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肺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肺放线菌病发病机制、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报道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66岁.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低热4年,多次X线胸片均示右中叶肺炎,经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肺放线菌病.经林可霉素联合磺胺甲嚼唑/甲氧苄啶治疗6个月后痊愈.结合本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87例肺放线菌病(国外162例,国内25例)资料,结果 显示本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为12~87岁;咳嗽、咳痰、胸痛为常见症状,咳黄色颗粒样物为典型表现,但并不多见.胸部CT可表现为实质团块影、片状影、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等.病变部位以左下叶及右中叶居多,与肺癌、肺结核易混淆.确诊主要依靠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检查,痰涂片及培养阳性率低.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或林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及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1 病史摘要 患者 ,男性 ,5 0岁 ;因咳嗽 2月 ,发热月余 ,痰中带血 5日入我院。查体 :37.7℃ ,P80次 / min,BP12 0 / 75mm Hg,右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胸片示 :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伴感染 ,CT见右肺下叶后内基底段见大小约 7× 4× 3(cm) 3不均匀的高密度影 ,边缘毛糙。 PPD阴性 ,血沉 12 mm/ h,血常规正常 ,痰常规脓球 8~ 12、红血球 0~ 1、上皮 0~ 2 ;纤支镜见右肺下叶开口处大量黄绿色脓痰 ,给予局部冲洗、注药及吸引治疗 ,纤支镜术后拟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肺脓疡。 CT引导下穿刺病检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给抗炎及增强免疫机…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9岁,因“发热4天”于2021年1月5日入院。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伴寒战、头痛,于当地诊所使用头孢他啶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史:1991年诊断为肺结核,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2014年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服用环孢素。吸烟40年,20支/日;饮酒40年,2两/日,已戒酒6年。入院体格检查:T 39.2℃,P 66次/分,R 19次/分,Bp 187/67 mmHg,急性发热病容,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临床特点及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总结我院确诊的3例及国内199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国内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肺放线菌病中,主要症状有咳嗽、喀痰、咯血、胸痛和低热。CT主要表现为单侧的肺实变或肿物影,其内有空洞或含气征、低密度区,胸膜增厚或积液,环形强化等。本组以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主,其中20例(41.7%)经手术明确诊断。结论本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肺癌相似,对于临床疑诊为肺癌而难以与本病鉴别时,可行肺穿刺检查明确,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5岁,因"发热、头痛、嗜睡2天"于2019年1 月3日入院.2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 ~41 .0℃之间,伴嗜睡、全头持续性胀痛、恶心、喷射样呕吐.既往史:右眼外伤史5 年.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体格检查:T 39 .8 ℃, P 94次/分,R 20次/分,Bp 135/67 mmHg;...  相似文献   

8.
双侧大脑脚梗死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后循环梗死,其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和意识障碍.贫血与脑梗死病情加重有关.作者报道1例以双侧大脑脚梗死为主要表现的后循环梗死合并贫血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双侧大脑脚梗死磁共振表现为"米老鼠征",预后多不佳.对于合并严重贫血的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9.
正肺放线菌病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以色列放线菌感染引起。该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中,引起发病原因多与腔道黏膜屏障破坏有关,比如长期酗酒患者,近年来该病发生率有所升高。研究表明该病与自身抵抗力关系不大,肺放线菌病多发生在肺上叶,呈肺内肉芽肿形成或者化脓病灶,常可侵犯胸膜,内有支气管充气征,而表现为肺门新生物及阻塞性不张的较为少见,极易误诊为中央型肺癌[1-3]。现报道1例以肺门新生物  相似文献   

10.
肝脏血管周围晕征(perivascular lucency,PVL)是反映肝脏淋巴液循环异常的一种影像征象,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尤为常见,其病理基础是肝脏淋巴液回流受阻和肝脏淋巴液生成增多.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PVL的显示能力明显提高,以CT和MRI为佳,尤其是MRI,其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门脉主干及分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干咳10余年",于2007年6月11日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阵发性干咳,咳嗽剧烈,无昼夜规律.无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无鼻后滴流感、频繁清喉、咽痒、鼻痒等.  相似文献   

