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张玉珍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的门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张玉珍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张玉珍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的处方151首,涉及中药61味,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中药有菟丝子、当归、女贞子等16味,可归为温补肾阳、补血养阴、补肾益阴、活血行气及健脾益气5类药。151首处方中各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显示,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药为主,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和凉性药;药味以甘味药为主,其次为辛味药、苦味药、酸味药、咸味药,未涉及涩味药;归经以归肝、肾、脾经为主。药物组合规律分析及网络展示结果显示,张玉珍教授治疗卵巢早衰最为核心的药物是菟丝子、女贞子、丹参、党参、熟地黄、巴戟天、当归、白芍、玉竹,这9味药为张玉珍教授创制的滋癸益经汤的主要组成部分。聚类分析后得到7首候选新处方,这7首新处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瘀、补肾疏肝、养心安神等药物为主。分析结果提示张玉珍教授在治疗卵巢早衰时,多从肝、肾、脾三经论治,在补益肝肾的同时注重疏肝养肝,养心安神兼活血化瘀通经,疏补结合,并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睡眠情况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谢作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谢教授门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处方320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相关用药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之间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320首处方涉及112味药物,药物频次共5005次,平均每首处方用药15.6味。在高频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排名前5位分别为枸杞子、女贞子、当归、桃仁、白芍。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药和“寒”药为主,寒温并用。药味上以甘味和苦味为主。归经方面则以肝经为最,脾经、肾经次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50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为“当归—白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的核心组合,7个聚类方。结论:谢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从肝肾、气血、经络出发,以补肾强精,聚精养血为根本,并强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热中药贴敷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1例,2组均予以黄芪建中汤治疗与情志调理、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等中医护理,治疗组加用烤箱加热十香止痛贴贴敷神阙穴,对照组采用十香止痛贴贴敷神阙穴,每次贴6 h,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烤箱加热十香止痛贴贴敷神阙穴及护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1 d 1剂,分2次口服,同时给予康复新液5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中灌肠,每晚1次;对照组单独口服美沙拉嗪1.0 g,4次/d。2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结束后复查结肠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刘彤鸥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孕前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医院刘彤鸥治疗RSA患者孕前门诊处方,运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处方119首,使用中药共140味,使用总频次1713次。其中高频出现的药物有菟丝子、白术、丹参、当归、肉苁蓉等,药物性味以甘、温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到“菟丝子-桑寄生”等7个常用药对,“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8个3味药组合,“桑寄生-续断-杜仲-菟丝子”等2个4味药组合。聚类分析得到“肉苁蓉、续断、白术、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生地、女贞子、党参”,“山茱萸、山药、太子参、茜草、鹿角霜”,“熟地、白芍、当归”,“丹参、鸡血藤、肉桂、莪术、牡丹皮、赤芍、陈皮、郁金、桂枝、知母、香附、茯苓”等5个核心组合。结论 刘彤鸥治疗RSA孕前用药多取甘温之品,注重从肝、肾、脾论治,补肾活血是主要原则,健脾疏肝、益气养血是常用方法,孕前预培其损,以降低再次流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张静  郭新荣 《中医学报》2021,36(4):779-78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医大师郭诚杰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处方资料193首,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93首中药处方共出现153味药物,用药总频数是2477次。核心单味药依次是香附、延胡索、当归、白芍、白术、柴胡等;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胃、肺、心、肾为主。香附、延胡索、当归关联系数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4类。结论:数据挖据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揭示郭诚杰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提供思路和组方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全国名老中医何成瑶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何成瑶教授诊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处方36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分析等方法,分析何成瑶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对入选的363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何成瑶教授治疗本病常用药物有甘草、五味子、当归、熟地黄、白芍、菟丝子、覆盆子、枸杞、蛇床子等,核心组合有熟地黄、当归、五味子;菟丝子、白芍、五味子;当归、白芍等,并得到新处方5首。结论:何成瑶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以补益肝肾、健脾宁心、活血化瘀、燥湿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及新药复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获取自200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KOA的内服中药复方专利,对其规范、整理后,进行用药频数、类别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构建中药共现网络,提取核心药物,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05项治疗KOA的专利复方,包含278味中药,累积用药频次1387次。高频中药主要有牛膝、当归、骨碎补、甘草、川芎及独活等,药物类别主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及祛风湿药比例最高。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归肝经、肾经、脾经。关联规则结果显示主要有9个药物组合,其中菟丝子与牛膝为核心药物配伍。聚类分析可得到8类中药组方。结论 KOA与肝、肾、脾三脏有关,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为牛膝、杜仲、当归等,治则为扶正祛邪;临床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张珍玉治疗经期延长的辨证和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张珍玉1997~2005年应用中药治疗经期延长处方47首,将辨证和处方用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肝气郁结是张珍玉辨证经期延长的主证;处方涉及中药41味,用药频次前6位为:砂仁、人参、当归、柴胡、炒白芍、炒白术,处方中常用药对组合前5位为:人参、砂仁,人参、当归,当归、砂仁,炒白芍、柴胡,人参、炒白芍。结论:张珍玉治疗经期延长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体现了张珍玉"从肝论治"的诊疗思维。  相似文献   

10.
