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VSMCs随机分为对照(正常VSMCs)组、AngⅡ(10^-6moL/L)模型组、普伐他汀高剂量(10^-5mol/L+AngⅡ10^-6mol/L)、中剂量(10^-6mol/L+AxeⅡ10^-6mol/L)、低剂量(10^-7mol/L+AngⅡ10-6mol/L)组、溶剂(体积分数0.1%的DMSO+AngⅡ10^-6moL/L)组,分别测定活细胞数量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比。观察普伐他汀对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AngⅡ(10^-6mol/L)作用24h能使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使VSMCs的G0/G1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增大。与AngⅡ模型组比,普伐他汀组活细胞数减少,G0/G1期的细胞构成比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减少。结论:AngⅡ对VSMCs有促增殖作用,能被普伐他汀所拮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具有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去分化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主动脉VSMCs原代细胞培养鉴定,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VSMCs分为对照组、100 μmol/L Hcy干预组、500 μmol/L Hcy干预组、1 000 μmol/L Hcy干预组共4组。MTT法测各组VSMCs的增殖情况;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VSMCs的迁移情况;ICC法检测各组VSMCs的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SMCs中SM-actin、SM-MHC、Calponin、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 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Hcy组VSMCs增殖迁移增加;细胞形态变圆;SM-MCH和Calponin表达减少( P<0.01〉;OPN表达增加( P<0.01),Hcy的这一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Hcy可以促进VSMCs去分化,这可能是其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刺激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ng Ⅱ刺激培养的大鼠 VSMCs增殖;CaN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 A(CsA)阻断Ang Ⅱ刺激的大鼠VSMCs中CaN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观察各因素对CaN活性、细胞增殖活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Ang Ⅱ(10-8~10-6mol/L)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VSMCs的CaN活性,同时细胞增殖活度(AMTT值)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CsA(1 μmol/L)抑制CaN活性后,明显降低Ang Ⅱ(10-7mol/L)刺激的VSMCs增殖活度及核内PCNA的表达水平(OD值),与Ang 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在Ang 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巴胺D4受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10细胞)、原代的Wistar-Kyoto(WKY VSMCs)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细胞(VSMCs)为研究对象,观察刺激D4受体对AngⅡ促增殖作用的影响以及D4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745870对该作用的阻断效应。细胞增殖采用MTT和细胞计数方法测定。结果 AngⅡ(10-7mol/L)可促进A10细胞增殖,最大增殖幅度为64%。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本身对A10细胞无增殖影响,但D4受体特异激动剂PD168077可抑制AngⅡ(10-7mol/L)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大抑制幅度为40%;应用D4受体阻断剂L745870后该抑制作用丧失;D4受体对AngⅡ介导血管增殖的作用在SHR和WKY大鼠的VSMCs之间并无区别。结论 D4受体对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血压病所伴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MTT试验检测AngⅡ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检测AngⅡ处理后活性氧(ROS)、H2O2及HOCL水平; 预先给予NADPH抑制剂(apocynin)、H2O2水解酶(catalase)、ERK1/2抑制剂(PD98059)分别作用于AngⅡ处理的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总蛋白、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H2O2及HOCL含量的变化。结果 AngⅡ(终浓度100 nmol/L)处理24 h后细胞与未予AngⅡ处理比较可明显诱导细胞增殖(P<0.05),且ROS随着升高;预先给予NADPH抑制剂apocynin、H2O2水解酶catalase、ERK1/2抑制剂PD98059分别作用于AngⅡ处理的细胞与单用AngⅡ处理的细胞比较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预先给予NADPH抑制剂(apocynin)、H2O2水解酶(catalase)与单用AngⅡ处理的细胞比较可降低H2O2及HOCL含量(P<0.05),但ERK1/2抑制剂(PD98059)与单用AngⅡ处理组比较无此效应(P>0.05)。结论 在PVAT中ROS在介导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通路可能为Nox/H2O2/HOCL/ERK1/2。  相似文献   

6.
