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夏也要养阳?是的,您绝对没看错,很多人就是在春夏时节未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导致身体阳气迅速流失,并产生疾病。春夏养阳古籍早有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广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24+275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此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各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句话道出了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4.
论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为了使大家对因时养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此对因时养生给予全面阐述。1 因时养生的基本原则1.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易·系辞》曰:“变通莫大乎四时”。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有明确论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 则伐其木,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就告诉我们,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强调了四时养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众多《内经》注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不同解释,分析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探讨了养阴养阳的理论依据和含义,提出了就当如何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来指导四时养生。  相似文献   

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用现在的话讲:万物之能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是由于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所促成的。所以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作好了养生之道,就能够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规  相似文献   

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临床实践及保健防病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对于本句究该作何理解?历代注家的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春阳盛而易伤阴,故宜食寒凉而抑其阳亢,秋冬阴盛而阳气不足,故宜食温热而全其真阳。持这种看法的,王冰可谓代表,他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百刻晓暮,食宜亦然。”但清代张志聪则认为:“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相似文献   

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内经》,强调中医学的顺时养生思想。几千年来,在这一本义的基础上,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又有所发挥,从顺时养生角度,逐渐推广到临床辨证和用药大法中,从而形成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众多理论学说,丰富了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应该在充分领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上,辨证地应用该原则以指导养生保健和临床证治。  相似文献   

11.
<正> 读贵刊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也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下简称《也谈》),得益非浅,然对其论点难以苟同,今不揣简陋,陈述管见。《也谈》列举了张志聪《素问集注》:“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马元台《素问注证发微》:“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内经》的基本思想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  相似文献   

13.
解灵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57-158
四时变化不同人体气机变化不同针对人体气机运动因势利导,通过药物,起居,调神达到养生的目的,但这对于人体的健康还是仅仅一部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太过则导致实实虚虚之害,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14.
董化玲  王仁忠 《求医问药》2011,9(2):131-13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养生时须顺应自然规律,在春夏两季认真护养体内的阳气,在秋冬两季认真护养体内的阴气。笔者对秋冬养阴这一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使用中药治疗在秋冬两季发作的慢性咽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中医养生名言,出自《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凋神大论》,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全面理解,方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1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被众多医家所重视,但从护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本研究利用《黄帝内经》经典理论指导冠心病防治的临床护理实践,既证明该理论的科学性,又能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指导医护工作者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通过注重患者体内阴阳盛衰关系,灵活运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以求让冠心病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与近代西方医学比较起来,中医学的独特观点与内容是由其特殊的认识方式所建立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相似文献   

18.
董雪 《大家健康》2008,(3):26-27
秋冬之际,万物萧瑟,渐归沉寂,阳气收敛,阴气滋生,气候干寒,容易伤阴。中医古书《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经历千年实践积累的宝贵养生经验。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多端,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若能懂得一点顺应四时养生的道理,将有助于健康与长寿。进入秋冬季,“养阴润肺”乃是中医名家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19.
寒露季节,深秋来临,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盛。在养生方面,我们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根据四时养生中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寒露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相似文献   

20.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是我国古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阐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存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