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度反流性食管炎(RE)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远端酸暴露及食管动力变化特点.方法:符合洛杉矶诊断标准的RE30例(LA-A16例,LA-B14例),NERD16例,健康对照组10例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均接受24h食管pH监测及压力测定,比较食管pH监测及测压结果.结果:LA-A组、LA-B组、NERD组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LA-A组与NERD组比较DeMeester评分无明显差异,但NERD组的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与长反流周期数多于LA-A组,差异显著;LA-B组DeMeester评分比LA-A组和NERD组明显增高,LA-B组与LA-A组比较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LA-A组、NERD组及对照组比较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PA)无显著差异,LA-A组和NERD组食管下段PA有增高趋势;LA-B组与LA-A组、NERD组及对照组比较LESP明显降低(P<0.05),LA-B组食管下段PA明显低于LA-A组(P<0.05).RE组无效食管运动(IE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轻度RE(LA-B)与NERD远端食管酸暴露存在差异.DeMeester评分、LES功能不全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与RE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ES功能不全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可能不是轻度RE(LA-A)及NERD的主要致病因素.IEM与RE关系密切,且与RE有关的食管动力异常主要为IEM.  相似文献   

2.
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蠕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蠕动功能的改变在胃食管反流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单纯食管裂孔疝1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食管炎12例、单纯食管炎10例)和9例无反流症状的对照组,分别测定其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的蠕动波幅、蠕动时限、蠕动速度,并经内镜对患者食管炎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裂孔疝合并食管炎组、单纯食管炎组其LES压力较对照组均降低,单纯裂孔疝组LES压力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食管近端及远端的蠕动波幅食管裂孔疝组最高,达(51.3±5.4)mmHg和(83.6±8.3)mmHg,食管炎组最低;食管近远端的蠕动时限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食管远端的蠕动速度裂孔疝组也最高,食管炎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蠕动功能在胃食管反流、粘膜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具有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于此类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 reflux mucosalresection, ARMS)是临床治疗RGERD的主要术式,但其具体优劣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ARMS治疗RGERD的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1/2021-12期间102例RGER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观察组给予ARM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Gerd Q评分、食管外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参数[腹段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长度、LES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sting pressure, LESP)、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sting pressure, UES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对伴有无效食管动力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内镜、24h食管pH-阻抗监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并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依据芝加哥3.0版标准诊断为无效食管动力的16例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0.2g tid、埃索美拉唑20mg、bid治疗2周后复查HRM,比较治疗前后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体部各段波幅及时限、吞咽成功率、失蠕动比例、弱蠕动比例以及远端收缩积分(DCI)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治疗前后LES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ESP明显降低的7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LESP明显增加[(1.8±0.9)mmHg(1mmHg=0.133kPa)∶(8.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吞咽中,食管中段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加[(33.7±11.4)mmHg∶(42.7±19.9)mmHg)],P0.05;黏性吞咽中,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加[(44.7±18.4)mmHg∶(57.5±23.4)mmHg],P0.05;液体吞咽时,失蠕动比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液体及黏性吞咽时,DCI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在液体吞咽时,吞咽成功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可能增加合并下食管括约肌低压的GERD患者的LESP,通过增加食管体部收缩波幅,改善合并无效食管动力的GERD患者食管体部的廓清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ERD合并食管胃连接部流出道梗阻(EGJOO)在动力学特征、相关临床症状、食管24 h pH-阻抗测定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12例GER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EGJOO分为EGJOO组(85例)和非EGJOO组(427例),根据内镜检查是否合并食管糜烂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393例)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11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动力特征、相关临床症状和食管24 h pH-阻抗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 EGJOO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整合松弛压(IRP)、远端收缩积分(DCI)、食团内部压力(IBP)、IBP最大值均高于非EGJOO组[分别为30.70 mmHg(22.50 mmHg,40.