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多功能止血袋的应用技巧和护理体会。方法将本院研发的新型多功能止血袋应用于30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结果术后继发血肿1例,皮下出血1例,止血袋移位2例,平均住院日10d。结论多功能止血袋的应用,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时,需要迅速扩容,加快输血、输液,此时往往需要输液加压袋的使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输液加压袋没有减压后的补偿作用,需要手动加压,这不仅浪费了人力,也延误了不少抢救时间。本院于2001年6月开始将气压止血机装配输液加压袋应用于扩容加压输液治疗,至2002年6月共抢救了大出血休克患者213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把装配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在起搏器囊袋切口压迫止血中的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利于患者康复.方法 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对照组为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为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压迫止血,观察2组术后切口渗血、盐袋移位、囊袋积血等情况.结果 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术后切口渗血、盐袋移位、囊袋积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盐袋固定装置,可将盐袋固定于切口需压迫处,不影响患者床上活动,并可更换沙袋大小调节压力,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止血敷料对股动脉切口和肝脏损伤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制造大鼠股动脉切口出血模型和兔肝脏损伤出血模型,分别用纤维蛋白止血敷料和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进行止血,记录止血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对大鼠股动脉切口模型,纤维蛋白止血敷料止血时间为(90.60±33.12)s,出血量为(0.51±0.26)ml,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时间为(164.20±53.70)s,出血量为(1.04±0.50)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兔肝损伤模型,纤维蛋白止血敷料止血时间为(48.67±8.14)s,出血量为(0.82±0.09)ml,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时间为(107.67±6.66)s,出血量为(1.07±0.13)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止血敷料的止血效果优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5.
6.
有效的止血材料可以快速控制出血,达到拯救患者生命的目的。近年来新型止血材料中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壳聚糖几乎不溶于水,限制了其应用。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可以通过对红细胞的活化、诱导血小板聚集来促进止血。此外,羧甲基壳聚糖可与Ca2+结合,活化血小板并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可吸附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促进止血。本文对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及其止血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止血机制的认识,为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战伤急救止血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往资料[1-2]表明,大约20%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员被送达治疗机构以前(killed in action,KIA),其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出血(50%)和颅脑伤(36%);即使伤员被送达治疗机构后,出血仍然是战伤死亡(died of wound,DOW)和各种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既往资料[1-2]表明,大约2 0%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员被送达治疗机构以前(killed in action,KIA),其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出血(5 0%)和颅脑伤(3 6%);即使伤员被送达治疗机构后,出血仍然是战伤死亡(died of wound,DOW)和各种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战伤止血措施的研究。美国战创伤专家[3]就战伤救治提出了五项改革计划,其中把研制新型止血带和止血敷料列入第一条,足见对止血的重视。2 0 0 2年美军启动了战伤救治研究计划(combat casualty care researchprogram,CCCRP),CCCRP提出的明确目标是使失血阵亡率降低2 5%[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止血棒压迫止血在血液净化患儿临时血路拔管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PICU进行短期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10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在临时血路拔管后采用自制止血棒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纱布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儿拔管后初次按压和再次按压止血时间;穿刺点局部渗血、皮下淤斑和血肿的发生例数;拔管按压时和拔管后1h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拔管后初次按压和再次按压止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穿刺点局部渗血、皮下淤斑和血肿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拔管按压时和拔管后1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患儿临时血路拔管后采用自制止血棒压迫止血的方法能有效缩短护士人工按压止血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患儿穿刺点局部渗血、淤斑和血肿等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无创股动脉止血贴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并探讨应用股动脉止血贴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9例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分为止血贴组 (n=40)和对照组(n=29),观察2组患者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穿刺口出血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止血贴组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因卧床制动引起的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无创止血贴用于冠脉介入术后的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自制便携式全自动压力止血绷带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自制便携式全自动压力止血绷带的初始止血时间、止血压力;测量检测对象的血压、上臂围、大腿围等相关指标,分析各因素与止血带止血压力的相关性.