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和腹压漏尿点压(ALPP)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温州市中医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女性SUI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10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ALP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诊断价值,并分析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ALPP及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大于对照组,ALP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ALPP联合诊断AUC为0.891(95%CI:0.842~0.929),诊断灵敏度为72.57%,特异度为87.96%,高于四者单独诊断价值;观察组Ⅲ级患者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Ⅱ级、Ⅰ级患者,ALPP低于Ⅱ级、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女性SUI患者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ALPP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UI患者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ALPP与病情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与女性SUI患者ALPP具有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查可作为重要辅助诊断手段,且均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产妇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4-12月在该院分娩并在产后42 d接受复查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盆底超声测量,其中45例发生SUI者为观察组,55例未发生SUI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前腔室结构参数联合检测SUI的价值,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产后SUI的危险因素。结果静息状态下,观察组产妇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大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时,观察组产妇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和膀胱膨出率高于对照组,尿道旋转角(URA)大于对照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垂直距离(BN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A、PUA、BNP、BND、URA及BNS联合检测的ROC下面积大于各项单独检测(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TA、PUA、BNP、BND、URA及BNS为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产后SUI的预测价值较高,且UTA、PUA、BND、URA升高和BNP、BNS下降与产后SUI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对产后前腔室结构参数进行检测,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或降低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分析盆底超声参数对剖宫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预测作用。方法 以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产后6个月内发生SUI的8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产后6个月内未发生SUI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产妇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UA)和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垂直距离(BNS)、肛提肌裂孔面积(LHA),以及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分析盆底超声参数对剖宫产后SUI的预测作用。结果 两组产妇静息状态的PUA和L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BNS和最大Valsalva状态BN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最大Valsalva状态PUA和LHA、BND、UR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参数R-BNS、V-PUA、V-BNS、V-LHA、BND、URA预测剖宫产后SU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751、0.895、0.852、0.857、0.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项参数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底四维超声联合盆底肌力测定在筛查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5例SU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72例未出现SUI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盆底四维超声参数[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t,BND)、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PUA)、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ladder neck-symphyseal distance,BSD)]、盆底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水平,分析盆底四维超声参数、盆底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对SUI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不同超声参数、盆底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水平患者发生SUI的危险度。结果 观察组BND,PUA水平高于对照组,BSD、Ⅰ类盆底肌纤维肌力、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肌电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四维超声参数BND,PUA,BSD,盆底肌纤维肌力,肌电值联合诊断SU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诊断膀胱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33例膀胱脱垂合并SUI患者(合并SUI组)以及76例膀胱脱垂患者(单一脱垂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前腔室超声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SUI的诊断价值。结果:Rest状态下,合并SUI组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RVA)水平高于单一脱垂组;Valsalva状态下,合并SUI组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水平高于单一脱垂组,D(耻骨联合下缘至膀胱颈的距离)水平低于单一脱垂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上述相关参数对膀胱脱垂合并SUI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各参数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85,敏感度95.9%、特异度94.4%,高于单一参数诊断价值。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对膀胱脱垂合并SUI进行评估,相关测量参数对膀胱脱垂合并SU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为能尽早的盆底功能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产后6~8周超声复查的初产妇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48例为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50例为剖宫产组;选取体检的30例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val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改变,测量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结果静息状态顺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val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组均增大,其中顺产组较剖宫产组增大多,尿道漏斗形成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可用于观察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将64例产后5年以上的女性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2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32例),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病情况,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获取其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的前盆腔脏器形态结构图像并测量与SUI相关的参数。结果:经阴道分娩组远期SUI患病率和膀胱膨出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5)。经阴道分娩组的尿道旋转角大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5)。