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有细菌存在,并且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母胎间菌群转移的具体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胎儿肠道菌群的主要来源除了母体血液、胎盘和羊水外,母体肠道亦可能是胎儿肠道菌群的主要来源之一。母体肠道菌群通过血液等途径转移至子宫内,再经过胎盘血液循环和羊水等途径转移至胎儿肠道和免疫系统。母体孕期肠道菌群的结构与数量,可对孕妇及其子代肥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血压调节产生影响。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深入探讨母体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子宫内转移与母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胎源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拟就母体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子宫内转移对母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VD)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VD缺乏人数众多。其中,妊娠期妇女更容易发生VD缺乏。大量临床证据和实验研究表明,孕妇VD缺乏可能导致子代新生儿期、儿童期肥胖的发生风险升高,其机制可能涉及脂肪代谢过程异常、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激活、肠道菌群紊乱、氧化应激等。故重点探讨孕妇VD缺乏对子代脂代谢相关生理指标异常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旨在为肥胖相关机制研究以及生命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方晶  陈晔晔 《中国妇幼保健》2022,(19):3538-3541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肠道菌群特征,并分析其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宁波明州医院产科接诊的108例GDM孕产妇(观察组)和同期接诊的108例健康孕产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孕妇孕晚期及胎儿出生1 d的粪便样本测定肠道菌群,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孕妇的S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指数及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观察组孕妇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更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更低(P<0.05)。两组孕妇的梭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代肠道菌α多样性的S指数、H指数、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子代的肠杆菌水平更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更低(P<0.05),肠球菌、梭杆菌水平接近(P>0.05)。观察组子代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代不良结局GDM患者的S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结局GDM患者(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期慢性应激雌鼠及子代肠道菌群的变化,探索肠道菌群在孕期慢性应激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16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12只雄鼠随机分为对照交配组(4只)和模型交配组(8只)。建立孕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雌鼠在应激前1天和应激第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给妊娠晚期孕妇服用含有益生菌的孕妇奶粉,检测其新生儿肠道菌群变化及新生儿脐血中IL-4、IFN-γ的变化,探讨益生菌对新生儿免疫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妊娠34周择期剖宫产的孕妇分为实验组(服用含益生菌的孕妇奶粉21例)及对照组(服用不含益生菌的孕妇奶粉21例),取新生儿粪便分别进行有氧及厌氧环境培养,并进行细菌涂片,观察新生儿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剖宫产收集新生儿脐带血液标本,留取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中IL-4及IFN-γ水平。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肠道菌群变化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清IL-4水平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FN-γ水平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IL-4/IFN-γ比值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孕期孕妇口服益生菌制剂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变化无明显影响,但通过新生儿脐带血IL-4及IFN-γ的检测发现晚孕期孕妇口服益生菌制剂可能会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从而预防或减少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关注。动物模型揭示了孕期母体微生物通过对子代微生物、代谢和免疫发育的作用影响了子代健康结局。然而,人体生理机制更为复杂,并受到多种暴露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往往与人群研究不一致。目前,孕期母体肠道微生物对子代微生物定植和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在大型前瞻性出生队列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增补微量营养素对胎儿宫内生长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孕妇服用微量营养素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首次进行孕期保健体检并正常足月分娩的1 90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期增补微量营养素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胎儿宫内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孕期服用复合维生素及复合微量元素的孕妇其子代出生胸围及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未服用者(P0.05),服用叶酸的孕妇其子代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未服用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及配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高以及家庭收入高是孕期增补多种微量营养素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加强围孕期相关健康宣教,改善营养习惯,定期检测微量营养素,合理调整膳食,改善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户外活动时间与子代0~2岁婴幼儿维生素D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0~2岁婴幼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婴幼儿基本情况、体力活动和膳食摄入情况,检测婴幼儿25-(OH) D水平。调整城乡户籍、性别、年龄、产次、出生体质量、季节、0~6个月婴儿喂养方式、6月龄内婴儿是否补充维生素D、婴幼儿近3月是否服用维生素D、婴幼儿近3月是否补充钙剂、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婴幼儿体质指数、孕期是否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孕期母亲每天奶类摄入量和孕期母亲每天鱼虾摄入频率等混杂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母亲孕期不同户外活动时间及其子代维生素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孕期不同户外活动时间与其子代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 384名婴幼儿,调整城乡户籍、年龄和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孕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和1 h的母亲其子代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70. 2±31. 8) nmol/L、(75. 5±32. 4) nmol/L;与孕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母亲相比,孕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母亲其子代维生素D水平均减少5. 3 n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4)。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孕妇,其子代患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增加1. 71倍。结论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孕妇,其子代维生素D水平降低,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宿主和环境3者密切关联,构成机体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参与宿主多项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结构平衡在宿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全身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殖内分泌疾病中,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与阴道内环境变化相关,亦参与多种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肠道菌群与肠道中食物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内分泌功能和促炎性反应等有关,肠道菌群的失调可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平衡,从而导致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因为饮食习惯不同造成肠道菌群组成及其新陈代谢有所差异,可见膳食对肠道菌群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膳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与糖尿病的研究尚少,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常颖  陈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31-3433
