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对47例临床怀疑胰腺体尾部病变的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形态改变与126例肝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并测量胃冠状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门静脉期肝实质和门静脉主干CT值,对比肝脏、脾脏体积.结果 在47例胰腺体尾部病变中发现有脾静脉狭窄、闭塞者38例,其中胰腺肿瘤患者27例(71.1%),急慢性胰腺炎患者11例(28.9%).38例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中,发现食管静脉曲张5例(13.2%),胃底静脉曲张25例(65.8%),胃体静脉曲张22例(57.9%),胃短-胃后静脉显示26例(68.4%),胃冠状静脉显示26例(68.4%),发现胃网膜静脉曲张24例(63.2%),肠系膜静脉曲张1例.脾静脉闭塞14例(36.8%),脾静脉狭窄23例(63.2%).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脾静脉栓塞,脾脏增大,脾门处大量曲张静脉,胃后-胃短静脉及胃网膜静脉增粗迂曲,胃底和胃体静脉曲张,较少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肝脏形态大小亦无异常.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可为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提供血管形态、病因诊断等多方面有价值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旨在评估多层螺旋CT(MSCT)门静脉重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4例肝硬化可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周内行MSCT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排除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0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入选本实验,对比分析MSCT及内镜资料.结果 食管曲张静脉评分、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以及栅栏状静脉扩张均与内镜下曲张静脉形态、有无红色征及其严重程度明显相关.MSCT门静脉成像在判断红色征方面(≥4 mm)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3%、89.1%.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与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显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预测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胃静脉曲张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静脉曲张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胃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因及并发出血的情况,胃静脉曲张出血与红色征、曲张静脉类型、程度的关系,以及各型曲张静脉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情况。结果我院5年间共诊治胃静脉曲张407例,占同期全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47.1%。胃静脉曲张的病因中,肝硬化占74.4%。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的病因中脾静脉阻塞占37.2%,肝硬化占33%。407例胃静脉曲张患者中出血121例(29.7%)。在1型和2型胃静脉曲张、1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患者中,出血组红色征的阳性率、静脉曲张的程度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1)。门脉高压所致的304例胃静脉曲张患者中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60例(19.7%),与食管静脉曲张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22.3%)无差异,但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很少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9.6%,P<0.05)。结论胃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是脾静脉阻塞。红色征、静脉曲张程度是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胃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特征。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8例左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和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具有胰腺疾病的特点,而无肝脏疾病的表现和检查异常。内镜下以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为主,占62.5%;食管、胃底静脉同时曲张占37.5%。术前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结论 胰腺疾病可致门静脉高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左侧门静脉高压的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及危急的并发症,相对于食道静脉曲张,孤立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出血,出血量大且死亡率高.急诊出血时可考虑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但对于非结节型曲张静脉内镜下注射治疗效果差,且病因多为左侧门脉高压.左侧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原因为胰源性,其中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最高.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为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其引起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相对较少.病例概述一例以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诊患者,最终诊断为IgG4相关AIP,合并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经激素治疗后,胰腺体积、血清Ig G4明显好转,未再出血,但脾静脉及肠系膜静脉血栓较前好转,胃底曲张静脉未完全消失.结论对于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左侧门脉高压的患者,在止血治疗后应积极寻找病因. AIP患者,脾静脉血栓治疗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消失可能起关键作用.对于影响脾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的因素期待更多病例数及更长时间随访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化验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肝硬化54例(52.94%);非肝硬化48例(47.06%),其中胰源性门脉高压29例(28.43%),其他19例(18.63%)。首发临床症状:呕血8例(7.84%),黑便8例(7.84%),同时出现呕血、黑便13例(12.74%),腹部不适症状34例(33.33%),乏力7例(6.86%),下肢水肿5例(4.90%)。非肝硬化患者中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43.75%∶24.07%,P0.05)。血常规检查:肝硬化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分别为3.77×10~9/L、75.50×10~9/L均低于非肝硬化组的5.11×10~9/L、152.50×10~9/L,二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肾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均P0.01)。[结论]引起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最主要的病因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胰源性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多存在脾功能亢进和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就诊的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其内镜下特点及组织胶注射治疗后的效果,并与同期在本院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相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5例为重度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例合并轻度食管静脉曲张;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均为重度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表现与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相似。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短期疗效中有效1例,无效5例;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短期疗效均为有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长期疗效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至随访终点所有患者均为无效;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至随访终点有效5例,无效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致胃底静脉曲张进展快、出血风险大,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31例占同期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7.38%(31/420).病因依次为左侧门脉高压(14例,45.2%)、肝硬化(8例,25.8%)、不明原因(6例,19.4%)、原发性肝癌(2例,6.5%)、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3.2%).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1例(67.7%).脾肿大21例(67.7%),其中脾功能亢进10例(32.3%).18例患者有明确的受侵静脉,其中脾静脉阻塞9例(50%),门静脉受侵9例(50%).外科手术8例,硬化剂治疗3例,其余2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大部分由左侧门脉高压引起,部分病因是肝硬化.手术是治疗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症(left-sided portal hypertension,LSP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68例LS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中4例为胃底合并食管静脉曲张,46例为孤立性胃底食管,18例静脉曲张,临床表现主要以上消化道出血(38例)和腹痛(36例)为主;所有患者均可发现脾大脾亢;肝功能均正常。导致LSPH的原发疾病中,胰源性占多数(41例),其中慢性胰腺炎最多;非胰源性疾病有左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脾脓肿、淋巴瘤等疾病。