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TIA复发及脑梗死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及外周血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长于对照组,FIB、外周血P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I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用药,两组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4.18±1.01)mmol/L、甘油三酯(TG)(1.46±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72±0.71)mmol/L、ESS评分(62.84±15.33)、ADL评分(27.89±11.29)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35±0.5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评估并比较2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小板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部内中膜厚度(IMT)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观察组4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2次/d),治疗4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测2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前TC、TG、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P<0.05,P<0.01);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较对照组TC、TG、LDL-C、ox-LDL、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调脂、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其比阿托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负荷剂量,PCI术后予维持剂量。观察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检测PCI术后72 h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PCI术后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PAR)及血脂水平,随访统计两组PCI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I术后72 h,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2.366、2.188,均P 0.05);PCI术后2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PA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4、11.231、17.463、11.098,均P 0.01);PCI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MAC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9.38%VS 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病变远端血管血运改善效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相当,且不增加MACE发生率,在减轻心肌损伤、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控制血脂水平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青霉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N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氯吡格雷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小板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8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稳定性和炎症抑制的作用机制,以及与他汀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入选8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A组(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B组(氯吡格雷常规用药)和C组(西洛他唑+常规用药),观察治疗3周后血脂、白细胞(WBC)计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在治疗后WBC计数、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P<0.05);3组治疗后TNF-a、IL-1β和hs-CRP水平均下降(P<0.05),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两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用药(P<0.05)。治疗前后TNF-a、IL-1β变化值与HDL-C变化值呈负相关(r=-0.38,P=0.04;r=-0.39,P=0.03)。结论予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联用西洛他唑或氯吡格雷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进一步降低致炎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1.
张继红 《内科》2012,7(6):596-59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关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及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及6个月后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998,P=0.0042);心电图疗效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948,P=0.0075)。治疗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降低hs-CRP、IL-6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2例,给予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23例,给予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及血脂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研究组低,研究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能取得确切的效果,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纤维蛋白原(FIB)、丙二醛(MDA)水平,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A_(1c)、hs-CRP、SOD、FIB、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A_(1c)、hs-CRP、FIB、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N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N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A_(1c)、hs-CRP、FIB、MDA水平及复发率,提高血清SOD水平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观察对CYP3A4酶有抑制作用的替格瑞洛联合经CYP3A4酶代谢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短期内的安全性及对降脂作用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S患者共244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 替格瑞洛组(以下简称为替格瑞洛组)和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组(以下简称为氯吡格雷组)。收集入院24小时内和院外一个月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同时计算LDL-C达标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在肝功能损害、肌肉毒性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上均高于氯吡格雷组(2.8%比0.7%,1.9%比0.7%,4.47%比3.04%),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在LDL-C达标率上,替格瑞洛组为53.3%,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的38.0% (P=0.017,P<0.05)。两组在降低CHOL、TG水平上,替格瑞洛组要略优于氯吡格雷组(18.09%比17.93%,6.23%比2.58%),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短期内替格瑞洛对经肝酶CYP3A4代谢的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影响较小,整体安全性较好,且在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下,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在LDL-C达标率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2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被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n=10)、普伐他汀组(n=9)和对照组(n=10),每组病人均接受阿斯匹林(ASA)、氯吡格雷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治疗3d后,三组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和CD62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各组上述两个指标的下降值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经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不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和不同他汀联用在短期内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观察对PCI术后心肌损伤以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60名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10mgqd)组(30例)以及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40mgqd)组(30例),分别测定联合用药前、用药后24小时、1周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24小时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观察术后1周、半年临床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联合用药24小时、1周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未显著升高,两组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S患者常规用量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未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瑞舒伐他汀组(43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2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内中膜厚度(IMT)、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HDL-C和hs-CRP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 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炎症反应、降低病人血脂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和抗炎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组,30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d(瑞舒伐他汀组,3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加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3d后,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5、10、2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基线值比较,服用氯吡格雷5 d后和加服他汀类药物治疗3 d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升高,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色素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及不经细胞色素3A4代谢的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1年短期疗效及对患者预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ACI患者。应用病历号单双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00,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n=100,采用阿托伐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P<0.05);研究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a颗粒膜糖蛋白(CD)6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ACI的1年短期疗效显著,经过治疗后血脂、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均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