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9.90 mmHg(14.50 mmHg,26.20 mmHg)、17.80 mmHg(16.20 mmHg,22.85 mmHg...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正常值及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测定3个不同年龄组(Ⅰ组18~39岁,Ⅱ组40~59岁,Ⅲ组≥60岁)健康志愿者食管动力参数.同时观察本测定方法对下食管括约肌(LES)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实际入组162名,Ⅰ组62名,Ⅱ组73名,Ⅲ组27名.三组间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呼气末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LESP平均值、残余压、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吸气末LESP为(28.98±1.11) mmHg,明显低于Ⅲ组[(34.35±1.96)mmHg,P<0.05].Ⅰ组跨膈压为(9.55±0.62) mmHg,明显低于Ⅱ组[(13.05±0.76) mmHg,P<0.05].三组食管体部远端和近端收缩波幅和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 UESP)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重复性比较,Ⅰ组、Ⅱ组第2次呼气末LESP明显高于第1次(P<0.05).远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近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与男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得到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的正常值.LES的动力参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食管体部蠕动收缩能力在40~59岁年龄组最强.老年人UESP明显下降.检测前让受试者有足够的适应时间,有利于得到准确、可靠的LES的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紊乱对食管外症状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症状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对此类患者的研究多集中于检测反流的存在,而很少正式评估食管动力紊乱在其发病中的作用。目的:研究GERD患者食管动力紊乱对食管外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39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诊断为具有食管炎的GERD患者分为两组,A组:仅有食管症状(n=21);B组:既有食管症状,又有食管外症状(n=18,其中癔球感10例,慢性咳嗽5例,咽痛3例)。采用静态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B组患者的食管正常蠕动百分比(15.7%±23.3%)和食管不协调蠕动百分比(69.4%±33.6%)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A组(55.0%±37.3%和29.8%±32.8%),食管下括约肌(LES)和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均略低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B组患者的pH<4总时间(218.2min±278.8min)、pH<4反流次数(153.9±181.2)、pH<4总时间百分比(15.6%±20.0%)和立位pH<4时间百分比(17.1%±19.3%)均显著高于A组(83.9min±112.6min、61.2±83.4、5.9%±7.9%和7.1%±9.5%)。结论:食管动力紊乱可使酸反流加重,导致酸直接作用于咽喉部而引起一系列食管外症状。鉴于食管动力紊乱是GERD发病机制中的首要和关键因素,促动力药的应用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反流症状贲门松弛对胃食管酸反流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5例内镜下贲门松弛且无明显反流症状患者及1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均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及食管测压检查.结果:内镜下贲门松弛组24 h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其中以pH<4总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差异更明显(38.44±50.89min vs 10.60±7.75 min, 11.98±14.84 vs 5.06±3.19, 均P<0.05). 贲门松弛组病理性酸反流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vs 0%, P<0.05). 两组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包括LES静息压、LES长度、食管远近端蠕动波幅、食管体部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等较对照组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松弛易于发生酸反流, 部分贲门松驰且酸反流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伴咽喉反流病(LPRD)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证型及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就诊的159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LPRD者(观察组)79例,不伴有LPRD者(对照组)80例。均完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记录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食管动力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证型比较:按5个中医证型(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虚湿热证)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实证、虚实夹杂证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动力指标比较: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潜伏期高于对照组,实证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潜伏期高于实证对照组,虚实夹杂证观察组弱蠕动百分率高于虚实夹杂证对照组(P<0.05)。食管动力障碍类型比较:观察组无效食管动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LPRD的GERD患者证型分布与对照组不同,以气郁痰阻证更为多见,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更高,无效食管动力更多,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清...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动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曲张静脉及硬化/套扎治疗对食管功能的影响,对1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食管测压研究。