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伏阳灸穴贴与伏九贴治疗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的临床疗效,探讨伏阳灸穴贴法治疗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之疗效。方法将60例中老年脾肾阳虚证泄泻的患者分为伏阳灸穴贴和伏九贴组,每组30例。伏阳灸穴贴组应用扶阳灸和伏九穴贴治疗。先进行扶阳灸,在中脘、天枢双、神阙、关元;脾俞、肾俞隔姜灸。灸毕在腧穴上贴敷伏九贴,贴敷4~8 h,1次/d,连贴3 d。隔9~10 d进行第2次扶阳灸、伏九穴贴。再隔9~10 d进行第3次扶阳灸、伏九穴贴,伏九穴贴组在中脘、天枢(双)、神阙、关元;脾俞、肾俞贴敷伏九贴,贴敷4~8 h,1次/d,连贴3 d。隔9~10 d进行第2次伏九穴贴。再隔9~10 d进行第3次伏九穴贴。结果伏阳灸穴贴组:痊愈50%,显效43.3%,有效3.3%,总有效96.5%;对照组痊愈26.7%,显效20%,有效33.3%,总有效80%。2组比较,P<0.05。结论伏阳灸穴贴组优于伏九穴贴组治疗,扶阳灸法温补脾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燕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114-115
目的观察针灸天枢穴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59例住院的老年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在针灸天枢穴位的基础上给予穴位中药贴敷。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针灸双侧天枢穴。观察比较两组2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天枢穴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老年性便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比温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热敏灸天枢、关元、大肠腧、命门、足三里等热敏穴的穴区;对照组患者在中脘和关元连线的中点处放置温灸盒施以温灸治疗。2组均7天1个疗程,治疗5天,间隔2天,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提高(P<0.05),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大便性状显著改善(P<0.05),腹部综合症状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传统的温灸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治疗组以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西药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剂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为93.3%,中药治疗组为80.0%,西药对照组为66.7%,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腹痛VAS评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治疗组各积分低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涌泉穴对股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股骨骨折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治疗和护理,并予耳穴埋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肉桂加蜂蜜外敷涌泉穴,连续干预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2周伤口愈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予穴位贴敷涌泉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促进伤口愈合,是一种临床控制术后血糖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气虚型透析性低血压(IDH)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0例气虚型IDH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药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增高,穴位贴敷组SBP、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R、TC水平降低,ALB、Hb水平增高,穴位贴敷组HR、TC水平低于对照组,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s-CRP均降低,穴位贴敷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气虚型IDH,显著改善营养状态和炎症状态,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有30例患者。观察组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配合饮食运动疗法,对照组运用饮食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的各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有优势,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大黄神阙穴贴敷配合隔盐灸预防治疗食管癌化疗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食管癌化疗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生大黄贴敷神阙穴配合隔盐灸,化疗当天开始使用,化疗结束后5天停止。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大便超过2天未解者予生大黄贴敷神阙穴配合隔盐灸,化疗后5天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预防治疗化疗后排便时大便干结、需使用缓泻剂、排便费时、有残留感在第3天、第5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大黄神阙穴贴敷配合隔盐灸与化疗同时使用在预防治疗食管癌化疗后的便秘具有较好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腹泻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限定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有关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选穴及用药规律。【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64篇,包括27个穴位、 80味药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为主穴,以任脉、胃经、膀胱经穴为主;用药上,以吴茱萸、肉桂、丁香、白术、干姜为多,其功效以散寒止痛为主,药性多呈辛、温、热,归经多属脾、胃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常用单穴为神阙,常用配穴为天枢、中脘、足三里,多使用温阳散寒药物,总体体现了散寒止痛的治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方真武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脾肾阳虚型KO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经方真武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各中医症候积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更低,关节炎影响评估表2(AIMS2)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0.05)。结论:经方真武汤配合穴位贴敷在脾肾阳虚型KOA患者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膝关节不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慧华 《海南医学》2013,24(17):2633-263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3 d后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和灸大肠俞及天枢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例97例,按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予以温和灸大肠俞及天枢穴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2.74±2.64)明显低于对照组(6.22±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BS-QOL评分(78.44±12.84)明显高于对照组(69.62±1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64.58%,对照组患者愈显率为3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大肠俞募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既发挥了穴位本身的作用,也显示配穴的重要性,同时发挥了艾灸的作用,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38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行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l2]、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及ACT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喘息、咳嗽无力、气短及哮鸣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及FEV1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3、VEGF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CT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温中补肾法合灸疗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泄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给予温中补肾法联合灸疗贴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ymptom Severity Scale, IBS-SS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5)。结论 温中补肾法合灸疗贴能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采用哮喘灸(强效型)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5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哮喘灸(强效型)贴敷大椎穴和身柱穴或中穴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灸(强效型)穴位敷贴治疗寒型哮喘,止喘效果好,缩短了病程,且方法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是治疗寒型哮喘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冯惠娟  刘彦妍 《中医学报》2021,36(2):420-424
目的:观察益气利水方隔药灸联合西医综合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8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利水方隔药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小时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0%)明显优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改善率均高于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cr、BUN以及24小时尿β2-MG明显下降(P<0.05),Ccr明显升高(P<0.05),RBC明显升高(P<0.05);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益气利水方隔药灸联合西医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合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合隔药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合隔药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IBS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药的基础之上配合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记录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海平  刘丁乙 《广东医学》2020,41(22):2366-2370
目的研究丁桂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桂散进行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护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记录两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和腹泻复发率,检测两组患儿治护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等水平,以及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护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治护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桂散进行穴位贴敷护理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脾胃运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腹泻症状,缩短腹泻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荐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对颅脑微创术后胃肠功能维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颅脑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治疗及护理,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较:观察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为(0.71±0.26),优于对照组的(0.8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比义(P0.05);观察组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h)为(27.41±4.5),首次排便时间(h)为(40.33±5.2),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2.50%(37/40),优于对照组的82.50%(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对颅脑微创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维护的临床疗效显著,护理操作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