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根据《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之理论,分析厥阴之本义,认为乌梅丸证病机是"厥阴不合,阳气外越,虚寒内生"。  相似文献   

2.
李克绍教授早在40年前就已经指出"读《伤寒论》的厥阴篇,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是厥阴病,什么是一般伤寒",并指出厥阴病篇中标明为厥阴病的只有4条。赵刻宋本厥阴病篇中附的"厥利呕哕"既不是厥阴病,也不属于厥阴病篇。成无己抹掉"厥利呕哕附"五个小字,从而把"厥利呕哕"混淆成厥阴病,是引发厥阴病篇纷乱的根源。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与《金匮玉函经》中,逐条找出"厥利呕哕"条文的踪迹。"厥利呕哕"不仅是附在厥阴病篇,更确切地说是附在三阳病三阴病六病之后,是集中对伤寒发病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厥",以及贯穿于三阴三阳六病与"吃"有关联的常见症状"利、呕、哕",进行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消渴一般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基于此,建立了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辨治大法。同时,消渴的发生与肝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蜇藏。”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则进一步说:“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是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两位医家都强调了消渴之病责之于肝。现代医学认为,情志创伤是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而阳虚不能蒸阴化液,使津液不能输布上达导致消渴,亦不容忽视。从历史渊源、病机、主治、论治等方面探讨阳虚致消学说。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厥阴篇计56条(自326~381条,按《伤寒论语译》(中医研究院编)顺序,下同),既讨论了厥阴病,又讨论了厥阴病以外的厥、利、呕、哕证,以与厥阴病作鉴别,因而内容显得庞杂。加上该篇条文仅前4条标题为厥阴病,其余或称伤寒,或无标目,历代争论不少,迄今未有定论,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难。现将厥阴篇内容试予剖析,抛砖引玉,希达者有以教之。本人认为厥阴篇内容包括以下二部分。一、论述厥阴病的三个特点 (一)阳虚厥道厥阴病为少阴之续,阳  相似文献   

6.
第十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Ⅰ综述 一、厥阴病的概念 以“蹶阴”名病,包含有以下的意义: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所谓“两阴交尽”是说,三阴中阴气以太阴为最多,少阴次之,至厥阴则开始向阳转化,其阴气最少,故又称厥阴为“一阴”、“尽阴”。厥阴的阴气少,在生理上是指其所主之阴为人体阴分中所占比例最少的阴血(肝藏血:心主血,而心包代心用事);病理上则体现在厥阴病以阴血耗竭为主要病理变化。厥阴病中感受直中之邪者,起病即出现“消渴”;  相似文献   

7.
《太平圣惠方》中明确提出"三消"一词,并对"三消"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论述,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三消"的病因病机及其中方药的分析,总结出《太平圣惠方》中"三消"的含义及辨证论治特点。  相似文献   