结果示:1.食管静脉曲张组LES静息压为2.87±0.83kPa,对照组为2.49±0.63kPa,两组无差异(P>0.05)。轻度与中重度曲张组、未治疗组与硬化/套扎治疗组的LES压力无差异。2.食管体部的蠕动:(1)静脉曲张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食管下段蠕动波幅(PA)减低,蠕动时间(PD)延长,蠕动传导速度(PV)减慢(P<0.05)。(2)中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其PA减低,PD延长(P>0.05)。(3)6例硬化/套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与例数少有关。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动力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的蠕动波幅减低,蠕动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速度降低,且与曲张程度有一定关系。其原因可能系曲张静脉本身直接的机械作用听致,硬化治疗可引起食管下段功能障碍,故有必要对EVS患者使用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高分辨率(HRM)测压压力特点。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对反酸、烧心伴胸骨后不适等症状的老年患者行HRM检测,分析其食管动力特点。结果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组的下食管括约肌(LES)总长度、腹腔内LES长度、LES平均静息压分别为(2.50±0.62)cm、(1.90±0.19)cm和(21.48±8.48)mmHg,低于老年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的(3.33±0.43)cm、(2.50±0.46)cm和(24.83±O.64)mmHg(P〈0.05)。结论老年RE患者存在明显的抗反流机制障碍,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老年NERD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失调不明显,推测其他机制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比较pH监测正常与异常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NERD患者35例和健康体检者10例,分别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依据动态pH监测Demeester评分将NERD患者分为pH监测异常组和pH监测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食管动力的差异。结果 pH监测异常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LES压力(LESP)显著降低(P<0.05),pH监测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H监测正常组和异常组均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表现为食管远端收缩波波幅及远端收缩积分降低和有效蠕动比例减少,pH监测异常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 pH监测不同NERD患者间存在食管动力特征差异,pH监测异常NERD组患者存在LES长度和压力异常,食管远端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怀疑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22 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LPR 组)和存在典型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却没有咽喉炎症状的23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 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 h 食管pH 监测. 结果:LPR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 和距食管下括约肌(LES)8 cm 处的食管收缩力明显低于GERD 组(41.23±19.61 mmHg vs 55.82 ±20.51 mmHg;58.77±30.84 mmHg vs 77.40 ±36.12 mmHg,P = 0.009,0.035),2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 、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 和食管其余各段(距LES 3 、13 、18 cm) 的收缩力无明显差异. LPR 组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ERD 组(χ2 = 3.979,P = 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UESP 和食管下段的收缩力在阻止咽喉反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管运动功能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地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u JY  Xie XP  Hou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53-355
目的 通过对重度反流性食管炎(RE)治愈前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研究,了解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在重度RE中的地位。方法 对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从中筛选23例重度RE(内镜诊断为洛杉矶C和D级食管炎);且24h食管内pH监测证实为病理性酸反流;食管压力测定证实有食管体部运动障碍患者。给予兰索拉唑30mg/d治疗3~6个月至内镜下食管炎完全愈合后,再行食管压力测定,观察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变化。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结果 食管炎治愈前后,LESP[ (6 00±0 86 )mmHg比(5 10±0 87)mmHg, 1kPa=7 5mmHg, P=0 476],食管远端收缩波幅[ (34 1±4 1)mmHg比(37 2±4 0)mmHg,P=0 593]、湿咽成功率[ (33 5±6 5)%比(38 6±7 1 )%,P=0 59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均值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治愈食管炎并不能提高LESP及改善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和酸反流是RE的重要发病机制,尤其是重度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昼夜食管运动规律以及食管运动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45例GERD病人和10名正常人均接受食管测压和动态食管pH及压力同步监测。结果:(1)下食管括约肌压、远端食管蠕动压及有效食管蠕动百分比在酸反流DeMeester高计分组明显低于低计分组(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组也明显低于非反流性食管炎组(P<0.05)。(2)有GERD症状或食管炎的卧位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立位(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80%有夜间或伴有夜间反流,而不伴反流性食管炎的GERD无1例出现夜间反流。