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慧  李春平  陈碧贞  王美玲  沈超群  柯晓 《西部医学》2020,51(3):32-33,36
目的观察十香止痛贴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急性胰腺炎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并采用自制芒硝腹袋外敷于胰腺体表投影区及周围腹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十香止痛贴贴敷神阙穴,2组均持续治疗10 d。观察2组腹痛评分、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3、5、7、10 d后腹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腹痛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香止痛贴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改善患者腹痛症状,加快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小儿上感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8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柳平  楚白丽 《右江医学》2005,33(6):616-617
目的观察小儿上感贴贴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7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9)常规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化痰止咳及爱德儿康抗感冒药治疗,观察组(n=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上感贴外贴神阙穴、天突穴、肺俞穴,1次/日,每次贴6~8 h。两组疗程均为3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70.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96,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2±0.3 d,对照组为2.5±0.45 d,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2.414,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儿上感贴贴敷疗法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一种简便、快速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晓红 《西部医学》2018,49(4):81-82
目的探讨葱白芒硝贴敷神阙穴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0例胸腰椎骨折后出现腹胀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肥皂水灌肠,实验组采用葱白芒硝贴敷神阙穴。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胀症状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腹胀症状评分为(0.47±0.63)分,对照组腹胀症状评分为(1.23±0.94)分,实验组腹胀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葱白芒硝贴敷神阙穴可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后患者出现的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4.
邓明其  容健成 《当代医学》2014,(11):156-157
目的观察分析印堂穴持续贴敷法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比较其与只单纯采用艾灸神阙穴进行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失眠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艾灸神阙穴进行治疗。治疗组除采用艾灸神阙穴外,还结合利眠贴贴敷于印堂穴共同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5d后观察其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160,P=O.01〈0.05)。结论印堂穴持续贴敷法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艾灸神阙穴治疗,愈后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不便,故临床上宜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23-126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粉穴位贴敷对湿热内阻型肝硬化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湿热内阻型肝硬化便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给予复方大黄粉神阙穴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神阙穴穴位贴敷。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积分及口服乳果糖的剂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粪便性状评分、便秘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黄粉穴位贴敷对湿热内阻型肝硬化患者便秘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且安全可靠,推荐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补液法护理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法及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及中医护理法治疗.均7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尿酮体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73.68%(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尿酮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补液法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加以中医护理,可明显减轻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显著改善尿酮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癌术后的住院患者9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和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整肠散穴位贴敷,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血钾、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及FDGE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能较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呕吐、恶心以及腹胀症状,缩短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维持血钾浓度在正常值范围、降低FDG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整肠散预防胃癌术后患者发生FDGE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一个临床上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预防胃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胃止痛散神阙穴贴敷治疗虚寒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治疗组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加安胃止痛散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安胃止痛散神阙穴贴敷治疗虚寒性腹痛患者的疗效优于单钝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观察其方案的临床有效率。方法以穴位贴敷腹部神阙穴、中极穴,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75.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腹部穴位治疗脑卒中尿潴留较常规针刺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自制通便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属气机郁滞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探讨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和思路。方法:把60例气机郁滞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制通便贴贴敷于神阙及双侧涌泉穴,对照组则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属气机郁滞型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香桂止泻贴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国医堂中医儿科门诊确诊为小儿风寒泄泻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以香桂止泻贴贴敷神阙穴,每日1贴,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3天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85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70例,显效30例,总有效率70%。结论:香桂止泻贴对小儿风寒泄泻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能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状态,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神阙穴贴敷对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8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及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神阙穴贴敷,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便秘症状评估表评分、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便秘症状评估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每周CSBM均较治疗前增多,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结论 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神阙穴贴敷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症状、促进排便,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自制通便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属气机郁滞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探讨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和思路。方法:把60例气机郁滞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制通便贴贴敷于神阙及双侧涌泉穴,对照组则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属气机郁滞型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丽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26-127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9%和89.3%,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和76.7%,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40-142+146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3±0.25)分、(1.14±0.56)分、(1.10±0.22)分、(1.08±0.21)分,对照组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4±0.98)分、(2.09±0.84)分、(2.14±0.43)分、(2.17±0.63)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嗜睡、口干、发热、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症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热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热止泻散穴位贴敷神阙穴,观察腹泻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率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止泻散贴敷神阙穴,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关元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只接受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先于关元穴隔姜艾灸后,再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隔姜艾灸关元穴治疗可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具有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痹贴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胸痹贴穴位贴敷治疗.15 d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体征、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心电图、舌象、脉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胸痹症状疗效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胸痹贴在改善胸痹各项症状如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