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临床帕金森病(PD)患者应用抗PD药物的情况,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2005年3月1年间190例PD患者应用抗PD药物情况(种类、剂量、费用)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本组PD患者人均用药2.88种,平均左旋多巴量323.0mg/d,平均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s,LDE)318.6mg/d;H&Y分级越高的患者LDE越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均药物费用为2597形年;药物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每日LDE和药物种类数。结论目前PD患者的抗PD药物治疗以左旋多巴及其复合剂为主,LDE的用量可以作为衡量病情轻重及预测药物费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PD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死亡缺失,从而导致基底节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相似文献   

3.
定振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定振汤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院PD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定振汤,连续服用6月.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及6月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UPDRS评分上升明显减慢,在治疗后第6月时,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月时,治疗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时,治疗组泌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振汤能有效减慢PD患者的UPDRS评分的上升速度,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便秘、泌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及综合症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家族性PD与散发性PD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家族性PD被认为是遗传上基因的缺陷所致。本文就家族性PD的一个相关基因——parkin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和临床特点(附28个家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族性帕金森病(PD)的遗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50多年以来国内报道的所有PD家系的资料,分析28个PD家族的起病年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等特点。结果家族性PD的发病年龄早于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同一家族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大多相似,以震颤为主(60.7%),部分家族有早发的遗传特征。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对PD患者Ⅰ、Ⅱ级亲属的询问和体检,以有利于家族性PD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的丧失和残存神经元内出现Lewy小体.目前认为约10%的患者为遗传性的,约90%的患者为散发性的.到目前为止,散发性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多个研究提示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导致神经元内异常蛋白聚集,功能紊乱,并进一步造成神经元的凋亡,可能参与了散发性PD的发病.本文就蛋白酶体功能下降与散发性PD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或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高度缺失和路易小体(Levy body)形成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000/10万[1].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我院神经内科从2005-01~2007-12对68例帕金森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合并的一种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其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临床早期、准确地识别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抑郁,从而造福患者.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十年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纹状体区多巴胺含量减少,以及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形成以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为主要成分的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LB).该病起病缓慢,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经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帕金森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拟就近10年来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早发性与晚发性帕金森病临床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早发性与晚发性帕金森病(PD)的临床异质性。方法依据发病年龄(以50岁为界)分为早发性PD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和晚发性PD组71例(男52,女19),并观察他们的临床异质性。结果早发组以不典型症状起病者多见,且病程长于晚发组(P=0.014);而晚发组首发症状典型,以震颤、强直、动作缓慢等混合症状起病者明显多于早发组(P<0.01)。2组在起病侧、家族史、MMSE评分及改良HoehnYahr病情分级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发性与晚发性帕金森病在首发症状及典型症状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大鼠选择性偏侧(右侧)PD动物模型,观测正常对照组,PD组(造模后2周)左右侧纹状体(ST)、大脑皮质(CC)、海马(HP)组织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结果:PD组右侧ST、CC、HP组织Glu含量显著低于左侧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P<0.01);PD组左侧ST、CC、HP组织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正常对照组左右侧ST、CC、HP组织Glu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神经递质Glu参于PD累及部位ST、CC、HP损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的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在帕金森病的保护因素方面有一些新进展 ,新近的研究表明 :PD的发病似乎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的损害、环境毒物造成的代谢障碍、遗传易感性、老化的加速等因素有关。而设想中PD的保护因素 ,无论是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型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也都通过阻抑上述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达到保护神经元 ,从而预防PD的发生或延缓PD的进展。本文就其在遗传、对抗氧化应激和自由基、饮食以及其它方面对帕金森病可能的保护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所致精神障碍一直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难度较大,成为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本文就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40%~50%[1].PD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分别在起病和病重阶段各有一高峰[2].抑郁与PD本身症状相互重叠,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血尿酸水平在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改变特征.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的门诊女性患者81例,以我院同期保健科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和体重匹配的81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肌酐水平,并对两组的血尿酸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帕金森病患者H-Y分级Ⅰ-Ⅱ、Ⅲ、Ⅳ-Ⅴ-3组之间的血尿酸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低血尿酸水平很可能与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在早期PD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执行能力下降、视空间障碍、记忆力下降、定势转换障碍,而在晚期主要表现为痴呆。PD患者的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起病侧、运动症状的表现有关,微电极引导的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对认知障碍的影响较小,而多类药物治疗均对PD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揭示PD患者认知改变的复杂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中普遍应用的UPDRS量表中第Ⅱ、Ⅲ和Ⅴ部分评分与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PET功能显像的相关性,推断这些评分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以18F标记的FP-CIT为特异性配体,应用PET检测了31例原发性PD患者双侧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DAT数量.将这些患者的UPDRS中第Ⅱ、Ⅲ和Ⅴ部分的临床评分与双侧基底节不同区域DAT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PDRSⅡ、Ⅲ、Ⅴ评分与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DAT呈显著负相关.它们与后壳核DAT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3,-0.473及-0.532.在UPDRS Ⅲ中的PD主要症状评分中,肌强直评分与上述3个基底节不同区域DAT均呈显著负相关,动作迟缓评分仅与后壳核DAT呈显著负相关,而震颤评分与这3个区域中的任何区域DAT均无相关性.结论UPDRS Ⅱ、Ⅲ、Ⅴ评分均能客观反映PD患者的严重程度,其中UPDRS Ⅲ相对更全面可靠.PD患者震颤发生的机制可能与黑质纹状体通路障碍无关.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之一。≥5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20/10万,≥70岁人群中发病率120/10万[1]。该病因起病较隐袭,缓慢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