12.
以出汗为主要表现的心绞痛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汗为主要表现的心绞痛一例白洁*⒇祁哲陈纪林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个月,曾于1996年11月30日患下壁、前壁心肌梗死。1997年9月11日以急性下壁心肌再梗死入院。入院第5天出现无明显诱因发作性出汗,不伴胸痛,且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13.
<正>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性细菌,具有双相发育特点,由于其缺乏合成能量的ATP酶,需要完全依赖宿主细胞提供,但又不同于病毒,其内含有DNA、RNA两种核酸,以二分裂形式进行繁殖。目前共11属,21个种,其中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肺炎,以肺炎衣原体为主,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及漏诊[1]。本文旨在通过描述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肺乳头状腺癌是肺腺癌中的一个病理亚型,其临床发病特征与肺癌的临床特征有共同之处,即发病年龄轻,病变发生部位全部位于肺的外围,以周围型为主。病灶体积比较小,无明显呼吸系统临床体征。针对肺腺癌中肺乳头状腺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间断咳嗽、咳痰伴咯血10年,再发10天入院。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此后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冬春季节易出现,当地医院多次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可好转。10天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咳嗽、咳中等量黄痰,晨起咯少量鲜血,约5-10mL/日,伴发热,最高体温38℃,自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胸部CT提示左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因2周内晕厥3次入院。患者2周前早晨活动后突发晕厥,持续时间数分钟,呼之不应,晕厥前有气促胸闷,无大汗淋漓、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无眼球上翻、无二便失禁等,苏醒后自觉胸闷,无其他不适。2d前早晨劳作后又突发晕厥,症状如上述,来院途中又出现晕厥,持续3min左右,稍改变体位则心悸、胸闷加剧,急诊ECG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66岁.因"咯血、咳嗽10天"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咯鲜红色血液2次,分别约30 ml、50 ml,伴咳嗽、咳少许黏痰,轻度潮热、盗汗,未就医.入院前5天再次咳鲜血约200 ml,至当地医院诊疗,但期间仍间断咯鲜血多次,总量达1000 ml,无明显畏寒、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大咯血,量400 ml以上,急诊入我院.既往长期吸烟,约100包/年,无明确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T 36.8℃,P 84次/分,R20次/分,BP 124/75 mm Hg.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8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乏力3个月,双下肢浮肿20天入院。患者自1984年9月曾发生活动后心慌、胸闷、周身乏力。无心前区疼痛及阵发性呼吸困难。对症治疗无好转。20天前发现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夜间不能平卧。服利尿剂后、下肢浮肿可减轻。体检:T36.8℃.P108次/分.BP15/10kPa。皮肤及粘膜无黄染或出血点。表浅淋巴结不肿大。颈静脉轻度充盈。两肺散在干性罗音,两肺底部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心音,心尖部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 cm,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19岁 ,汉族 ,工人。因“皮疹、反复发热 6个月 ,运动迟缓、情感淡漠 4个月”入院。入院前 6个月出现皮肤红斑 ,主要集中于双侧面部、肘部及手掌 ,伴发热 (未测体温 ) ,4个月前再次出现发热 ,体温 39 0~ 4 0 5℃ ,渐渐出现反应迟钝 ,运动迟缓 ,肢体僵硬 ,情感淡漠 ,面无表情。 2个月前出现四肢关节肌肉疼痛 ,1个月前出现右手持筷抖动 ,走路摇晃、拖步 ,言语重复 ,发热 ,体温 39~ 4 0℃ ,抽搐 4次 ,有舌咬伤。入院前 2 0d行颅脑CT示基底节区对称低密度灶 ,核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 (豆状核、壳核、尾状核 )呈对称大片状长T1、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