结论:昼夜食管pH和压力动态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GERD的运动病理,除LES功能外,食管清除功能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胃食管连接部(EGJ)屏障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和激发试验的差异,分析GERD和食管功能性疾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有GERD典型症状的患者,按照罗马Ⅳ标准和里昂共识,结合内镜检查、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GERD组(32例)、反流高敏感(RH)组(33例)和功能性胃灼热(FH)组(35例)。根据HRM检测结果,分析各组患者间食管动力学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GERD组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低于FH组[(19.37±7.92) mmHg比(25.35±12.38) mmHg(1 mmHg=0.133 kPa)],GERD组和RH组的EGJ收缩积分低于FH组[(20.84±21.52) mmHg·cm、(20.72±19.35) mmHg·cm比(35.93±36.82) mmHg·cm],GERD组的远端收缩积分水平低于FH组和RH组[(802.35±496.86) mmH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伴有呼吸道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动力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多功能胃肠动力仪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4例伴有哮喘、慢性咳嗽和咽喉部不适等呼吸道症状的GERD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24h食管动态pH监测,测定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波幅、蠕动时限及蠕动速度,计算pH<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及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平均食管酸清除时间(pH<4的时间/酸反流次数),算出DeMeester评分.结果 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组LES压力及食管近端、远端蠕动波幅与典型反流症状GER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呼吸道症状CERD组的食管动力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IEM,IEM发生率为41.2%,明显高于典型反流症状GERD组(18.5%)及正常对照组(0);在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患者中,存在IEM组患者食管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及立、卧位食管pH<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食管动力正常组;IEM组患者卧位食管酸清除时间(pH<4的时间/酸反流次数)较食管动力正常组明显延长.结论 在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患者中,IEM是其最常见的动力异常类型;IEM与食管内酸暴露总时间及立、卧位时间,卧位食管酸清除时间均密切相关,因此,IEM在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胃食管连接部(EGJ)形态,探讨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及反流事件与不同EGJ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6月期间经胃镜检查、HRM检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明确诊断GERD的患者,将患者EGJ分为Ⅰ、Ⅱ、Ⅲ型,对各型的一般资料、体部动力参数、反流事件以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0例GERD患者中,EGJⅠ型96例、Ⅱ型41例、Ⅲ型13例。3型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型食管下括约肌(LES)上11 cm处蠕动波幅度分别为(58.22±30.65)、(39.56±24.46)、(32.12±15.32)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型酸反流均发生明显变化,尤以Ⅱ、Ⅲ型明显(P<0.01),但Ⅱ、Ⅲ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P<0.05)。结论:胃食管连接部形态各亚型与年龄、体质指数密切相关。LES与膈肌分离超过1 cm,则容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糜烂性食管炎(E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s食管(BE)患者反流发生特点,探讨不同类型GERD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105例GERD患者根据胃镜及病理情况分为:EE组(35例)、BE组(34例)及NERD组(36例),对照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比较4组受检者食管测压与24 h食管pHT及胆汁反流同步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ERD各组LES静息压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以EE组最明显(P<0.05).EE与BE组患者远段食管收缩波幅及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NERD组与对照组(均P<0.05).DeMeester评分等酸反流指标在EE组最高.BE组Abs>0.14时间百分比等长时间胆汁反流指标最高.NERD患者中仅52.8%存在病理性反流.各组中混合反流类型占各组病理性反流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8.57%(EE组)、84.38%(BE组)及63.15%(NERD组).结论:胃酸与胆汁的混合反流是GERD患者中最常见病理性反流类型,且对食管黏膜的损害较单纯酸或胆汁反流为重,胆汁反流在BE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福  郑冬菊 《食管疾病》2022,(2):133-136
目的 探究胃食管连接部收缩指数(EGJ-CI)鉴别诊断功能性烧心(FH)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山东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0例具有典型烧心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质子泵抑制剂试验以及24 h食管阻抗-pH监测技术,依据食管胃连接部静息压的强弱进行分组,其中24例FH患者为实验A组、46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强酸反流患者为实验B组;两组患者均开展高分辨测压,以计算其EGJ-CI相关功能参数,比较两组患者EGJ-CI各项功能参数的差异,分析其与胃食管反流参数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EGJ-CI、胃食管收缩积分(EGJ-CIT)、胃食管静息压力以及4 s综合松弛压(IRP4 s)等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A组患者酸暴露时间、pH<4时长占比、强酸反流次数及DeMeester积分等胃食管反流参数与实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GJ-CI临界值处于10.23 mmHg·cm-1时,其区分RGERD与FH的灵敏度为81.57%,特异度为5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