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小脑幕下19例,小脑幕上7例。囊肿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术后颅内压升高症状、三叉神经痛完全消失,77.8%(7/9)的听力改善,75.0%(3/4)的癫痫改善,66.7%(4/6)的视力改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面神经麻痹、后组颅神经麻痹。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32.8个月;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4例;复查MRI,囊肿无复发或进展。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颅内表皮样囊肿是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显微外科耳后横向小切口人路是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肿瘤诸多人路之一。我院于1986年6月至N99年12月收治1000余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中,发现小脑桥脑角区胆质瘤48例,采用该人路完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对此进行回顾性报告。l对象和方法l.l一般资料48例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2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内镜神经外科专业组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肿瘤颅内表皮样囊肿内容物镜下全切除,5例少量残留;6例将囊肿壁完全切除,其余部分切除,手术后恢复良好,无迟发性出血和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对治疗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重要意义,就其手术入路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以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岩斜区表皮样囊肿28例,显微镜直视下力争切除绝大部分肿瘤,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显微镜无法看到的残余肿瘤组织并切除之。结果: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对残存的肿瘤组织经神经内镜辅助均可做到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对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7例,女17例;年龄19~50岁,平均34岁;病史3个月一5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38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38例病人中31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7例经颞下天幕人路,术后Ⅴ、Ⅶ、Ⅷ颅神经受损伤最多。结果:全切除25例占66%,其余大部分切除,死亡2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无菌性脑膜炎和颅神经麻痹。结论: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全切,但当肿瘤壁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紧密时,勿强求全切,大部分切除后病人仍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不同序列对观察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侵犯毗邻神经血管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比较T1WI、T2WI、FLAIR、DWI、T1增强扫描、3D-FIESTA及3D-TOF-MRA序列对桥小脑角区正常侧神经血管、表皮样囊肿及其侵犯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重点评价3D-FIESTA和3D-TOF-MRA两种序列的优势.结果 常规MRI序列对颅底神经血管显示不佳;3D-FIESTA显示神经血管均清晰;3D-TOF-MRA显示动脉清晰,但显示颅神经不及3D-FIESTA.8例表皮样囊肿在3D-FIESTA中均呈等信号,且界限清楚;在3D-TOF-MRA中均呈低信号,与邻近脑脊液界限不清.3D-FIESTA均清晰显示8例病变对三叉神经的包绕(显示率100%),其中4例三叉神经变细,2例折角变形;病变完全包绕面听神经3例,推压移位1例,紧密接触2例,未见接触2例.8例患者临床上均有三叉神经痛,其中4例为2、3支受累,其余4例为1、2、3支均受累,影像特征与临床表现符合;3例面听神经被包绕,其中1例临床表现有听力障碍.结论 3D-FIESTA能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及其对邻近神经血管的侵犯情况,同时结合3D-TOF-MRA能够作出更为准确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9.
