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症状持续或间歇发作,但无形态学或生化检查异常。在我国IBS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其中以腹泻型(IBS-D)较常见[1-2]。西医针对IBS-D 相似文献
3.
林秋燕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2):1102-110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组8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每天1剂,3碗水煎至1碗,口服。结果治愈41例,显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并随证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培菲康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各症状积分、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大便性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的中医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下降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5),CD8~+均较治疗前下调(P 0.05),且中药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优于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评分比西药组下降更显著(P 0.01)。结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豪杰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5):20-21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泄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慢性泄泻脾胃虚弱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 相似文献
7.
健脾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脾温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方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Bristo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S-QOL、SF-36)、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随访的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QOL、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34.5%,治疗组为1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健脾温肾方能显著缓解IBS-D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大便性质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Zn、Se、Fe、Cu含量变化,旨在探讨IBS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新机制。方法:随机抽取30例D—IBS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Zn、Fe、Cu水平,用原子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Se水平。结果:D—IB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IBS组与正常组血清Zn、Se、Fe、C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提示D—IBS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异常;D—IBS患者血清Zn、Se、Fe、Cu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维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
目的 现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运用黄连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主要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味白术散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观察痛泻要方加味和参苓白术散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脾虚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临床疗效。方法:痛泻药方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疗程30天-6个月。结果: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01%。结论:痛泻要方加味和参苓白术散对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65例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谷维素、地衣芽胞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2组腹痛、腹胀、腹泻、食少纳差、黏液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手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肠外营养组(PN组)、肠内营养组(EN组),分别给予普通静脉输液、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8d。术前及术后第1、3、6、9天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N组术后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EN组术后第1天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降低,但自术后第3天起即开始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3、6、9天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N组(P〈0.05),而CD8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N组(P〈0.05),术后第9天时CD4/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胸腺肽属于细胞免疫增强剂,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有一定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探讨胸腺肽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ngren syndrome, pSS)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62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硫酸羟氯喹片加胸腺肽肠溶胶囊治疗.同时设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为87.5%,优于对照组70.0%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SS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高于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CD3+CD4+ T淋巴细胞及CD4+/CD8+均升高,而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pSS发病相关.胸腺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pSS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黄芪对慢性肺心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晓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4):197-198
观察黄芪对慢性肺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黄芪组每日静注黄芪注射液40ml,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定血CD、CD4和CD8水平。结果: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CD3、CD4水平低于正常组,CD8水平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SASP组,模型对照组共6组,每组15只.制作免疫UC大鼠模型.治疗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肉眼观察结肠变化,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结果:加味柴芍六君颗粒能提高UC大鼠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大剂量组明显优于中、小剂量组以及SASP组、模型组(P<0.05).同时,能降低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UC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通过对EB病毒感染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进行观察,探讨EB病毒感染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的分布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阳性儿童患者48例,对其开展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和异型淋巴细胞观察.如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则对其开展T细胞亚群测定,并与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B病毒感染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数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以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为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主要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感染患者的CD3+和CD8+T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正常人群,EB病毒感染者的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增高,且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同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参苓白术散加味大黄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大黄能否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方法将45只雄性NIH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西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在相同时间内灌服相同剂量的实验药物、瑞素、生理盐水;于实验的第24小时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全部小肠称重,量长度,并收集小肠灌洗液、匀浆液。分别检测小肠灌洗液、匀浆液中磷脂酶AⅡ(Lp-PLA2)及溶细菌酶(LZM)含量。采用SPSS13.0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的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参苓白术散加味大黄组小鼠的小肠灌洗液Lp-PLA2、LZ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瑞素组小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大黄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直接SPA菌花环法体外测定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提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预后及疗效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抗人T淋巴细胞CDMcAb系列次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法测定53例恶性肿瘤病人和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表明:CD_2(T细胞总数)、CD_4(T_H)及CD_4/CD_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D_8(Ts)明显高于正常值(P<0.001).说明T细胞亚群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在肿瘤病因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检测结果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20),其原因可能与手术、创伤、麻醉、术后采血时间、癌瘤临床分期、组织类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