Mfn2介导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新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VSMCs,采用AngⅡ诱导其增殖,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10-5、10-6、10-7mol/L)进行干预,细胞计数及四氮唑盐试验(MTT)检测VSM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Mfn2)、Ra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ngⅡ能够明显促进VSMCs的增殖,下调Mfn2的表达、增强Raf和ERK1/2的表达;缬沙坦10-5、10-6mol/L可以拮抗AngⅡ的上述作用,而缬沙坦10-7mol/L无此作用;缬沙坦对无AngⅡ刺激的VSMCs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其机制与调节Mfn2的表达、抑制Ras-Raf-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3(PCSK3)调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 :首先采用0、25、50、10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通过RT-PCR检测PCSK3 mRNA表达情况。将100 mg/L的ox-LDL刺激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模型组,将VSMCs分为对照组(NC组,0 mg/L ox-LDL刺激的VSMCs+scramble siRNA,SCR),ox-LDL组(模型组+SCR),ox-LDL+si-PCSK3 1#组(模型组+si-PCSK3 1#质粒)以及ox-LDL+si-PCSK3 2#组(模型组+si-PCSK3 2#质粒)。EdU法检测各组VSMCs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RT-PCR检测各组SMCs细胞的Ⅰ型及Ⅲ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00 mg/L ox-LDL处理浓度下的VSMCs中PCSK3明显增高,能够...  相似文献   

8.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模型,并检测β-榄香烯对ECs功能紊乱和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DHE法检测ECs中ROS的活性,DAF-FM DA法检测ECs中NO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ECs中Akt和ER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VSMCs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RT-qPCR法检测VSMCs中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在E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LSS诱导的ROS的升高,显著升高LSS诱导的NO的降低,并且降低ERK的磷酸化,并升高Akt的磷酸化。在VSM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ox-LD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降低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β-榄香烯可以改善LSS诱导的ECs功能紊乱和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黄酒多酚(YWPC)是否具有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以及其产生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培育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7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Hcy组(500 μmol/L Hcy),YWPC 1 mg/L组(500 μmol/L Hcy+1 mg/L YWPC),YWPC 10 mg/L组(500 μmol/L Hcy+10 mg/L YWPC),YWPC 100 mg/L组(500 μmol/L Hcy+100 mg/L YWPC)。采用MTT法检测VSMCs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KT/AKT表达情况。为验证YWPC是否经Pi3K/AKT通路发挥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分别加入LY-294002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细胞被分为Hcy组,YWPC组,LY-294002+Hcy组,LY-294002+YWPC组;Hcy组,YWPC组,IGF-1+Hcy组,IGF-1+YWPC组,再分别采用上述方法检测V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 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2周左右细胞融合可以传代,经SM-actin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及DAPI核染,确定细胞纯度在99%以上。24、48 h时,5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5,P=0.016;F=83.756,P=0.014);其中Hcy组OD值高于对照组和YWPC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24、48、72、96 h时,5组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y组VSMCs迁移面积多于对照组(P<0.05);YWPC组VSMCs迁移面积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48 h时,5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54,P=0.001);其中Hcy组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YWPC组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5组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23,P=0.002);其中Hcy组p-AKT/AKT高于对照组(P<0.05);YWPC组p-AKT/AKT低于Hcy组,且与YWPC呈剂量依赖性(P<0.05)。加入LY-294002:24 h时,各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75,P=0.004;F=67.723,P=0.002);其中LY-294002+Hcy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低于Hcy组(P<0.05);LY-294002+Hcy组与LY-294002+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各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904,P=0.003;F=87.904,P=0.001);其中LY-294002+Hcy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低于Hcy组(P<0.05);LY-294002+Hcy组与LY-294002+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IGF-1:24 h时,各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52,P=0.007;F=63.085,P=0.002);其中IGF-1+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高于YWPC组(P<0.05);IGF-1+Hcy组与IGF-1+YWPC组OD值、VSMCs迁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各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41,P=0.008;F=65.011,P=0.005);其中IGF-1+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高于YWPC组(P<0.05);IGF-1+Hcy组与IGF-1+YWPC组VSMCs穿透Transwell膜细胞数、p-AKT/AK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WPC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cy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王全华  陈加飞  王平  吴芹  蒋青松 《重庆医学》2012,41(21):2131-2133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血管紧张素Ⅳ(AngⅣ)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BCA法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和MTT法观察VSMCs的增殖;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比色法和硝酸还原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BBR(10、30、10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Ⅳ(0.1nmol/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并上调AngⅣ所致eNOS mRNA表达的减少(P<0.05),同时升高AngⅣ降低的NOS活性和NO浓度(P<0.05)。L-精氨酸也有类似作用(P<0.05),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可以抵消BBR和L-精氨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BBR可抑制AngⅣ诱导的VSMCs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eNOS mRNA的表达,增加NOS活性,促进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联素(AP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α‐SMA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免疫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 PN 对AngⅡ刺激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后α‐SMA蛋白和mRNA表达;EdU 标记法检测APN 对AngⅡ诱导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1)1、10μM 的A n gⅡ可诱导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2)1、10μM 的AngⅡ可诱导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3)5μg/mL的APN可抑制AngⅡ诱导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α‐SMA表达和增殖。