8.
范顺  石冲  尚懿纯 《中医学报》2020,35(9):1846-1848
"先入后出"之法是将阴分之邪透至阳分,再由阳分达邪于外,是为邪伏阴分证而设。若邪伏手厥阴,方用薛氏三甲散,三甲先入厥阴,其余三药后引邪出于阳分。若邪伏足厥阴,方用青蒿鳖甲汤,鳖甲、青蒿一出一入,给伏邪以出路。无论温热类温病还是湿热类温病,后期久病入络,邪伏阴分,均可用"先入后出"之法,即先以入血络阴分之药领入,直达病所,再由芳香辛散或苦降之药领出,经一种或多种途径透邪而出,从而治疗以邪伏阴分为病机的各种杂病。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厥阴病篇备受历代诸医家争议,依据胡希恕经方理论,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可将厥阴病理解为少阳之里证,即以寒热错杂兼里阳虚明确厥阴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突出厥阴病特点、扩充厥阴病系列方证。故肛门湿疹具有寒热错杂、偏于里寒可归于厥阴病,并辨明方证,形成寒热并调、肝脾肾同治、助阳化湿、养阴化湿等系列治法,使湿疹不囿于见湿治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吴茱萸汤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相关原文,对吴茱萸汤的相关条文、病证病机、方药解说、证治机联等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吴茱萸汤为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常用方,能除表里内外之痰饮,消三焦弥漫之水气,有温中下气止痛、补虚益气化痰、逐风邪开腠理、消冷实利五脏之功。以不能食、饮水则哕、呕吐吞酸、头痛胁胀、胃冷腹痛、胸满下利、手足逆冷、脉弱或关脉弦迟等为辨证要点。所举验案辨证属太阴病、痰饮病,以吴茱萸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吴茱萸汤为临床常用方,可治三阴病,疗三焦病,亦可根据痰饮水气结聚之不同部位、气血津液亏损之不同程度,将吴茱萸汤酌情应用于腹满寒疝病、胸痹心痛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病、积聚病的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角度对《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进行阐释,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探讨乌梅丸的使用特点。认为厥阴乃阴尽阳生之时,如果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则会产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问题,进而导致“厥阴之为病”。如果病证的发作时间符合“厥阴病欲解时”,可选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此文为先父陈光普老中医讲课手稿、现整理出来供同道参考.乌梅丸乃《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按厥阴者阴之尽也,而与少阳相表里,厥阴为风木,少阳为相火,乃一阳初生之气,因此病至厥阴、常显示出阴阳消长、厥热胜复、寒热错杂的病机.如果病势退,则阴消阳长从阳化热、反之从阴化寒、则阳气消亡、危殆立至.故乌梅丸的立法,即本寒热并用来达到调其阴阳,以畅其气机的目的.据此,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乌梅丸方之应用.如蛔厥、久痢等根据历年临床所见,本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阴结”。“阳化气,阴成形”失衡,阳气亏虚,邪气侵犯人体,并与精微物质相搏结,凝聚不化而生痰瘀,痰瘀为标,壅滞胞宫,阻碍气机而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单用温阳扶正之法不可,仅用化瘀散结之法亦不当,应抓住阳虚阴结之病机,采用温阳、散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随症选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之品除瘀消痰以治其标,用药可采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消瘰丸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1"厥"有"尽""最"的意思,"两阴交尽"即是厥阴,厥阴为三阴之尾,阴尽之后便是阳复,这是其之所以称作"厥阴"的位置属性。"厥"有"逆"的意思,因于气机逆乱,导致阴阳寒热不调,出现上下、表里、脏腑等的寒热错杂之证;因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的气机升降失常,出现四肢温度和感觉与体干不符的逆冷病证,均可称之为"厥",这是"厥阴"的本质属性。无论厥阴病的位置属性和本质属性,都反映了"厥"的概念内涵,因其为三阴经之一,所以称作"厥阴"是名实相符的。2气机逆乱,升降反作,阴阳敷布失常是厥阴的病机特点,因此寒热错杂、呕吐哕利、四肢厥冷等症状会相继出现,第326条基本包含了厥阴病寒热错杂、四肢厥逆、呕吐哕利的病机、症状,该条的文法也与其他五经提纲证的文法一致,所以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是没有异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厥阴的生理、病理;接着指出,厥阴提纲正文,只是风淫于内,寒热虚实夹杂为主的病理反映;进而就厥阴病厥、热、下利三症状,从病机、分类、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作了扼要说明;然后按舒驰远病机分类大意,对全篇原文所载各病变的证治,一一预以提纲挈领的归纳讨论,从而体现了《伤寒论·厥阴篇》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扶阳抑阴治法是扶阳抑阴学派(火神派)的基本治病思路,其应用的基础可概括为阳主阴从的重阳观、阳虚渐增的体质观、"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病理观、阳虚阴盛的病势观和阳虚上浮、外越、下陷的阴火病机观,遣方用药尊崇仲景,温药扶阳,擅用附子。  相似文献   

17.
1《伤寒论》不仅在六经病的相应证候下设立了类似证,用以鉴别,又在六经病后设立霍乱一篇,与"伤寒"进行鉴别,可视为总论的鉴别,既有大的"疾病"鉴别,又有中的"证候"鉴别,还有小的"症状"鉴别,使伤寒的鉴别诊断,从病到证,再到症自成体系,开辟了疾病鉴别诊断的先河。2少阴病的四逆症以及厥阴病的厥逆证,多是因阳不相顺接所致,真正阳虚的四肢厥逆,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中都难以支持,阳虚病证多是恶寒,尤以四肢怕冷明显,但不一定手足温度降低,阳虚导致四肢逆冷的情况极少,寒盛、热极、气郁、邪阻等使阴阳气不相顺接才是四肢厥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机目前多认为足“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忽略了历代医家对其病机尚有不同论述,尤其是因阳虚所致之“阴消”向来不受重视,以致临证中多有误治。本文从古医籍中整理出有关阴消病机的阐释并结合临床病例,以期拓展中医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汤液经法》与《伤寒论》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汤液经法》强调天人相应,主要从人体正气、生理的角度来探讨疾病诊疗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经方的组方规律。《伤寒论》则是从临床角度出发,收集大量的临床病案,综合人体正气和外感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撰用《素问.热论篇》的相关内容,创造性地总结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将外感天行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阳病和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阴病,并在《汤液经法》经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论广"而成,重释了《汤液经法》经方的方义。  相似文献   

20.
从探讨厥阴病的实质着手,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机特点,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机关键在于阴竭阳郁,阴阳气不相顺接,与厥阴病相符,并引用临床报道证实厥阴病篇所载方剂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故认为厥阴病理论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