[结果]平均初始止血时间为45 s;上肢止血压力均值为:男性209.0 mmHg,女性184.2 mmHg;下肢止血压力均值为:男性241.0 mmHg,女性217.7 mmHg;止血带止血压力与检测者的收缩压和上臂围密切相关.[结论]自制便携式全自动压力止血绷带止血效果较好,止血带的止血压力与检测者的性别、血压、上臂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封堵止血垫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穿刺局部止血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81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穿刺局部分别采用动脉封堵止血垫止血(n=217)和传统手压止血(n=164)。比较两组患者的拔除鞘管时间、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护理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因卧床所致的不适率。结果动脉封堵止血垫组较传统手压止血组拔除鞘管时间、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术后护理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因卧床所致的不适率均低于传统手压止血组(P〈0.05)。结论动脉封堵止血垫应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穿刺局部止血,具有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并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李巍  周明芳  蒋静  舒勤 《护理研究》2010,(5):1140-1141
[目的]检测自制便携式全自动压力止血绷带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自制便携式全自动压力止血绷带的初始止血时间、止血压力 测量检测对象的血压、上臂围、大腿围等相关指标,分析各因素与止血带止血压力的相关性。[结果]平均初始止血时间为45s 上肢止血压力均值为:男性209.0mmHg,女性184.2mmHg 下肢止血压力均值为:男性241.0mmHg,女性217.7mmHg 止血带止血压力与检测者的收缩压和上臂围密切相关。[结论]自制便携式全自动压力止血绷带止血效果较好,止血带的止血压力与检测者的性别、血压、上臂围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的止血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良钧 《临床荟萃》1996,11(1):18-19
1 肝脏功能和血液凝固的关系 血液凝固和肝脏功能密切相关。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大多数因子由肝脏合成和调控。除VWF和纤溶系统的两种主要活化物—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u—PA)外,所有其它因子皆全部或部份由肝实质细胞生成,VWF和t—PA由网状内皮细胞合成,u—PA显然由肾产生。  相似文献   

15.
我站自2002年11月始开展机采血小板工作,临床用量逐年增加,对机采献血者队伍的扩充显得尤为迫切。但采后的止血效果是影响献血者是否愿意成为固定的机采献血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就止血方式与效果方面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外科操作技术也经历了革命性变革。止血是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人体任何部位的外科操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止血技术已由过去单纯的器械止血措施发展为现代外科条件下的纷繁复杂的技术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全脾切除后,易并发凶险性感染(OPSI),导致无脾综合征等。近年来在脾脏损伤的治疗中,尝试和探讨了多种保脾止血技术,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脾脏损伤的保脾止血手术已取得成功[1]1非脾脏切除牌损伤止血的理论依据1.1保留脾脏止血的实用解剖学基础根据牌血管在脾脏内的分布与走行规律将脾脏分为叶、段、区。脾动脉沿胰腺上线偏向后左走行,在距脾门2.0~3.0cm处,开始分支,即脾叶支血管,血管分支类型有2支式、3支式,多支式则少见。各支在进入脾脏前再分支,即牌段支血管。脾内血管呈树枝状阶段性分布,末梢血管呈毛刷状,叶、段间…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摘除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尽管出血的原因是众多的,但相当一部分出血与术中止血方法的欠当有关。我院泌尿科自1997年9月-2000年4月对40例前列腺摘除术的病人术中采用膀胱后唇缝合止血与电凝止血相比较,术后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老年患者;年龄55-82岁,平均67.5岁。疾病类型前列腺增生36例,前列腺癌4例(其中1例术前明确诊断,3例为术后病理证实);手术方法本组病人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其中4例术后附加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的止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能对实质脏器迅速止血并且对其功能无影响的止血材料仍存在止血速度慢、具有毒性及价格昂贵等缺陷。 目的:制备一种多孔止血淀粉,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甘薯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并经交联、表面活性处理后,制成多孔止血淀粉。 方法:健康KM小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所有动物在右股划出长约1cm,深约0.5cm的条形切口,实验组将1g无菌多孔止血淀粉填入其中,对照组不填塞。 主要观察指标:埋植后2,4,6,8,14d,2组各取6只,观察一般状况,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液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制备的多孔止血淀粉为球径约15μm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表面布满直径约为1μm的小孔.小孔由表面向中心深入,孔的容积占颗粒体积50%左右。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生化和免疫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肝肾组织切片显示无明显炎症反应,手术区肌肉组织第2天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d后无明显炎症反应,未见明显纤维细胞包膜。 结论:动物体内实验显示,多孔止血淀粉无急慢性毒性、无排斥反应、无免疫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