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的炎症性损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近年来有关痤疮丙酸杆菌耐药导致痤疮治疗失败的报道逐年增多。概述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生中的作用、耐药现状及其发生机制,以及如何能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耐药菌的产生,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现更名为 Cutibacterium acnes)是健康人群皮肤表面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员之一,同时在寻常痤疮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寻常痤疮的发病主要包括皮脂腺异常分泌过盛、毛囊-皮脂腺单位表皮角化/脱落异常、炎症反应激活等主要环节.研...  相似文献   

3.
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的炎症性损害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 ,近年来有关痤疮丙酸杆菌耐药导致痤疮治疗失败的报道逐年增多。概述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生中的作用、耐药现状及其发生机制 ,以及如何能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4.
痤疮丙酸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表明,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在多个致病因素中起核心作用,然而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痤疮丙酸杆菌基因功能的破解、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致病耐药机制的不断完善、痤疮丙酸杆菌表面唾液酸酶为靶位的疫苗研发等为了解痤疮丙酸杆菌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痤疮丙酸杆菌的结构、分布和生理特点决定其在痤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与痤疮的炎症损害及严重程度密切有关.目前,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痤疮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应用四环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等治疗和过氧苯甲酰或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等.由于耐药性痤疮丙酸杆菌的出现,抗生素与非抗生素类药物的联合疗法已被证明为最佳治疗手段.痤疮丙酸杆菌全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使针对痤疮的菌苗疗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痤疮丙酸杆菌的结构、分布和生理特点决定其在痤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与痤疮的炎症损害及严重程度密切有关.目前,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痤疮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应用四环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等治疗和过氧苯甲酰或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等.由于耐药性痤疮丙酸杆菌的出现,抗生素与非抗生素类药物的联合疗法已被证明为最佳治疗手段.痤疮丙酸杆菌全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使针对痤疮的菌苗疗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皮肤中分布具有菌株差异性,其中痤疮患者主要是Ⅰ型,而健康志愿者主要是Ⅱ、Ⅲ型,痤疮丙酸杆菌的这种菌株差异性在其发病机制中有所体现.不同类型痤疮丙酸杆菌基因具有差异性.其中Ⅰ型缺乏完整的具有防御作用的CRISPR系统,具有某些致病基因特性,其致病能力较Ⅱ型强,Ⅰ、Ⅱ型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最终优势菌群的不同在痤疮是否发病中可能占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痤疮丙酸杆菌的发病机制及痤疮的诊治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耐药的基因分布情况,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痤疮丙酸杆菌后经药敏实验选取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53株(单一耐药13株,多重耐药40株)和敏感菌株4株,进行全基因组鸟枪法重测序,与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ATCC 6919进行对照,分析本地区痤疮丙酸杆菌中耐药基因情况。结果 敏感菌株均无23S rRNA基因点突变或携带ermX耐药基因;单一耐药(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均无携带ermX耐药基因,但3株对克拉霉素低、中度耐药的菌株在23S rRNA基因287、555、287\514位点存在突变;4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12株23S rRNA基因发生2058点突变(10株由A→G突变,2株由A→T突变),26株携带ermX耐药基因,且携带ermX耐药基因与发生2058点突变的菌株不存在交叉重叠,剩余2株未发现点突变或携带ermX耐药基因。结论 东莞地区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多重耐药的主要基因型为携带ermX耐药基因(65%)和23S rRNA基因2058点突变(30%)。此外,观察到23S rRN...  相似文献   

9.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低致病力的革兰阳性菌,主要定植在人类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滤泡中.既往发现痤疮丙酸杆菌通过诱导分泌的细胞因子、酶类等参与痤疮的发病,近年来发现它可能通过影响黑素合成、黑素小体分布、免疫反应等参与进行性斑状色素减退症和外伤后致死性肉芽肿的发病,概述与其相关的几种疾病.