左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并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男性,64岁,因“左侧面部麻木,疼痛1年余,头痛伴反复呕吐3个月”入院。伴有行走不稳,偶有吞咽呛咳,无明显听力减退,无耳鸣,无视物模糊。查体:神志清楚。左侧咀嚼肌轻度萎缩,颜面部触、痛觉减退,口角稍低。双侧咽反射消失,双侧听力对称。左侧指鼻试验差,闭目难立征偏左。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约3.0cm×2.5cm×2.5cm不规则占位,呈混杂长T1、长T2信号,注射Gd-DTPA后囊壁及囊内间隔明显强化,边界清楚,考虑可能为来源于三叉神经的神经鞘瘤。术前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入院后择期于全麻下行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为了提高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发病年龄、病程、CT及MR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4~62岁(平均34.8岁);发病年龄4~59岁(平均30.3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平均3.95年);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三叉神经痛;CT表现为低密度而MR为长T1长T2信号,多无强化;肿瘤全切除54例(84.4%),包膜次全切除10例(15.6%);手术治疗效果良好56例(87.5%),死亡2例(3.1%);术后无菌性脑膜炎6例(9.4%)。结论 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可疑患者行CT及MR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MR对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制定手术计划特别有用,术中结合应用脑室镜可提高全切率,肿瘤全切及次全切除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斜坡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报道24例颅底斜坡区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就其手术入路及肿瘤切除程度加以讨论。方法:分析了临床特点和CT、MRI影像的特征性表现和特殊生长形状,深入分析其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有9例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术后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最多见,本组9例术后出现持续性高热及颈强直,经连续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后痊愈。可逆性颅神经功能障碍也常见,外展神经麻痹4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及面神经麻痹各1例。术后迟发血肿4例。结论:颅底斜坡区表皮样囊肿手术选择颞枕经小脑幕入路和经桥小脑角(CPA)入路是最常使用的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及包膜可减少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对减少术后迟发血肿的发生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桥脑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恶性变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47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4个月,加重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眼底未见明显视乳头水肿;右眼外展欠充分。四肢活动好,肌力V级;生理反射正常存在,未引出病理征;双侧共济运动正常。CT:右侧CPA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强化。MRI:右侧CPA可见大片不均匀长T1、T2异常不规则混杂信号,3cm×3.5cm×3cm,边界尚清,注药后可见片状不均匀强化高信号;梗阻性脑积水。术前考虑:右侧CPA神经鞘瘤。在全麻下行右侧CPA开颅肿瘤近全切除术。术中见硬脑膜张力偏高,剪开硬膜后放枕大池液,抬起小脑见肿瘤位于桥脑小脑角,肿瘤外侧表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本组共12例,均为颅内胆脂瘤,手术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在显微镜下切除大部分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结果: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均未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微手术疗效与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12例,次全切2例,少量囊壁残留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5年,复发3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全切除颅内表皮样囊肿,改进手术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区3种手术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神经内镜下分别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小脑外侧锁孔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枕下乙状窦后绒球下锁孔入路,确定到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REZ)、面神经REZ及舌咽神经REZ的手术路径及解剖定位标志.结果 枕下乙状窦后小脑外侧锁孔入路可探查三叉神经REZ、面神经REZ、舌咽神经REZ,解剖定位标志为Meckel囊、内耳门、颈静脉孔、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舌咽神经.枕下乙状窦后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可探查三叉神经REZ至Meckel囊,解剖定位标志为岩静脉、三叉神经和Meckel囊.枕下乙状窦后绒球下锁孔入路可探查舌咽神经REZ、面神经REZ,解剖定位标志为第四脑室脉络丛和小脑绒球.结论 对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优于小脑外侧锁孔人路.对面神经、舌咽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绒球下锁孔入路优于小脑外侧锁孔人路.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表皮样囊肿义称肌脂瘤或珍珠瘤,是颅内咒天性外胚层来源的囊性肿瘤样病变,占颅内肿瘤的0.20%~1.80%、此类肿瘤好发于脑桥小脑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Kawase入路切除跨天幕表皮样囊肿的效果。方法2009~2013年收治5例跨天幕表皮样囊肿,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KaWase入路进行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大部分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均未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MRI增未见肿瘤残留。结论神经内镜辅助Kawase入路切除跨天幕表皮样囊肿可提高肿瘤全切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胆脂瘤的实用性及效果。方法 对22例桥脑小脑角胆指瘤进行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术中用0。和30。神经内镜观察各个死角。如果发现有肿瘤残留,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残留肿瘤切除。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均未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胆脂瘤,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髓内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对2001~2014年收治的27例不同形态的圆锥髓内表皮样囊肿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预后予以随访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发囊肿23例,多发囊肿4例;25例行内容物全切,2例多发囊肿病例中有个别小囊肿未行切除;21例行囊壁电灼全切,5例行囊壁部分电灼切除。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23例,脚部麻木不适9例,小腿或脚部无力7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1例,3例小便功能障碍较术前略加重,4例脚部麻木较术前明显加重,1例脚部无力稍加重。术后随访19例,随访期限9个月~11年,平均4.2年;17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小便功能障碍加重者加重,2例恢复到术前水平;复发2例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脊髓圆锥髓内表皮样囊肿,根据不同的肿瘤形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