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嗜碱性粒细胞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取已经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计算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绝对性增高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7岁。2004年4月无诱因乏力、腹胀。血常规:WBC 63.82×10~9/L,Hb55g/L,BPC180 × 10~9/L,分类:原始粒细胞占0.01,早幼粒细胞占0.02,晚幼粒细胞占0.50,嗜酸粒细胞占0.01,嗜碱粒细胞占0.01。多次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红为(3.4~2.5):1,原始粒细胞与早幼粒细胞占0.070~0.100,嗜酸粒细胞0.015,嗜碱粒细胞0.010。腹部 B 超提示肝、脾肿大(肝脏最大斜径13.40cm,脾脏8.24cm×18.00cm)。染色体检查结果:骨髓细胞分裂相均可见Ph 染色体 t(9;22) (q34;q11),少部分为46,XY,t(9;22),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是多能干细胞克隆病,故急变后细胞类型表现为多样化。急变时多为急粒变、其次为急淋变。少数为急单变、急粒单变、巨核细胞变、组织细胞变和嗜碱粒细胞变等。亦可为双重变,如粒淋混合变和急淋变后又急粒变,急变后应根据细胞形态和化学染色,必要时用免疫学进行确定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急,发展快,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早期幼稚粒细胞为主,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6.
癌症的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还与其他相关的参与者有关,包括癌细胞募集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这些分子构成了肿瘤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是循环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和癌症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起积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可能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类型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表面同种抗原可以分为2大类,1类是粒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共有的抗原,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红细胞ABH抗原等;另1类是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还与其他相关的参与者有关,包括癌细胞募集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这些分子构成了肿瘤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通常被认为对肿瘤细胞有防御反应,但最近的证据表明肿瘤调节中性粒细胞功能以支持肿瘤生长和发展,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可能被认为是多种肿瘤类型的新靶点之一。本文对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抗癌活性与促癌活性的最新进展,以及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潜在治疗策略的发展前景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伴有获得性染色异常的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而引起的一种细胞株病,本文对1例CML胫骨粒细胞肉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合理化诊治流程及策略。以1例CN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序检测ELA2、GFI1、HAX1及WASp致病基因突变情况,而后检测其中性粒细胞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表达水平,并评价G-CSFR的突变发生情况。依上述步骤对患者进行临床及病因学诊断并实施随访。结果表明,参照诊断标准该患者诊断为无遗传背景的非综合征性CN;ELA2、GFI1、HAX1及WASp基因测序分析均无突变发生;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G-CSFR表达正常,G-CSFR胞内段无获得性截短性突变。结论:本研究以1例CN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了CN的合理化诊治策略及流程,并证实该患者为无已知致病突变基因存在的散发的非综合征性CN病例。  相似文献   

11.
单采浓缩粒细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粒)细胞输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一输血疗法曾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原因导致的白(粒)细胞减少并发严重感染者,在提高炎症部位粒细胞数量、控制感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化疗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4、CD62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后CD64表达上调,CD62L表达显著下调;CD16、CD32、CD14和CD11b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出现变化,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可用于临床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的方法,为诊断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并减少临床标本用血量。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患者群的全血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CD16抗体和非特异性IgG型抗体。结果:正常人群中CD16表达>90.78%,相对荧光强度>3255.66。IgG非特异性结合<4.07%,相对荧光强度<11.74。20例临床非自体免疫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抗体检测19例阴性,5例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测到3例阳性,6例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2例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方法简单,初步结果较为可靠,有临床应用和扩大检测项目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使用rhG-CSF治疗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测用药前后NAP活性的变化,另收集33例没有使用rhG-CSF治疗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rhG-CSF治疗后NAP的活性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治疗后可增强外周血中NAP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VCS技术检测白细胞时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原因。方法 采用以VCS技术为检测原理的血分析仪器分析血常规标本,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为测试组,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为对照组,分别对以上两组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体积(V)、传导性(C)和光散射(S)这3项参数进行统计。制备血涂片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形态观察并进行分类计数。结果 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的VCS参数分别为V:(141.8±6.9)fL、C:145±7.3、S:136±4.8;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的VCS参数分别为V:(152.9±10.1)fL、C:147±12.0、S:194±7.6。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测试组两类细胞的3项VCS参数仪器皆未提供,经涂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后,其嗜酸变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皆大于40%。结论 VCS技术检测白细胞若出现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标本,应该制备血涂片并进行瑞-吉染色,人工镜检分析其实际分类比例并在报告中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16.
高晖  刘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568-3569
对我院2002-01~2005-12以粒细胞减少症收住院患儿636例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77例,女159例,年龄6月龄~13岁。  相似文献   

17.
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清G-CSF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调节髓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1]。有关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GCSF水平的研究少见报道,现就这种疾病的GCSF的检测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33例,男12例,女21例,平...  相似文献   

18.
19.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材 《新医学》1998,29(7):344-345
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0.04或其绝对值超过0.4×109/L时,则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症临床较常见,但并非独立疾病。临床上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3组:①轻度增多: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5×109/L,分类在0.15以下;②中度增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