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住院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序号为奇数分为对照组,入院序号为偶数分为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治疗前后大便性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低于对照组、排便次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作用确切,可增加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间隔,改善大便性状,值得推广和应用,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的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术后谵妄是一种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通常在术后早期发生.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37%,髋关节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6%~62%[1].而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58%,占髋部骨折的54%[2]现重点将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谵妄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背景]探讨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病例报告]应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1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7~26个月,骨折愈合率为90%,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1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讨论]应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粉神阙穴外敷防治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股骨颈骨折术后进行骨科治疗,并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实施大黄粉酒精调和后贴敷神阙穴。成效为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显著高于对照组(8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经》认为排便属大肠的功能,故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的论述[1]。大黄粉酒精调和后贴敷神阙穴防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便秘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安全有效[2],又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的有效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于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6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的经验。[结果]56例均未发生感染,1例术后发生脱位,发生率1.79%。[结论 ]术后针对性的心理及功能康复护理,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芳  朱秋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96-139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便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便秘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主诉、关节功能及X线摄片等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根据临床实际分别采用AO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种手术方法;术前55例合并内科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患最为常见;术后除1例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诱发心力衰竭加重而致死亡外,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术口感染、下肢血管栓塞、脑血管意外、心梗、肺栓塞等常见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中西医结合处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怠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髋关节动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髋关节动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头采用骨水泥型普通双极人工股骨头,采用保留髋动力:大粗隆及小粗隆骨折钢丝固定;股骨距缺损采用骨水泥填充;基底部完整者,股骨颈截骨变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股骨距,插入人工股骨柄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晚期关节松动、脱位及感染病例,优良率达88%,患者均术后1~2周下床功能锻炼。[结论]采用保留髋关节动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稳定髋关节,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 ,治疗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内收型骨折不愈合率为 2 %~ 2 8% ,股骨头坏死率为 17%~ 33% [1] ,股骨颈囊内骨折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率为 2 0 % [2 ] 。对于高能量导致的损伤坏死率将更高 ,有相当数量患者的关节功能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治疗股骨颈骨折 ,以往对GardenⅠ、Ⅱ型骨折移位少 ,稳定性好 ,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率低的患者 ,可行非手术治疗。但卧床时间长 ,护理困难 ,骨折难免再发生移位。老年患者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老化 ,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低下 ,骨折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褥疮、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电针对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将49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假电针组(25例),电针组采用深刺双侧天枢、腹结穴加用电针,另加刺双侧上巨虚穴;假电针组浅刺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用假电针作对照。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并随访3个月。观察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CSBMs)和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量表(PAC-QOL)评分。[结果]两组在改善周CSBMs上均有效果(P〈0.01,P〈0.05),并且在治疗期末电针组优于假电针组(P〈0.05),治疗后的维持效应也较假电针组好;在改善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也都有相当的疗效,在改善躯体不适一项,电针组优于假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较假电针具有更好疗效,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172例及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的疗效。[方法]将1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下肢麻木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1疗程,治疗两疗程,对照组使用甲钴胺口服治疗,连续服用25天,进行疗效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和频率进行检查对比。[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7.2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4.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波传导速度和发生频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电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01))。[结论]电针治疗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症状,改善F波传导速度和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2.
<正>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等重要手段,术后假体脱位是其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30天之内。据美国Mayo医院报道首次手术后的脱位率是2.4%[1],顾龙殿等[2]报道146例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6例(4.1%);我院骨科2005年1  相似文献   

13.
<正>便秘是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其发生率达90.47%[1]。腰椎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排便方式改变等导致便秘[2],便秘不仅出现在手术早期甚至整个术后的过程中,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术后康复。但只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就可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本科室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腰椎术后便秘患者6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条件1.1.1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5月潍坊会议的规定[3],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 d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高龄股骨颈骨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共治疗68例,其中多根加压空心钉8例,半髋置换53例,全髋置换7例。[结果]治愈56例,好转11例,死亡1例。[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时机的选择及术后的康复措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争取复位满意,提高骨折愈合率,手术多被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疗效确切[1]。但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易受手术应激、疼痛等因素影响,且康复期较长,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以增强其术后恢复信心,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十分必要[2]。品管圈管理是一种能够"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 ,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可达 2 0 %~ 40 % [1] ,良好的复位、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现将我院获得随访的显像下多针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48例的治疗结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9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 ,共收治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 6 1例 ,因死亡或失访 13例 ,死亡 3例均为术后 3个月以上 ,与手术无直接关系。 48例中男 31例 ,女 17例 ,年龄均 >6 0岁 ,均有外伤史 ,无危重并发损伤 ,既往患髋无外伤手术史 ,术者骨折按Garden分型…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对老年股骨颈术后患者便秘进行预防.方法 在100例便秘患者中,结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腹部按摩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老年股骨颈术后患者出现便秘多与心理因素、排便习惯改变、环境、饮食、疼痛等因素有关.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和解除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便秘.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因骨骼骨质疏松,骨质量下降,骨小梁脆弱.当遭受轻微扭转暴力即可骨折[1],在本世纪以前,由于治疗仅以卧床为主,病人往往死于心肺或泌尿感染等并发症[2]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自1992~1997年期间采用空芯针治疗52例股骨颈骨折,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31年Smith[1]用内固定方法治疗第1例股骨颈骨折以来,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成为经典方法.但是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和33%[2].虽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但这两种并发症发病率未见明显降低,股骨颈骨折仍然是骨科医师面对的难题,被称为"尚未解决的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近年来假体材料不断改进,手术技巧不断提高,但是与内固定手术相比,置换手术创伤较大,高龄患者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仍有较大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切口疼痛及长时间卧床休息,可引起患者尿道括约肌或膀胱反射性痉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尿潴留及便秘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术后痛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下肢骨折术后腹胀、便秘、尿潴留的发生与气血亏虚、脾胃功能失调、津液亏损所致的腑气不通、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调有关[2]。捏脊疗法通过对患者实施捏脊可疏通经络、促使阴阳平衡、调节肺脏气血,促进胃肠蠕动作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