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72例,其中中年组88例,老年组84例,分别对2组进行中医证型分组,分为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全部测定ba PWV,分析2组不同中医证型ba PWV的差异。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火亢盛型及痰湿壅盛型患者比例降低,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患者比例增高。(2)ba PWV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比较:中年组各证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证型组ba PWV值从高到低次序为: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与其余各证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组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相对不密切,各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接近;老年组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尿蛋白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与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2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定量<30 mg,n=84]、微量蛋白尿组(30 mg≤24 h尿白蛋白定量<300 mg,n=26)、临床蛋白尿组(24 h尿白蛋白定量≥300 mg,n=33),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C反应蛋白、血压、计算体重指数,并通过自动脉冲式方法测量其ba PWV,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ba PWV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ba PWV的相关因素。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的ba PWV分别为(1649.19±229.36)cm/s、(1759.21±291.05)cm/s,与对照组[(1522.33±248.37)cm/s]比较均显著增快(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24 h尿白蛋白与ba PWV呈正相关(r=0.347,P<0.01)。多元线性回归示ba PWV与24 h尿白蛋白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ba PWV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0例,根据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组(简称血瘀证组)和2型糖尿病肾病非血瘀证组(简称非血瘀证组),每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FFA、糖脂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差异,分析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积分与FFA、尿素氮(BUN)的相关性。【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瘀证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血瘀证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非血瘀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瘀证组的FFA、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高于非血瘀证组,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病机转化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及糖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两组,根据《中医内科学》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测定所有采集证型患者的ba PWV、性别、年龄、病程,进行ba PWV数值分段等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糖心病组病程、年龄、ba PWV数值、血瘀证、湿热证、气郁证、痰湿证、心虚证例数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而单纯糖尿病组中气虚、燥热、阴虚例数明显高于糖心病组(P0.01),糖尿病与糖心病患者ba PWV在1800 cm/s以上更具有差异(P0.01),ba PWV数值与血瘀证、痰湿证、心虚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291、0.045)。结论:ba PWV在1800 cm/s以上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病,ba PWV可间接反映糖尿病与冠心病病机转化,对进一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活血化瘀治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7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每日2次,每次6粒(2.4 g),2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刺痛或痛有定处为3.3±1.5,舌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为3.3±1.6,脉涩或无脉为3.2±1.4,肌肤甲错为3.8±1.7,机体麻木或偏瘫为3.3±1.4,善忘为3.1±1.4;较之对照组(分别为4.2±1.5、4.3±1.7、4.2±1.6、5.6±2.3、4.0±1.6、4.3±1.7)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1日—2022年7月4日3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评分标准,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血瘀证组再分为轻、中、重3组。评估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以及血瘀证患者各亚组之间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衰、搭桥、吸烟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血瘀证组相比,血瘀证组患者在冠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R间期标准差(SDANN)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病史、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FDP)、SDANN在血瘀证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率变异性指标在冠心病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血瘀兼证证候特征、辨证要点。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共收集165例肺部感染病例,收集流行病学资料,记录其临床特征及舌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比统计并分析、探讨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发生概率及中医证候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发生与中医主证及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65例患者中,有60.6%存在血瘀兼证,老年人占48%。肺部感染伴血瘀兼证,临床可见胸痛、头晕、胁痛、口渴等表现,可见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肺部感染患者中伴有血瘀兼证患者与不伴血瘀兼证患者在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常见到血瘀证的表现,发生率较高,但其产生及变化似与低氧血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吸毒人员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方法采集福州市公安戒毒所吸毒人员187例,其中海洛因53例,甲基苯丙胺128例,其他毒品6例。吸毒人员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结果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舌淡紫与证素肝、肾相关(P<0.05),苔薄黄与证素血虚相关(P<0.05),脉弦与证素脾、湿和气虚相关(P<0.05),脉沉与证素痰和气滞相关(P<0.05),脉滑与证素肾、脾及湿、热、血瘀相关(P<0.05)。结论1、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而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痰、湿为主;2、海洛因成瘾者与冰毒成瘾者舌象分布均为舌淡紫苔薄黄,而脉象分布,海洛因成瘾者以脉弦为主,冰毒成瘾者以脉沉为主。  相似文献   

9.