目的:探讨宫内暴露高糖环境与3岁龄儿童肥胖程度和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56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孕期情况及其子代3岁时三角肌皮肤厚度与肩胛下肌皮肤厚度的总和、体质指数及血压;同时对同期分娩的209例正常孕妇及其子代检测以上指标,作为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较高的孕妇患GDM的风险较低。GDM孕妇子代的皮肤厚度为(8.2±1.5)cm,显著高于非GDM孕妇子代的皮肤厚度〔(4.8±1.3)cm〕(P=0.025)。孕期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其子代的体质指数和皮肤厚度显著增高。结论:宫内暴露高糖环境可增加儿童期肥胖的风险,而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可能改善儿童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在我所建卡跟踪随访的364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为观察组,364例同期怀孕无妊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就其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及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后子代感染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与早产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大三阳孕期干预者子代乙肝感染率较未干预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妇乙肝感染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乙肝大三阳者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有利于降低子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左旋甲状腺素(L-T)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孕妇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经甲状腺功能筛查诊断为SCH的孕妇365例为SCH组,正常孕妇3 034例作为对照组.SCH组按是否愿意接受治疗分SCH-治疗组和SCH-未治组,治疗组用L-T治疗,未治组不用药.比较各组孕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6月龄时体格发育情况. 结果 SCH-未治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6%)、妊娠期糖尿病(14.5%)、贫血(34%)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3.6%、8.8%、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妊娠天数无差别.SCH-未治组的早产率(10.4%)、新生儿窒息率(7.1%)、低出生体重率(5.8%)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3.9%、1.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子代出生时体格参数(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婴儿的体格参数,SCH-未治组的平均体重(8 234.4±1167.5)g低于对照组(8 385.1±955.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在SCH-治疗组与对照组、SCH-未治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CH是孕期常见病,可能会增加孕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亦可能相关,对子代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尽早使用L-T正规治疗,可改善SCH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病情况,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子代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的有效落实, 孕妇重度碘缺乏已较罕见, 但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状况难以改变, 加之膳食中碘摄入量不足以满足孕期碘营养需求, 孕妇妊娠期轻或中度碘缺乏现象仍常有发生, 并可能会对其子代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 孕妇碘摄入过量对子代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 若孕妇甲状腺功能失调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甚至激素分泌紊乱, 无法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同样会影响子代的神经系统功能。本文归纳并总结了近年来妊娠期母体轻至中度碘缺乏、碘过量、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甲状腺激素治疗对子代神经发育影响的人群研究, 并对动物摄碘相关实验的机制研究进行梳理, 旨在为今后碘缺乏病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8周前确诊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孕妇是否选择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对子代甲状腺素水平、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期在该院建立围保手册并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妇且其子代在该院建立儿童保健卡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孕前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根据孕8周前甲状腺筛查结果及是否接受L-T4治疗分为研究组(129例,TPOAb阴性SCH孕妇及其子代,采用L-T4治疗)、对照组(38例,TPOAb阴性SCH孕妇及其子代,未采用L-T4治疗)和正常对照组(8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其子代)。结果 3组子代血清TSH和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3组子代智力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子代运动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孕早期确诊的TPOAb阴性的SCH孕妇及时采用L-T4治疗可能会避免子代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的落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期母血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婴儿湿疹发生风险的影响及其与分娩方式在婴儿湿疹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加入广州出生队列研究的890对母子对,孕14~27周时采集母体外周血并检测血液中IP10浓度,通过父母填写调查问卷采集儿童1岁内的湿疹信息。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孕期母血IP10水平与婴儿湿疹的关系及分娩方式与孕期母血IP10的交互作用,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过敏史、孕期烟草暴露、孕前BMI)。结果 孕期母血IP10浓度[M (P25, P75)]为[104.53(62.94, 184.06)pg/mL],20.0%子代婴儿期发生湿疹。将IP10以线性变量纳入回归分析发现,IP10与子代婴儿期湿疹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校正RR:1.51,95%CI:1.02~2.24)。与IP10低水平相比,IP10高水平孕妇的子代婴儿湿疹发生风险增加(校正RR:1.58,95%CI:1.09~2.29),并未发现分娩方式与孕期母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铁营养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  方法  数据来源于陕西省2014年1月―2016年12月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孕妇进行膳食营养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孕期铁营养与子代CHD及其各亚型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  结果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期增补铁剂降低了子代CHD的发生风险(< 30 d:OR=0.54, 95% CI: 0.37~0.79;≥30 d:OR=0.25, 95% CI: 0.16~0.38),孕期膳食铁摄入量较高(≥29 mg/d)降低了子代CHD的发生风险(OR=0.69, 95% CI: 0.54~0.8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铁营养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此外,母亲孕期增补铁剂≥30 d子代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上发生风险均降低,增补铁剂 < 30 d子代在ASD发生风险降低,孕期膳食铁摄入量较高(≥29 mg/d)子代在VSD、PDA发生风险均降低。  结论  母亲孕期铁营养水平升高降低了子代CHD的发生风险,孕妇孕期应注意机体铁营养的摄入和补充,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肠道菌群和肠道菌群代谢物,分析了肠道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TMA/TMAO、SCFAs、BAs、H2S及其衍生物、吲哚/硫酸吲哚酚等肠道菌群代谢物为例,研究了肠道菌群代谢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