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和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和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逼尿肌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脏器结构与功能的远期影响存在差异,经阴道分娩女性远期SUI患病率增高可能与膀胱膨出及尿道活动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超声相关参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69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超声相关参数[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R-RVA)、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V-RVA)、膀胱颈移动度(BND)及尿道旋转角度(UR)],记录两组患者盆底组织中胶原代谢指标含量[人Ⅰ型胶原蛋白(Col-Ⅰ)、人Ⅲ型胶原蛋白(Col-Ⅲ)、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统计两组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MMP-1、MMP-9),分析盆底相关参数与胶原代谢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超声参数R-RVA、V-RVA、BND及U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盆底组织中Col-Ⅰ、Col-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C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MMP-1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RVA、V-RVA、BND及UR水平与盆底组织中Col-Ⅰ和Col-Ⅲ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IC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MMP-1、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R-RVA、V-RVA、BND及UR水平增加,且R-RVA、V-RVA、BND及UR水平与盆底组织中Col-Ⅰ和Col-Ⅲ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IC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MMP-1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尿道不同分段的移动度变化及参数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诊断为产后SUI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该院正常分娩且身体健康的34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将女性尿道以耻骨联合为中心分成6段,采用经阴道超声观察两组女性尿道不同分段的移动度变化及参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尿道中段的U-2、U-3、U-4处的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其他3处尿道的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张力期及缩肛期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旋转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在孕妇妊娠期间对上述指标进行定期的监测,操作简单方便,对人体无伤害,并且可以对产后SUI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4~11月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阴道内脱出物等原因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初步诊断或疑似为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等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经会阴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n=58)与前盆腔组织正常组(n=10)。同时,根据是否合并膀胱脱垂,将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合并膀胱脱垂亚组(n=28)与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n=30)。应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本组68患者在安静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各项盆腔超声指标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膀胱位置、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并对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进行膀胱脱垂分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与前盆腔组织正常组,以及合并膀胱脱垂亚组与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患者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与前盆腔组织正常组,以及合并膀胱脱垂亚组与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年龄、体重、孕次、产次及POP-Q分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根据膀胱位置、BND、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本组68例患者中,58例经会阴超声诊断为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均存在压力性尿失禁(SUI),10例为尿道内口呈漏斗状开放状态,28例合并膀胱脱垂,其中Ⅰ型为7例、Ⅱ型为10例、Ⅲ型为11例;其余10例未被检出前盆腔组织异常。②58例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组患者在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分别为122.2°(113.3°~136.3°)与137.7°(119.4°~159.2°),均分别较10例前盆腔组织正常组的91.2°(81.3°~99.0°)与111.0°(88.3°~117.7°)显著增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5,P=0.000;Z=-3.152,P=0.002)。两组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的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分别为(26.4±7.3)mm、64.0°(43.2°~78.9°)、67.7°(42.7°~84.5°),均分别较未合并膀胱脱垂亚组患者的(14.2±3.6)mm、15.5°(10.1°~24.9°)、29.6°(26.4°~38.7°)显著增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90,P=0.000;Z=5.275,P=0.000;Z=5.322,P=0.000)。患者在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两亚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可无创、快捷、较为准确地观察前盆腔解剖位置及功能改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组织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SUI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SUI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SUI组(24例)、中度SUI组(26例)、重度SUI组(24例)。测定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计算膀胱颈移动度(BND),检测E-cadherin、Vimentin m RNA表达水平。结果3组患者ALPP、MUCP、BN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SUI组盆底组织E-cadherin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度SUI组和重度SUI组(均P<0.05)。轻度SUI组盆底组织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中度SUI组和重度SUI组(均P<0.05)。3组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adherin与Col-Ⅰ、Col-Ⅲ、TIMP1呈正相关,与TGF-β1、MMP1、MMP9呈负相关;Vimentin与Col-Ⅰ、Col-Ⅲ、TIMP1呈负相关,与TGF-β1、MMP1、MMP9呈正相关。Vimentin、Col-Ⅰ、TGF-β1、MMP1、MMP9是SUI的危险因素,Ecadherin、Col-Ⅲ、TIMP1是SUI的保护因素。结论绝经期SUI患者盆底组织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二者呈显著负相关,且均参与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名,选取同期健康女性4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分别行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数据。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组与对照组二维测量参数比较,最大Valsalva动作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颈向后下方移位,膀胱颈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t=2.31,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后膀胱尿道后角显著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7、3.09,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后尿道旋转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2.67,P<0.05);静息状态下压力性尿失禁组与对照组的尿道长度及尿道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6、1.91,均P>0.05)。三维超声观察耻骨内脏肌及盆膈裂孔结构清晰可辨,最大Valsalva状态下,耻骨内脏肌厚度,尿失禁组显著小于对照组( t=2.98,P<0.05),盆膈裂孔面积尿失禁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5.01,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的异常,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可良好评价不同状态下上述支持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我院行产后检查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美国GE 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两组的膀胱颈移动度(Mu)、尿道膀胱后角(Ar、 As)、膀胱颈旋转角(θ)、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Br、 Bs),并比较两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结果观察组的Mu、 Br、 Bs、 As、 Ar、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尿道内口形成率为3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P <0.05)。结论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研究阴道长时间扩张对漏尿点压及尿道解剖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未生产过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阴道内置水囊扩张4 h模拟难产,4周后,2组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膀胱最大容量和漏尿点压(LPP)及喷嚏实验,然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膀胱及尿道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膀胱最大容量及LP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喷嚏实验有45.5%的出现压力性尿失禁(SUI),而对照组无1例出现SUI。