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5天CRP水平,记录APACHEⅡ评分,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第1天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死亡组CRP水平较生存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1=-0.082,P0.05),与预后无相关性(r1=0.182,P0.05);第3天与第5天CRP水平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性(r3=0.469,r5=0.428;均P0.01)。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ROC下面积分别为0.393、0.241。结论: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CU危重病患者预后与APACHEⅡ评分变化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ICU的危重病患者634例,按28 d生存率分成生存组(493例)与死亡组(141例),比较2组第1天APACHEⅡ(APACHEⅡ1),第2天APACHEⅡ(APACHEⅡ2)及APACHEⅡ变化率的差异。结果:2组APACHEⅡ1、APACHEⅡ2、APACHEⅡ变化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1与APACHEⅡ变化率显著正相关(r=0.104,P=0.009),与预后显著正相关(r=0.296,P=0.000),APACHEⅡ变化率与预后显著负相关(r=-0.352,P=0.000)。APACHEⅡ1和APACHEⅡ变化率ROC下面积分别为0.303、0.742。APACHEⅡ变化率的截断点为0.19(敏感性99%,特异性92%)。结论:APACHEⅡ变化率对ICU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简称APACHEⅡ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ICU危重症患者94例并跟踪28 d,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6例)和死亡组(28例),收集第1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1)、第2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2)资料,计算APACHEⅡ变化率;比较2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和APACHEⅡ变化率;采用ROC曲线比较APACHEⅡ1和APACHEⅡ变化率预测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高于生存组,而APACHEⅡ变化率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Ⅱ变化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变化率预测总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高于APACHEⅡ1的曲线下面积0.775(P0.05)。APACHEⅡ变化率的最佳界值为0.21(敏感性60.7%,特异性95.5%)。结论:APACHEⅡ变化率对ICU危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意义高于单纯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简称APACHEⅡ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ICU收治危重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跟踪28d,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6例)和死亡组(28例)两组,收集第1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1)、第二天APACHEⅡ评分(APACHEⅡ2)资料,计算APACHEⅡ变化率;对比两组患者之间APACHEⅡ1、APACHEⅡ2和APACHEⅡ变化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的方法比较APACHEⅡ1和APACHEⅡ变化率预测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1、APACHEⅡ2高于生存组,而APACHEⅡ变化率低于生存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变化率和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变化率预测总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高于APACHEⅡ1的曲线下面积0.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变化率的最佳界值为0.21(敏感性60.7%,特异性95.5%)。结论:APACHEⅡ变化率对ICU危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意义高于单纯对APACHEⅡ1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第1天和第7天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探讨其对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脓毒症继发MODS病人,≥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别于入室后第1天和第7天行急性心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评分),同时检测病人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记录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指标,并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记录28d的预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组第1、7天PLT明显低于中青年组,MPV、APACHEⅡ评分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内比较,非存活组第1天及第7天的MPV值高于存活组,第7天的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病人第1天和第7天的MPV曲线下面积更大,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结论第1天和第7天的MPV可以为老年脓毒症继发MODS病人病情转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PC)、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脓毒症患者依据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19例)、严重脓毒症组(18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9例);测定患者确诊脓毒症当日的PC、WBC和N%水平并分析其在各组的变化,同时分析各指标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C和APACHEⅡ评分在不同转归的脓毒症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显著低于存活组,而APACHEⅡ评分在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C和APACHEⅡ在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C和N%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转归脓毒症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C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3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C水平降低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水平可预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患者的病情越重,PC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CT、BNP、D-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死亡组与生存组脓毒症患者第1、3、7天检测PCT、BNP、D-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上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生存组患者相比,死亡组住院第1、3、7天PCT、BNP及APACHEⅡ评分显著增高(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的D-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BNP、APACHEⅡ评分住院第1、3、7天ROC曲线下面积(AUC)均70%。结论高PCT、BNP及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 目的 研究APACHEⅡ变化率与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12月收住本院ICU的危重病例634例,按APACHEⅡ变化率分成两组,比较APACHEⅡ1,APACHEⅡ2,APACHEⅡ变化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2、APACHEⅡ变化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1与APACHEⅡ变化率显著正相关(r=0.104,P=0.009),与实际预后显著正相关(r=0.296,P=0.000),APACHEⅡ变化率与实际预后显著负相关(r=-0.352,P=0.000)。预测预后与实际预后显著正相关(r=0.365,P=0.000)。APACHEⅡ1和APACHEⅡ变化率ROC下面积分别为0.303、0.742。APACHEⅡ变化率的截断点为0.25(敏感性99%,特异性92%)。结论 APACHEⅡ变化率对ICU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APACHEⅡ变化率能更准确、更早期的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老年脓毒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江苏省老年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年龄≥60岁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以及脓毒性休克组,根据病人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相关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小板参数对病人28 d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明显升高,严重脓毒症组的PDW、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且脓毒性休克组的PDW、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的PLT及PCT明显降低,而MPV、PDW、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CR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血小板参数对28 d预后预测价值分析中,ROC曲线下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PDW、MPV、PLT、PCT(0778、0768、0757、0756)。结论 PDW可能是更为敏感反映老年脓毒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血小板参数指标,PDW对于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的变化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测定并记录128例脓毒症患者确诊第1、3和5天的PLT计数水平,统计患者确诊当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根据患者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96例)和死亡组(32例),比较第1、3、5天PLT计数水平在2组的变化,同时分析其与APACHEⅡ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死亡组PLT计数在第1、3和5天均低于存活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及血小板参数对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为1组(10分)、2组(10~19分)和3组(20分),所有患者均在确诊24 h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1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患者PLT显著下降,P-LCR、MPV、PDW均显著上升(P0.05);2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CD62P、CD63表达均上调(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PLT的下降,血小板MPV、PDW、P-LCR均逐渐上升,血小板MPV、PDW、P-LCR与PLT呈高度负相关性(r=-0.442、-0.395、-0.472,P0.01),PLT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602,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603、0.619,P0.01);血小板MPV与CD62P、CD63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2、0.310,P0.05),血小板P-LCR、PLT、PDW与CD62P、CD63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体内存在血小板高激活状态,根据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血小板参数可初步判定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回顾性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71例),入院当天检测血常规,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0分,12例)、B组(10~19分,39例)和C组(≥20分,43例),分析3组间血小板计数及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死亡组,而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均P<0.01)。