结论导致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临床特点:脾大脾亢、孤立性胃底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正常。结合内镜和多种影像学手段,诊断并不困难。LSPH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症治疗的方法。预后因原发疾病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的预防是该病的治疗重点。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术,术前、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多普勒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记录超声血流变化和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年,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VE联合PSE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较术前明显变细,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术后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仍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0.0%,其中1例复查见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0%。该例患者术后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PTVE联合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4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措施和随访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胰体尾占位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慢性胰腺炎4例。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其中4例有失血性休克表现。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胃镜和超声胃镜提示14例患者均有胃底静脉曲张,2例同时合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8例患者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表现。1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5月~8年均无出血复发。结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以及胰腺疾病病史是诊断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应同时重视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兆申  汪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160-1162
胰腺疾病是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病因。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正常、脾肿大是胰源性门脉高压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并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是脾切除术,但预后主要取决于胰腺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164例,依据是否并发出血,分为病例组(并发出血组)和对照组(无并发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内镜指标等。结果 (1)超声内镜对EV的诊断率是82.93%,对GV的诊断率为76.83%,对EGV的诊断率为46.34%,均高于常规胃镜检查(依次为71.34%、48.17%和31.09%,P0.05)。(2)病例组在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高于对照组,在曲张静脉壁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胃左静脉直径、肠系膜上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是出血的危险因素,曲张静脉壁厚度是出血的保护因素,对出血风险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1周后再行TH胶PTVE,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来源血管。联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随访治疗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2例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72.7%;8例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100%;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39个月,平均25.6个月,5例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率11.4%;3例再出血,再出血率6.8%。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机械性地消除食管曲张静脉,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供血血管,二者联合能达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和内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对57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CTP,观察门静脉及其分支走形、分布,并结合横断面图像仔细观察食管和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记录其部位、曲张静脉深浅、观察曲张静脉来源、有无其他部位曲张静脉或其他病理情况。同期对这些病例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及其他病变。结果CTP显示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病例51例,其中胃底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39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9例,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静脉曲张3例。内镜发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46例,其中胃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24例,单纯胃静脉曲张5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17例。CTP可发现内镜无法诊断的肌层或管腔外静脉曲张。结论CTP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在食管静脉曲张检查方面,CTP与内镜效果相当,CTP有几例假阳性,可作为普通内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检查,CTP效果较胃镜敏感,且CTP可清晰显示内镜无法观察的胃腔周围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欢  崔屹 《山东医药》2005,45(10):65-66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经皮经肝曲张血管栓塞术(PTVE)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是近年来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食管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主要用于临床保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无效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治疗主要在出血期进行。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或终末期患者。2操作方法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胃冠状静脉和(或)胃短静脉以及增粗扭曲的食管胃底静脉丛,借助导管导丝进入胃冠状静脉及胃短静脉进行栓塞治疗。先用无水乙醇5~30ml分次推注,再用高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以组织胶(α-氰基丙烯酸,TH胶)为主要栓塞材料的PTVE治疗,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的改变,以及侧枝静脉栓塞前后脾静脉压力.结果 (1)在平均8.3个月的随诊期内,患者再出血率为15%,无死亡病例.(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3)PTVE治疗前,未经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者脾静脉压力显著高于接受过手术治疗者,PTVE治疗后2组患者的脾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PTVE可能对肝硬化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甚至并发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门静脉高压诸多病因中,肝硬化占90%左右,以肝炎后、血吸虫病及酒精性肝硬化为主要原因。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包括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及肝癌等,这些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严重的当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的内镜定期检查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超声造影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1年9月于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接受胃镜和口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并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结果:7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41例经胃镜检查证实胃底静脉曲张,其中33例胃肠超声造影显示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曲张静脉内径(12.6±8.9)mm,血液流速(13.9±2.7)cm/s。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5%(33/41)、100%(38/38)、89.9%(71/79)。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望成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底静脉曲张的初步筛查手段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16排螺旋CT对42例PSPH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脾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 孤立性脾静脉阻塞30例,其侧支血管食管静脉(9.5%)、胃冠状静脉(76.19%)、胃短静脉(85.71%)、胃网膜静脉(95.24%)、胃结肠干(23.81%)曲张;非孤立性脾静脉栓塞12例,其中伴肠系膜上静脉阻塞8例,其属支胃结肠干(19.05%)、结肠右上静脉(16.67%)、结肠中静脉(14.29%)、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19.05%)有不同程度曲张.伴门静脉海绵样变5例.结论 MSCT对PSPH的脾静脉阻塞及其胃周迂曲扩张的侧枝静脉显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