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5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采取常规方式、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FDIP评分、FDIS评分)、面部神经功能Sunnybrook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综合疗法及单纯药物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药物与物理运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唐瑾 《中国医学创新》2023,(27):149-152
目的:探究及分析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及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面神经炎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及30 d后两组的Portmann评分及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状态,在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蒙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6例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蒙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探讨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3例,护理组患者联合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而对照组患者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Portmanm评分、痊愈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75.76%,护理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联合临床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在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缩减痊愈时间,改善Portmanm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患侧同调针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光山县中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为患侧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健患侧同调针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面神经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面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患侧同调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确切,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理想,且治疗后远期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针灸治疗同时服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解毒活络汤可明显缓解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病症。  相似文献   

7.
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87.5%,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钴胺片与醋酸泼尼松龙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南平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采取维生素+醋酸泼尼松龙治疗)及观察组(n=65,对照组基础上加甲钴胺片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免疫指标、面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改良面瘫评分量表、躯体功能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结论 在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时采取甲钴胺片与醋酸泼尼松龙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面神经的恢复,进而达到提高临床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小肌、颧大肌)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20.98±3.76)d,对照组为(24.36±4.37)d。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针灸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一周内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组病患的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辅以常规西医治疗及功能锻炼,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就采取针灸疗法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周围性神经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总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面瘫简易评分以及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面瘫简易评分与FNFI分别为(17.98±3.65)分、(0.92±0.31)分和(15.02±3.27)分、(0.71±0.2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生物陶瓷袋热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即针刺配合生物陶瓷袋组、对照组即针刺配合艾灸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有1例脱落。2组1次治疗时长皆以30 min为限,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暂停治疗1 d。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再次评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中重度面神经损伤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生物陶瓷袋热敷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对中重度面神经损伤恢复有比较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急性期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针挂针疗法,并辅以温和灸,对照组则不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各治疗7 d后,均改用常规针刺手法,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第21天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基于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21 d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21 d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的治疗方案,可恢复患侧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分期辩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针灸门诊收治的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分期辩证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House-Brackmann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痊愈率88.33%、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78.33%(P0.05);两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House-Brackmann评分、FDI量表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早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评估及护理。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2%(50/52);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8.5%(46/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给予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同时配合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易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在周围性面谈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周围性面谈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述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能够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应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都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综合性的行为护理,干预周期为7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行为护理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丁培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68-2269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64例,分别给予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与常规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3.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优势明显,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中西医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在口角斜、流涎型面瘫患者中的应用对其不良情绪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所造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指数、复发率分别为(0.6±0.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达到(66.8±2.4)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口角斜、流涎型面瘫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防止不良情绪的出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较对照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H-B分级得分、改善面神经功能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