结论:APN可抑制AngⅡ诱导人颈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I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法测定AngⅡ促进VSMCs增殖作用;采用放射性受体配体分析法测定化合物Ib对VSMCs表面AT1受体的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化合物Ib对AngⅡ诱导的[ca2+];升高的拮抗作用.结果:化合物nb(0.1,0.5,2.5 μmol/L)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化合物Ib 剂量相关性的抑制125I-Ang lI与VSMCs上AT1受体的结合,IC50为0.96 nmol/L;化合物lb(O.1,0.5,2.5 μmol/L)对AngⅡ诱导的[Ca22+];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Ib可以抑制Angll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拮抗ATl受体,进而抑制AngII诱导的[Ca2+];升高效应. 对AngⅡ诱导的[ca2+];升高的拮抗作用.结果:化合物nb(0.1,0.5,2.5 μmol/L)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化合物Ib 剂量相关性的抑制125I-Ang lI与VSMCs上AT1受体 结合,IC50为0.96 nmol/L;化合物lb(O.1,0.5,2.5 μmol/L)对AngⅡ诱导的[Ca22+];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Ib可以抑制Angll诱导的VSM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规律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AngⅡ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AngⅡ对VSMCs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AngⅡ作用下VSM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VSMCs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AngⅡ在高浓度(10^-4mol/L)时,使VSMCs凋亡率增加:AngⅡ促使细胞周期由G0/G1向S/G2-M期转变,使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结论:AngⅡ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大剂量AngⅡ有诱导VSMCs凋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模型,实验分为三组:(1)AngⅡ组,(2)CsA AngⅡ组,(3)对照组。检测细胞增殖活度(MTT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免疫组化定量技术),细胞数目(直接计数法)的变化。结果:Ang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度(吸光度表示),PCNA表达水平(光密度值表示)和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CsA+Ang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度,PCNA表达水平和细胞数目较AngⅡ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环孢素A可显著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CaN活性,阻断CaN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yr61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ngⅡ组将1μmol/L AngⅡ加入平滑肌细胞培养基,共培养180 min;阿托伐他汀组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入10 μmol/L阿托伐他汀到培养基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各时点Cyr6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调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mRNA和蛋白表达,阿托伐他汀组与AngⅡ组相比抑制AngⅡ刺激的Cyr61蛋白表达,尤其在30 min时点更加明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抑制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的表达,为阿托伐他汀降脂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加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缬沙坦对培养的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 :取新生小牛胸主动脉采用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 ,分成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缬沙坦加AngⅡ组 ,干预后分别测定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量和计数迁移的细胞。结果 :AngⅡ (1μmol/L)作用 2 4h能使VSMC的3 H TdR的掺入量、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增多 ;与AngⅡ组相比 ,AngⅡ加用缬沙坦 (10 0 μmol/L)使3 H TdR的掺入量与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单用缬沙坦使3 H TdR的掺入量亦明显减少。结论 :AngⅡ对VSMC有促增殖、迁移作用 ,能被缬沙坦拮抗 ,而且缬沙坦在没有AngⅡ作用时亦能单独发挥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用Ang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平滑肌细胞的TRPC6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KF96365(TRPC通道阻断剂)和不同浓度的flufenamic acid(TRPC6激动剂)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在VSMC中TRPC6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很高.用SKF96365(10、50、100 μmol/L)阻断TRPC6通道后.经过72h的作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用flufenamic acid(10、20、40 μmol/L)激动TRPC6通道,经过24 h的作用促进了VSMC的增殖.结论 在AngⅡ诱导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TRPC6通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AngⅡ诱导VSMCs的表型转化,给予罗格列酮预处理后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微丝骨架,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γ、PKG Ⅰ α以及VSMCs收缩型标志因子(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PPAR-y抑制剂预处理后再给予罗格列酮刺激,Western blot检测PKG Ⅰ α和SM22α蛋白水平.结果 ①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可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迁移(P<0.05).②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AngⅡ诱导VSMCs微丝骨架的形成.③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AngⅡ诱导PKG Ⅰα和SM22α mRNA的下调作用(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罗格列酮(20 μmol/L)预处理后可抑制AngⅡ诱导PKG Ⅰ α和SM22α蛋白水平的下调作用(P< 0.05);PPAR-y抑制剂GW9662可减弱罗格列酮对PKG Ⅰα和SM22α的促表达作用(P<0.05).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y来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表型转化,激活PPAR-y可能通上调PKG Ⅰ α表达发挥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EGF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的信号通路。方法:以低血清培养的VSMCs作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划痕损伤实验和WesternBlotting技术,观察Wortmannin对EGF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干预后24h,EGF组VSMCs增殖、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同时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平行增高。而Wortmannin则明显抑制了VSMCs的增殖、迁移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EGF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紧张素Ⅱ(AngⅡ)及缬沙坦对培养的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取新生小牛胸主动脉采用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分成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缬沙坦加AngⅡ组,干预,分别测定^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量和计数迁移的细胞,结果:AngⅡ(1μmol/L)作用24h能使VSMC的^3H-TdR的掺入量,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增多;与AngⅡ组相比,AngⅡ加用缬沙坦(100μmol/L)使^3H-TdR的掺入量与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单用缬沙坦使^3H-TdR的掺入量亦明显减少,结论:AngⅡ对VSMC有促增殖,迁移作用,能被缬沙坦拮抗,而且缬沙坦在没有AngⅡ作用时亦能单独发挥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