上述观点。本文报告自1964至1973年间,对25名手术证实单侧耳硬化症患者进行研究,男16名、女9名,年龄16~69岁,气-骨导差为25~45分贝,健耳气-骨寻差为10~20分贝。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正常听力新生儿多频声导抗测试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正常新生儿纳入标准选入490例(980耳)正常新生儿,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Ⅱ中耳分析仪对其进行中耳功能测试,分析226、678、1 000Hz声导抗的声导纳Y(admittance)、声纳B(susceptance)、声导G(conductance)及250~2 000Hz多频率扫描鼓室导抗图。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各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均数、标准差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将980耳的鼓室导抗图按Vanhuyse模型分类,分为1B1G型、3B1G型、3B3G型、5B3G型及其它型,226Hz鼓室导抗图以3B3G型占主导,约为61.02%;678及1 000Hz鼓室导抗图以1B1G型占主导,分别约为58.37%和36.43%,三个频率之间鼓室导抗图分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听力新生儿的中耳共振频率、补偿静态声纳值(compensated static admittance,ΔB)、补偿静态相位角(compensated static phase angle,Δθ)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2.18~346.04、-0.65~0.05mmho、-83.23~18.05°。结论新生儿的中耳可能以质量控制为主;正常新生儿226Hz声纳图B多以双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极重度进行性耳硬化症(VFAO)指耳硬化症病人,在标准临床听力计不能测得气导和骨导阈值(空白听力表),而重度进行性耳硬化症(FAO),按House等介绍,其气导水平超过85dB,骨导在各语言听觉频率均不能够测得。报告3例极重度耳硬化症患者,全部施行活塞型镫骨手术,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满意效果。术中所见病理为厚足板贴附着致密而含血管的粘骨膜,再加鼓岬骨质突出,导致窗龛变狭。CT扫描检查显示耳囊软骨内骨层有广泛脱矿质区。重度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除FAO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治疗耳硬化症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5年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耳硬化症患者70例(76耳)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3组:镫骨全切除术30例(33耳),足板小孔开窗术24例(27耳)和镫骨撼动或提高术16例(16耳),统计3组患者术后各频率段气骨导差闭合、骨导损失及眩晕发生率等指标,比较3种术式问的差异,同时比较镫骨撼动术5例(5耳)与镫骨提高术11例(11耳)2组手术亚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3种术式术后言语频率气骨导差闭合无明显差异,但在高频气骨导差改善及减少术后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足板小孔开窗术和镫骨撼动或提高术明显优于镫骨全切除术,并有统计学意义。镫骨撼动术与镫骨提高术无论在听力改善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术式在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足板小孔开窗术疗效最佳,其次是镫骨撼动或提高术,并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镫骨全切除术。足板小孔开窗术是治疗耳硬化症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多数人认为,耳硬化症累及耳蜗,但尚未引起授骨固定的患者,能发生进行性纯感觉冲经性耳聋。据云,*T是评价耳蜗性耳硬化症的有效办法。但也有人认为,耳蜗包囊放射学变化与临床意义尚不肯定。本研究旨在确定CT能否检出耳硬化症患者,是否会发生感觉神经性聋。对40名经手术证实为耳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颧骨高分辨率的CT检查,并进行5年随访。结果在36物的手术耳及44物的非手术耳发现有耳蜗包囊的脱矿物质病灶。CT阳性耳及CTIE常耳,在CT检查时及5年随访时,其骨导阈值无明显差别。5年时,督导阈值升高10dB以上者,在CT不正常的手术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