组织学检查实验组见尿道周围骨骼肌及平滑肌肌层断列、变薄,胶原组织明显增加,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阴道长时间扩张可导致SUI,是研究SUI形成机制及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尿失禁妇女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63例妊娠晚期志愿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妇女,按产妇产前是否有尿失禁症状分为尿失禁组(17例)和无尿失禁组(46例),选择同期14例已婚未孕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测定及静态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妊娠晚期尿失禁发生率为26.98%;仅2例孕妇在valsalva动作时漏尿,漏尿点压(VLPP)分别为50cmH2O和67cmH20;妊娠晚期尿失禁妇女的最大尿道闭合压[(83.69±42.55)mmHg]及功能性尿道长度[(30.45±8.42)mm]低于无尿失禁组[(108.09±8.42)mmHg,(37.60±18.45)mm;P〈0.05]。结论妊娠晚期尿失禁的发生与妊娠后增加的最大尿道闭合压未能弥补日益增加的膀胱压有关,与功能性尿道长度未随妊娠继续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方法 10只雌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另外将40只分娩后雌性SD大鼠分为4组:Ⅱ组为正常分娩组,Ⅲ组为正常分娩+阴道扩张组,Ⅳ组为正常分娩+卵巢切除组,Ⅴ组为正常分娩+阴道扩张+卵巢切除组.然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测,以证实压力性尿失禁.结果 整个实验过程中4只大鼠死亡,Ⅰ组腹漏尿点压为74.24±5.01 cmH2O,Ⅱ组为70.81±3.06 cmH2O,Ⅲ组为52.62±3.63cmH2O,Ⅳ组为53.26±3.45 cmH2O,Ⅴ组为35.20±3.61 cmH2O.Ⅱ组的腹漏尿点压低于Ⅰ组,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的腹漏尿点压均低于Ⅰ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5、2.83、2.97,均P<0.01);Ⅴ组的腹漏尿点压值最低,组间相比,除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模拟分娩产伤和雌激素减低均能建立压力性尿失禁的动物模型,同时模拟两种病因,模型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尿动力学角度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控能力损伤的特点。方法:对84例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15例为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组),69例无盆腔手术史(无手术组),对比两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手术组的ALPP较无手术组低(P0.01);而两组膀胱功能异常率及尿道压力参数MUCP、FU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静息状态下尿控能力无明显变化,而应力性尿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参数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超声测量46例女性SUI患者(研究组)行经闭孔无张力悬吊带术(TVT-O)前后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角及残余尿量的变化,并与43例体检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前膀胱颈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14.46±1.28)mm、(124.87±2.95)°]大于对照组[(7.47±0.55)mm、(107.83±3.24)°](P<0.01),尿道角[(23.61±2.28)°]小于对照组[(36.24±2.23)°](P<0.01);研究组术后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膀胱颈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7.84±0.76)mm、(108.74±3.63).]小于术前(P<0.01),尿道角[(34.39±3.46).]大于术前(P<0.01),而残余尿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SUI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角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以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且疗效相对稳定;手术不增加患者的残余尿量;超声在排除精神心理因素之后,对客观评估病情轻重和治疗后的恢复状态有着其他检查手段不可代替的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 the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Methods The changes of the distance of bladder neck mobility,posterior urethra-vesical angle,urethral angle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ransobturator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surgery (TVT-O) for 46 cases of female SUI (experimental group ) by ultrasound were studied,and compared with 43 normal women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the operation had the greater distance of bladder neck mobility and posterior urethra-vesical angle [(14.46 ± 1.28) mm, (124.87 ±2.95)°]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47 ±0.55) mm, (107.83 ±3.24)°] (P < 0.01 ), but the urethral angle [( 23.61 ± 2.28 )°] was small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6.24 ±2.23 )°] (P < 0.01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ance of bladder neck mobility, posterior urethra-vesical angle, urethral angle and residual urine volum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the operation had the greater distance of bladder neck mobility and posterior urethra-vesieal angle than those after the operation [(7.84±0.76) mm, (108.74±3.63)°] (P <0.01), the urethral angle was smaller than that after the operation [(34.39 ± 3.46)°] (P < 0.01 ), but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are some changes in the distance of bladder neck mobility, posterior urethra-vesical angle and urethral angle for the patients with female SUI,and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restored the normal state,and have the relatively stable effect.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dosen't increase after the operation. Ultrasound has the advantage in objectively assessing the severity and recovery status after the operation exclusion of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经耻骨上尿道中段吊带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SPARC.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症状评分、术后1h尿垫试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3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例有轻度尿失禁.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6个月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2±20.4)、(53.1±22.5)、(62.3±19.8)cm H2O(1 cm H2O=0.098 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1.3)、(3.9±0.9)、(4.2±1.1)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2).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SPARC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力,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临床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特点,分析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盆腔脏器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08例经产妇。对98例进行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腹压漏尿点压(ALPP)、静止性尿道压力(UPP)测定[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盆腔脏器脱垂诊断分期,按国际尿控制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进行(分组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结果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临床诊断的压力性尿失禁占68.5%(74/108)。完成尿动力学检查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高达71.4%(70/98)。SUI组(n=70)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为87.1%(61/70)。其中,腹压漏尿点压〈90cm H2O为56.1%(55/98),≤60cm H2O为26.5%(26/98)。非SUI组患者中,腹压漏尿点压呈阳性的患者为32.1%(9/28)。腹压漏尿点压均数比较,SUI组明显低于非SUI组(P〈0.001)。以腹压漏尿点压测定为标准,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隐性压力性尿失禁可能性为9.2%(9/98)。SUI组与非SUI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建议在盆腔脏器脱垂矫治术中,对无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且功能性尿道长度变短、最大尿道关闭压、最大尿道压低者,行预防性压力性尿失禁矫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