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中药热奄包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胃肠外科开展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且术后通过病理明确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中药热奄包外敷组、足三里穴位按摩组、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足三里穴位按摩组(观察组)各50例。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情况,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中药热奄包外敷组、足三里穴位按摩组相比较,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足三里穴位按摩组(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足三里按摩能够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开腹手术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及穴位按摩,观察组给予中药芒硝外敷联合腹部及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结果胃肠功能:术后5d,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959-23.178,P0.05);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χ~2=6.814-42.428,P0.05)。结论芒硝外敷联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少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热盐包治疗对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017年剖宫产产妇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于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知情同意情况下给予中药热盐包热敷小腿外侧足三里等穴位;对照组手术6h后实施常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药热盐包治疗产妇首次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盐包治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首次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阑尾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临床护理均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两组差异明显;在腹胀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护理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外敷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存在腹胀的96例病人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在经过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更有利于胃肠功能及早恢复,减轻患者腹胀症状,大大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而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妇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穴位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籽,对照组常规术后处理,两组其余围手术期处理相同。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辅助排气例数。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需要辅助排气患者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籽能尽早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子散中药热奄包外敷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术后快速缓解腹胀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盐田院区综合外科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四子散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腹胀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50/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2/50),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结合护理干预有利于腹部术后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及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再加用健脾逐瘀法的中药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逐瘀法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西甲硅油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甲硅油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观察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术后服用西甲硅油,术后观察对比腹胀程度、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排气时间研究组(18.89±3.22h)较对照组(31.34±4.65h)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及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 术前、后服用西甲硅油可促进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客观评价穴位按摩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促进心脏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中医解决思路。方法将13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施行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疗程7 d,以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经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各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胀严重程度方面,随疗程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减轻腹胀的发生,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腹胀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可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法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后12、24、48 h各组患者腹胀缓解有效率、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各时间段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法治疗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起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温远辉  朱蕊 《海南医学》2010,21(24):141-14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病人于术后即开始中药穴位帖敷治疗,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2h内、12-24h、24h后腹胀消失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腹胀消失加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帖敷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有效治疗术后腹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四磨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学慧  王义  刘丽萍 《吉林医学》2007,28(3):373-374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术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均进全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后6~12h开始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每8h口服20m l,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腹胀人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四磨汤有行气、消积、止痛。增加肠蠕动或减轻腹胀促进肛门排气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黄作勤  陈海英 《吉林医学》2014,(19):206-207
目的:观察消化道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对消化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60例行消化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3例术后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27例未用生长抑素治疗,其他处理方式相同,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腹胀、腹痛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统计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手术后生长抑素的使用具有安全性、可行性,能促进消化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加味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承气汤配合穴位按摩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肯定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松解汤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术后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前均进全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后6-12h开始口服自拟松解汤,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松解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腹胀情况明显减少(P〈0.01)。结论:松解汤有行气、消积、止痛、增加肠蠕动或减轻腹胀促进肛门排气的作用,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经足三里穴位注射(实验组)和臀大肌肌肉注射(对照组)维生素B1,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两方面来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完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吴茱萸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预防混合痔病人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混合痔手术的病人共66例进行研究。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通常的热敷方法促进排尿,实验组则给予吴茱萸中药热奄包治疗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促进排尿。结果:实验组病人的首次排尿时间以及尿潴留发生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混合痔术后的病人积极采取吴茱萸中药热奄包治疗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促进排尿能够明显降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提高病人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