150例肿瘤血液流变学和血瘀证目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发现肿瘤未转移组和转移组的血液流变学高粘滞综合征(BHS)总分值和血瘀证目征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随着病情恶化,血瘀证目证和高粘滞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显增加,依次为转移组、非转移组、对照组。提示:随着肿瘤病情的恶化,血瘀证目征和BHS的发生率显增加,但二比较没有显性差异(P>0.05),BHS的分级与血瘀证目征的分度呈正相关性(r=0.7,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关键中医病位证素,并探索各病位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92例T2DM患者中医病位辨证归属为脾、肾、肝,探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BMI指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睡眠时间上肝、肾两组的睡眠时间较脾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5);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在各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肝组主要虚性证素为:阴虚(P<0.01);主要实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阳亢、湿、痰、气滞、血瘀、热(P<0.05);脾组主要虚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阳虚(P<0.01),主要实性证素为湿(P<0.05);肾组主要虚性证素为阳虚(P<0.05),主要实性证素为湿(P<0.01)。[结论]T2DM患者病位在肝时,容易出现阴虚;病位在脾、肾时容易出现阳虚。临床辨治T2DM时应注重肝阴的滋养,与脾、肾阳气的温补,同时注重祛除各脏腑湿邪。  相似文献   

11.
祝谌予 1 978年通过对 30例糖尿病患者的细致观察 ,发现几乎全部病例均有舌质紫暗、淡暗或有瘀点、瘀斑的表现 ,首次提出糖尿病血瘀证之说 [1] 。从那以后 ,许多学者采用现代科技方法 ,进行糖尿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 ,寻求糖尿病血瘀证的客观指标 ,并试图揭示它的客观物质基础 ,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起来。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糖尿病血瘀证与止血机制有关实验指标的研究石志芸等[2 ] 以血浆α-颗粒膜蛋白 ( GMP-1 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PAl- 1 )、凝血酶 -抗凝…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69例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的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169例1型糖尿病患者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患者最多(88.76%),阴虚火旺证者次之(10.06%),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最低(1.18%),兼证分布血瘀证最多,痰湿证其次。T1D 主证、兼证与T1D年龄、BMI、病程、FBG、PBG、HbA1c及急性并发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并发症方面,阴虚火旺证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比较其余各组中医证型的 DPN、DR、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阴两虚证为1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1型糖尿病阴虚火旺证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建立2型糖尿病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后,用强的松龙和肾上腺素制备中医血瘀证大鼠模型,从而得到2型糖尿病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血瘀证大鼠模型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空白组和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作为动物实验中2型糖尿病血瘀证模型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族性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方法从纳入研究的5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的中医主证分布上家族史组和非家族史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家族性糖尿病患者中以肾阴亏虚最为突出,占50.5%;家族性糖尿病患者的兼有血瘀证达98.1%,家族史组与无家族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家族性糖尿病患者较非家族性糖尿病中肾阴虚证和血瘀证更为多见,故治疗时需重视补肾养阴及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多兼有血瘀证的特点,运用益气活血法或中西药保肝治疗共105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主证:①胁肋久痛或刺痛,痛处不移:②胁下积块,固定不移或有触痛。兼证:①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②面色晦暗;③朱砂掌、或蜘蛛痣,赤丝缕纹;④脉细弦或涩。具备主证1条,兼证1条,即可诊断为CAH血瘀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病理和活血化瘀疗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血瘀病理和活血化瘀疗法作一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 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传统观念多认为是阴虚燥热。然而临床观察DM-2型患者以肥胖者居多,少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而常见形体肥胖,精神抑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暗黑,胸胁闷痛,四肢刺痛,舌质暗淡或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 笔者以为,糟尿病血瘀证的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血瘀证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社区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相关临床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结果 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瘀脉络证165例,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分别为137、135、334、130例,分别兼夹血瘀证55、57、200、101例,各证型兼夹血瘀证的比例明显不同(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体质量、体型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舒张压、血脂水平不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是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瘀证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证型,年龄越大,具有高血压并发症,收缩压较高者易于出现血瘀证,尚不能认为病程、体质量和体型是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股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以及股总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所有病例都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中医证型与股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 Ep)、硬化参数β、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 AC)、脉搏波传导速度β(pulse wave velocity β, PWVβ)和管径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 AI)之间的关系。 结果:阴阳两虚证的Ep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硬化参数β明显大于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和湿热困脾3种证型,AC明显小于阴虚热盛证,PWVβ明显大于阴虚热盛和气阴两虚证,AI明显大于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的硬化参数β明显大于湿热困脾证。兼血瘀证患者的Ep明显大于无血瘀证者,AC明显小于无血瘀证者。 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可获知下肢动脉弹性的减退。本研究显示阴阳两虚、湿热困脾兼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较严重。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中的硬化参数β、AC和PWVβ可能成为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瘀证在糖尿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糖尿病家族史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将2269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血瘀证症状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血瘀症状评分,统计血瘀症状出现频率,并对2组中血瘀证频数及其症状总计分进行比较。结果:2269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有44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9.57%;血瘀证患者占调查总数的29.53%,其中,阳性T2DM家族史组有156例,阴性家族史组有514例,而且阳性T2DM家族史组的血瘀症状总计分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组(P<0.01)。结论:血瘀证在糖尿病患者中集中分布,血瘀证程度和糖尿病家族史的有无存在着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