52首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近年来经临床验证、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52首,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在52首复方所涉及的95种中药中,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较高。结论:目前中医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所使用的药物以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11.
张福明 《西部医学》2014,45(4):15-17
目的观察在胰岛素及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胰岛素降糖和甲钴胺、维生素B1营养神经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当归四逆汤口服,对照组予静滴硫辛酸注射液,观察2组TCSS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TCSS评分、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四逆汤组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并探讨袁少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由袁少英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并疗效较好的132例患者病历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病历处方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并基于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及挖掘探讨。结果:聚类获得4对中药核心组合、2个中药新处方。在药物四气方面,以温平为主,根据辨证施治兼顾寒凉药;五味方面甘味为主,占48%;归经方面则以肝肾经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枸杞子、黄芪、菟丝子、丹参、黄精,频次最高的对药是菟丝子-枸杞子、药物组合是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结论:袁少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着重调理肝肾经,药物以补益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采用活血逐瘀通络、补肾滋阴调精为主线的治法及以"活血-逐瘀-补肾"为主轴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选药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刊载的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统计处方中出现的各类中药的用药频次。结果:筛选有效文献80篇,录入95首方剂,包括127味中药,主要分4类,祛风湿药36味,总用药频次386次,活血化瘀药22味,总用药频次333次,解表药13味,总用药频次142次,补虚药14味,总用药频次120次。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兼顾补血活血、温肾固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经促孕丸在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性不孕症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按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经促孕丸口服,观察2组排卵、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排卵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HCG注射日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妊娠率明显提高(P<0.05),而流产率有所降低(P<0.05),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调经促孕丸可有效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中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5月1日公开治疗ITP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利用频数分析、属性分析、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等分析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组方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纳入78首中药复方专利,涉及218味中药,高频药物居于前4位为黄芪、生地黄、牡丹皮、仙鹤草。四气以寒性为主,温、平为辅;五味以甘、苦味为主,其次为辛味;归经主要入肝、肾、脾经;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ITP常用补气、健脾、益肾、填精、凉血、活血、止血之法,同时着眼于病机虚实及体质特点选用不同的核心药物组成,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神经衰弱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在治疗神经衰弱的200首中药复方中共有中药197种、用药总频数为2168次.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酸枣仁、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等;治疗神经衰弱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肺、肾、胃为主.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了中药间的关联情况,得出药对的频繁项集.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神经衰弱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是可行的,得出的数据挖掘信息对治疗神经衰弱新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析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收集吕光荣教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门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处方,对处方中所涉及中药的频次、类别、性味及归经等进行规范化数据库管理并根据用药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经验。结果 共筛选纳入相关方剂27首,涉及不同中药70味,其中频次≥14的有11味,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柴胡频次位列前5;用药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多温,归经多为脾经;根据用药规律设定“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95,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4个,其中支持度较高的常用药对是:白术-当归、白术-甘草、黄芪-白术、白术-柴胡、甘草-当归。基于以上设定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组合为:当归->白术;柴胡->白术;柴胡->当归;甘草,当归->白术;白术,柴胡->当归。同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男性不育症的10首候选新处方。结论吕光荣教授基于“辨病而后再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体系治疗对男性不育症有独到见解,其主要基于“气血”论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重庆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以来的相关文献,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和Pubmed文献为补充;人工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处方;统计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系统可视化分析用药频次,筛选高频药物,并做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检索到4013篇文献,纳入279篇文献,319首处方,239味中药;高频药物依次是当归、黄芪、赤芍、川芎、丹参、甘草、红花等32味中药,多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通络药;药物性味中温、平、寒、苦、甘、辛最多,多归为肝、脾、肺经;高频药物二项和三项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和置信度较高的是当归—红花、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当归—赤芍和当归—川芎—黄芪;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由补阳还五汤、糖脉通、丹血蛭甲逍遥汤、当归四逆汤等经典处方加减而来。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DF整体处方以活血化瘀、益阳生阴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祛湿生津和通络止痛,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提炼出5首新处方,为DF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亦起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近年来文献报道中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复方148首,统计分析发现在所使用的123种中药中,以淡渗利水、补阴、活血破血、行气及补益类中药为主,符合中医理论对泌尿系结石病因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整理总结治疗化疗副作用手足综合征中药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对手足综合征中药辨证进行分析。方法筛选基于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55个外用中药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处方,涉及中药105味,总共出现频次497次。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红花和桂枝(34次);药物功效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类为活血调经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关联分析显示:二连规则前3名为:桂枝→白芍,桂枝→鸡血藤,红花→桃仁;三连规则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当归、黄芪、桂枝,四连规则支持度最高为当归→黄芪+桂枝+红花。结论本病病机为气血虚弱、营卫失和,日久可发展为淤血痹阻、热毒内蕴,外治法中药多用活血通络、温阳解表、清热凉血兼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