APACHEⅡ评分越高,血小板计数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分析表明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血小板减少及其减少程度可作为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早期预警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DW、P-LCR的变化可能间接反应骨髓代偿增生能力,对脓毒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脓毒症患者133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及72h相关化验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患者入院28d后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92例)和死亡组(41例),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试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24h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及降钙素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pH、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及入院72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72h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APACHEⅡ、SOFA评分预测能力较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728、0.731、0.739、0.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hNLR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淋巴细胞及APACHEⅡ评分3个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24h NLR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2,0.193,均P<0.05)。结论:入院时NLR可以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72hNLR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hNLR、APACHEⅡ评分及72h淋巴细胞计数3个指标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与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APACHEⅡ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35例、中危组43例、高危组30例;按治疗结果分为两个亚组:好转组(75例)和恶化组(33例),另选取同期50例老年非脓毒症患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并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及CRP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老年非脓毒症组(P0.05);中、高危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好转组3、7 d APACHEⅡ评分、PCT及第7天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恶化组的第3、7天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5),恶化组3、7 d APACHEⅡ评分、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组第3、7天(P0.05);老年脓毒症患者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58,P0.05),CRP与APACHE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PCT水平可反映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随访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第1天和第3天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NLR、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比较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并评估预测价值。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第1天和第3天死亡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第3天死亡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NK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且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19、-0.16、-0.17、-0.18、-0.26,P<0.05);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5, P<0.05);APACHEⅡ评分、SOFA、NLR、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73、0.76、0.84、0.83、0.81、0.82、0.78。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会发生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NK细胞计数及NLR的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1-2016-12连续收治的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A型ADD患者,记录患者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建立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观察APACHEⅡ评分对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依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APACHEⅡ评分≥8.5分组和APACHEⅡ评分<8.5分组;应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APACHEⅡ评分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结果:139例A型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6例(25.9%)。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评分≥8.5分组与<8.5分组的住院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0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8.5分增加住院死亡风险(HR=6.464;95%CI:1.981~21.099;P=0.002)。调整年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后,APACHEⅡ评分≥8.5分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26;95%CI:1.528~17.198;P=0.008)。结论:对于A型AAD患者,较高的APACHEⅡ评分增加住院死亡风险。白细胞计数也可以作为评估发生住院死亡风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和随访患者。收集ARDS组(分为中度组和重度度)和健康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和血清IL-1β水平。ARDS患者组第1、3和28天的APACHEⅡ、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乳酸和白蛋白等血清学资料。结果 ARDS第1天生存组和死亡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和乳酸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H低于生存组((P0.05);ARDS确诊第1天患者的IL-1β水平为145.1±29.8 pg/m L高于健康对照组14.3±12.4 p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96,P=0.000);ARDS患者第3天中度组血清IL-1β水平为114.2±48.7pg/m L低于重度组的159.8±35.6p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95,P=0.0096)。ARDS患者第3天生存组血清IL-1β为109.8±43.9pg/m L,低于死亡组的150.5±50.3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4,P=0.0256);ARDS第3天IL-1β的AUC为0.795(95%CI0.587-0.962,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天死亡预测值为78.45 pg/m L,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2.8%。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早期动态观察IL-1β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140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并检测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并分别记录入院24 h 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转归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CRP、PCT、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1.056,95%CI(1.014,1.257)〕、MEDS评分〔OR=1.102,95%CI(1.017,1.365)〕及APACHEⅡ评分〔OR=1.186,95%CI(1.057,1.698)〕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MEDS评分为0.820,D-二聚体为0.610,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大于D-二聚体(P0.05);而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3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SIS组)和26例非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on-SI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人入院时、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UCH-L1浓度;分析UCH-L1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比较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组30 d后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UCH-L1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UCH-L1均从入院时开始增高,到第3天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SIS组入院时、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UCH-L1浓度均高于Non-S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APACHEⅡ评分越高,UCH-L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78,P=0.000)。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0 d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第1天、第3天UCH-L1浓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第7天UCH-L1浓度仍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APACHEⅡ评分和外周静脉血UCH-L1浓度可以较好地早期判断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3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和动脉血乳酸(LAC),并分别记录24 h的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的转归,将13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80例和死亡组59例,比较上述指标在2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2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OR=1.041,P=0.342)、PCT(OR=0.999,P=0.898)不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D-D(OR=1.050,P=0.047)、LAC水平(OR=1.529,P=0.014)、MEDS评分(OR=1.180,P=0.012)和APACHEⅡ评分(OR=1.103,P=0.036)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D-D、LAC水平、ME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806、0.828、0.831,APACHEⅡ评分比较曲线下面积(AUC),LAC水平、ME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S评分、LAC水平、D-D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MEDS评分和LAC水平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