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中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特殊模式分析。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取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肝功能项目。结果对2011年1~8月7002例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后,HBsAg阳性为631侧,其中有27例为HBsAg、抗-HBs同时阳性,占总送检标本的0.39%,占HBsAg阳性标本的4.28%。肝功能异常的】8例(66.7%),以ALT,AST,TBIL,GGT的升高为主。结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垂直传播与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乙型肝炎慢性携带者大量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免疫防御措施对于垂直传播的阻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乙型肝炎垂直传播方式、免疫阻断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由于病毒在每一个体之间复制的强弱不同,机体对病毒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差异以及HBV在感染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变异等原因,使感染者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模式多种多样,甚至出现一些用以往的观点难以解释的所谓HBV-M模式的“矛盾现象”,如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HBV感染后由于HBeAg与抗-HBe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因此常规认为两者不能同时检出。1998年,Milich等首先在表达HBeAg的转基因鼠体内证实HBeAg可以与抗-HBe共存。然而,HBV感染人体后出现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目前缺乏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还有待证实。以下出现的几种情况可能是产生HBeAg与抗HBe同时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诊断试验方法。方法选取该院行肝脏活检的患者68例,A 组12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B 组27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阴性,且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患者;C 组11例为 HBsAb 阳性,且 HBcAb 阳性的患者;D 组18例为 HBsAb 阴性、HBcAb 阳性的患者。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肝组织 HBV DNA 的表达。结果 A 组患者为显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血清学、PBMCs 、肝组织 HBV DNA 检测均提示 DNA 阳性。 HBcAb 阳性的患者(C 、D 组)其隐匿性 HBV 感染的比例较 HBcAb阴性(B 组)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 HBV 感染在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对于高危患者(合并丙型肝炎或 HBcAb 阳性)应常规检测 HBV DNA ,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可提高隐匿性 HBV 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RNA的方法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HBV RNA检测方法的精度密、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估。收集8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HBV RNA、HBV DNA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阳性、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是否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别分组。结果 HBV RNA高值、低值样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0.56%、2.30%,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13%、6.03%,均符合临床要求;对接近厂商声明的检测下限的样本重复检测20次,检出率为100%,灵敏度符合要求;在HBV RNA 1.0×102~1.0×107拷贝/mL范围内成线性。HBeAg阳性组血清HBV RNA和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1、P<0.05)。在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HBeAg阳性且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阴性患者血清HBV RNA载量最高(P...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93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可能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HBV-M,同时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93例特殊HBV-M结果模式,主要表现为3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HBsAg阴性的HBV感染,抗-HBc阴性的HBV感染,主要出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结论病毒变异、机体免疫反应不同,ELISA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都可能导致HBV-M检测结果出现特殊模式,建议临床应结合HBV-DNA、肝功能等检查综合分析患者感染状况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比值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患者中差异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33例轻中度CHB者为A组、41例重度CHB者为B组和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者为C组。对各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HBsAg,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①C组HBsAg,HBV DNA较A,B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三组间HBsAg与HBV DNA比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A组与B组HBsAg,HBV DNA,HBsAg与HBV DNA比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完全应答组治疗后3个月HBsAg,HBV DN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V DNA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④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治疗后3个月HBsAg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⑤HBsAg与HBV DNA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⑥相比HBsAg(0.54),HBV DNA(0.42),HBsAg与HBV DNA比值预测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0.67)显著升高。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sAg与HBV DNA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并且该比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HBsAg,HBV DNA。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乙型肝炎病毒X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X抗体(HBxAb)在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xAb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HBxAg包被反应板,检测患者血清中HBxAb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共检测33例急性乙型肝炎、44例慢性乙型肝炎、39例肝癌、5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抗HBx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抗HBx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2.2%、66.7%、64.4%,以在肝癌中的检出率最高。上述抗HBxAb阳性检出率与4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结果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xAb在乙型肝炎后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率高。可提示,随着肝病的发展与迁延,抗HBx的表达似乎在增加,提示抗HBx可能参与肝组织的免疫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其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价格低廉、开展条件要求不高等特点在各级医学实验室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M)的检测,目前国内大多数实验室均采用ELISA一步法,其操作简单,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各级医院实验室最易引起纠纷的检测项目.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对ELISA检测HBV-M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作简要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3~14年儿童青少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地区3~14岁人群8 454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的调查及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8 454名儿童青少年的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为96.92%,其中3~6、7~10、11~14岁三组的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9.89%、98.15%、92.18%,随着年龄的增长接种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24%,男性和女性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分别为1.69%和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0,P<0.05);抗-HBs阳性率为66.53%,不同年龄组(3~6、7~10、11~14岁)的阳性率分别为77.53%、64.00%、57.99%,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措施的不断实施,保持了人群较高的接种率,免疫效果明显,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PreS2Ag)在乙型肝炎预防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 57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与PreS2Ag。结果大三阳与小三阳的PreS2Ag阳性率为99%和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标本中PreS2Ag阳性率为31.8%;HBeAg阴性标本中PreS2Ag阳性率为5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体检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与PreS2Ag联合检测,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对预防HBV复制和传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乙肝肝硬化(chepatitis B cirrhosis,HB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CHB患者80例和HBC患者78例(代偿期55例和失代偿期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A,IgM和IgG水平。结果 CHB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BC组血清IgA,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BC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9~6.804,均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3,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于CHB和HBC患者的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569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探讨预防乙肝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569例接种乙肝疫苗前后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接种前检测HBsAg.接种乙肝疫苗(3针)3个月后检测两对半(即HBsAg、抗-BHs、HBeAg、抗-Hbe、抗-HBc).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 535例,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34例,其中感染乙肝2例,全阴性19例,其余模式13例.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需增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法定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强对乙型肝炎的防范意识,将619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还相当艰难。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仍然没有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干扰素、拉米呋定等药物清除病毒作用有限,对人体损害大,且容易复发。因此应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是一种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1991~2005年许昌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巧红  王晓阳 《疾病监测》2006,21(10):523-527
目的了解许昌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5年许昌市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05年许昌市累计报告乙型肝炎26451例,乙型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0.82/10万。2000~2005年,报告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1991~2005年,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4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缓慢;农民发病居多,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6.43%。结论2000~2005年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在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同时,加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是我国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与医疗救助体系面临很大压力。乙肝疫苗的问世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逐渐使乙肝的发病率降低。2006年9月,天津市对我县的双柏里居委会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