Abstract: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s a low-pathogenic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It is predominately colonized in sebaceous follicles of human skin. Pas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P.acnes took part in the occurrence of acne by inducing the secretion of cytokines and enzymes. Recently,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P.acnes i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essive macular hypomelanosis and fatal granuloma after trauma via influencing melanogenesis, melanosome distribution, immune reactions, etc. This paper overviews some skin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P.acnes.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痤疮患者的皮损分离的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痤疮抗生素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的相关研究,收集痤疮皮损分离痤疮丙酸杆菌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资料进行提取,采用R语言3.3.2 Meta程序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章13篇,合计1770例痤疮患者,共分离痤疮丙酸杆菌合计1259株。对我国P.acnes的抗生素耐药率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P.acnes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5%(95% CI 0.35~0.58),74%(95% CI 0.51~0.89),59%(95% CI 0.33~0.84);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2%(95% CI 0.00~0.07),6%(95% CI 0.00~0.26),8%(95% CI 0.00~0.24);对甲硝唑耐药率为96%(95% CI 0.80~1.00)。不同抗生素之间存在交叉耐药。结论:我国痤疮患者皮损分离的P.acnes对大环内酯类及甲硝唑耐药率高,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其中以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近来,有研究者建议将痤疮丙酸杆菌命名为Cutibacterium acnes(C. acnes),以更好研究其分型并与其他丙酸杆菌区分。C. acnes是人类皮肤重要的定植菌,参与维持皮肤健康,但也可能转变成为寻常痤疮的机会性病原菌。最新的研究显示,C. acnes不同型别间的平衡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寻常痤疮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C. acnes分型及其与寻常痤疮的相关性、药物敏感性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青少年和成人均可患病,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压力,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此就痤疮的发病机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夫西地酸乳膏对寻常痤疮皮损中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比较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31.76±6.05)和(31.98±17.2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2,P> 0.05),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8.15±3.24)和(3.00 ± 0.0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 0.05).结论 夫西地酸体外对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中的优势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寻常痤疮与生物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发现,由于痤疮丙酸杆菌深藏于毛囊皮脂腺内可形成一种生物膜,这种多糖钙架多聚体可形成一个保护性外骨架而构成物理性屏障,从而形成生物膜微环境,使体外有效的抗菌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作用。这种由痤疮丙酸杆菌分泌形成的生物膜即起到了此菌的免疫原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蛇丹方及其构成生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蛇丹方及其11味构成生药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简称Pacnes)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对蛇丹方复方及其11味构成生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抑菌作用最强的是制大黄,MIC为7.82mg/mL。其次为丹参、黄芩、蒲公英、复方,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均为31.25mg/mL。莪术、连翘、生山楂、夏枯草、白蒺藜、白花蛇舌草、益母草抑菌效力较弱,MIC为62.5~500mg/mL。结论 上述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复方的抑菌效力较强,强于其中多数构成生药,可能与中药配伍后增强了其中抑菌的成分有关。中药如蛇丹方,治疗痤疮有效,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只是作用机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寻常痤疮患者与正常人皮脂溢出率和痤疮丙酸杆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9.
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的生物膜,明确其生长特性,以期更加深入了解痤疮丙酸杆菌的致病机制。方法: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及临床株分别接种厌氧肉汤,麦氏比浊法调整细菌浓度,接种96孔板,XTT法检测490nm吸光值,取平均值判定最佳成膜细菌浓度;菌液接种入装有盖玻片6孔板,厌氧培养,不同时间点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最佳成膜时间可以判定为接种后96h,最佳成膜浓度为1×108cfu/mL;两者形成生物膜的形态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痤疮丙酸杆菌的最佳成膜浓度,构建成其生物膜,为进一步研究痤疮丙酸杆菌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毛囊皮脂腺,其特点是在粉刺的基础上产生丘疹、脓疱、结节等损害.尽管痤疮治疗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作为一种多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的疾病,对于痤疮在机体免疫系统方面的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固有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小体是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激活后可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等的活化,影响痤疮病情变化.探讨炎症小体NLRP3与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为痤疮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