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吲哚布芬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使用TCC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血管通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吲哚布芬。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TCC使用寿命、拔管原因、导管功能不良情况、导管首次血栓形成时间、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随访结束PLT计数及凝血功能、抗PLT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TCC中位使用寿命为72周,治疗组为92周,两组患者TCC使用寿命生存曲线存在差异(χ2=22.98,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导管功能不良率降低2.601/1 000导管日,血栓形成导致导管功能不良率降低2.683/1 000导管日,导管首次血栓形成时间延长(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PLT计数及凝血功能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吲哚布芬通过预防和减少血液透析患者TCC血栓形成,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且无明显不良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2例次TCC置入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记录导管的结局事件及发生时间,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采用Kaplan-Meier、Log-rank分析法对导管使用时间、导管通畅率、不同原发病的导管使用时间差异、不同置管部位的导管使用时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502例次患者中出现导管结局事件337例次,其中死亡159例次(47.2%),因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而拔管或换管分别为98(29.1%)、23例次(6.8%),因内瘘成熟而使用内瘘并拔管36例次(10.7%),其他原因21例次(6.2%)。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3.742±0.161)年,导管的中位使用时间为(4.342±0.454)年。置管后1、2、3、4和5年,导管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1.7%、61.5%、53.2%和32.7%,导管的累计(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9.7%、75.9%、67.6%、64.4%、44.6%。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慢性肾小球肾炎者、高血压肾病者的导管使用时间依次为(4.327±0.278)、(3...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增加、疾病谱的变化、透析龄的延长及导管的广泛使用,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所 致 的 上 腔 静 脉 综 合 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逐渐增多[1]。SVCS 的首要原因是肿 瘤 ,但 中 心 静 脉 导 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引起的SVCS由过去的5%~10%升至40%,其中约 70%为血液透析患者[2]。SVCS 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呼吸困难,颜面部、上肢、胸部淤血水肿,严重者可出现缺氧、颅内高压,进而危及生命[3]。治疗方式包括解除上腔静脉外部压迫、松解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旁路手术、球囊扩张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联合氯吡格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带涤纶套留置导管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使用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常规行每月1次尿激酶封管,采取随机分组前瞻性对照研究,A组6例,继续每月1次尿激酶封管,10 000 U/ml;B组7例,在A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C组7例,在B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0.96g,每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3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首次透析时需尿激酶干预的时间、3个月内尿激酶溶栓次数、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为31.4‰,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为(23.4±14.2)天,溶栓7次;B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为19.2‰,首次尿激酶干二预时间为(37.2±13.8)天,溶栓4次;C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为11.5‰,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54.5±5.50)天,溶栓2次.上述指标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片联合氯吡格雷片用于血液透析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可显著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贫血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 47例 MDH伴贫血患者的年龄、血压、血常规、超声心动图资料 ,治疗后 ,按照 Hb水平是否达到 90 g/L分为两组 ,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两组之间比较 ,观察贫血的改善与否对血透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贫血和高血压是引起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左房内径 (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均与血红蛋白浓度 (Hb)和红细胞压积 (Hct)呈明显负相关 (P<0 .0 5)。治疗后 ,36例患者 Hb>90 g/L,1 1例 Hb<90 g/L。两组之间比较 ,>90 g/L组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明显改善 ,>90 g/L组自身前后比较 ,心脏结构及功能也明显改善 ;<90 g/L组心脏结构及功能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结论 贫血可以导致 MHD患者心脏肥大 ,心腔扩大 ,静息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受损而收缩功能代偿尚好。贫血改善有助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同等剂量国产替格瑞洛(泰仪)与进口替格瑞洛(倍林达)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近1月未服用过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患者随机被分为泰仪组(试验)(泰仪180 mg负荷剂量,之后90 mg,2次/d)和倍林达组(对照)(倍林达180 mg负荷剂量,之后90 mg,2次/d),共纳入患者20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无论入院前是否服用过阿司匹林,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均随访1个月。患者分别于服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后2 h和服用第4次药物后8 h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以评估国产和进口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结果 根据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林达组和泰仪组不敏感(无效)的比例为3(3.0%)和4(4.0%);临床起效(药物起效和较好抑制)的比例为97(97.0%)和96(96.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第4次服药8 h后倍林达组和泰仪组不敏感(无效)的比例为5(5.0%)和3(3.0%),临床起效(药物起效和较好抑制)的比例为85(85.0%)和84(84.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方法 46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经撕脱鞘方法置管)、B组(经颈外静脉入路置管)和C组(非撕脱鞘方式置管).观察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B、C两组与经典撕脱鞘方法置管相对比.结果 经典撕脱鞘置管患者均一次性成功,但术中出血量多于另外两组.术后3组均表现为皮下隧道渗血.3组患者透析中静脉压、血流量及Kt/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撕脱鞘方式置入导管寿命低于经撕脱鞘置管(P<0.05).B、C两组患者手术总失败率(24.14%)高于经典撕脱鞘方式置管患者(P<0.05).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空军第986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75岁老年ACS合并CRI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45 mg/次,2次/d,n=52)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90 mg/次,2次/d,n=96),口服药物3 d后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比较2组患者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和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标准剂量组患者ADP诱导的IPA高于低剂量替格瑞洛组患者[(83. 4±2. 5)%vs(67. 3±4. 7)%,P=0. 043],但2组IPA50%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5%(7/52) vs 5. 2%(5/96),P=0. 219]。2组患者12个月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2%(10/52) vs 13. 5(13/96),P=0. 476]。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9. 6%(5/52) vs 24. 0%(23/96),P=0. 033]。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相比同样可发挥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且降低出血事件风险,可更好地平衡缺血与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坎地沙坦酯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使用坎地沙坦酯8mg/d,观察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射血分数。结果研究组心功能明显好转,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坎地沙坦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格瑞洛应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高血脂症患者1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而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持续12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记录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干预12周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TC、HDL-C、LDL-C、TG以及血清中Hcy、hs-CRP和VEGF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HDL-C、LDL-C、TG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中Hcy、hs-CR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VEGF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cy、hs-CRP水平显著下降,而VEGF的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控制冠心病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血清中Hcy、hs-CRP的含量,提高VEGF的表达水平,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48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32例,非糖尿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75 mg,1次/d。将248例患者随机分成替格瑞洛(45 mg,2次/d)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24例,替格瑞洛组糖尿病患者72例,安慰剂组糖尿病患者60例,至少随访12个月,有8例因无法坚持服用替格瑞洛脱落,随访率为96.77%。主要的有效终点事件包括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梗死),主要的安全终点是心肌梗死中溶栓大出血,其他的包括颅内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替格瑞洛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发生率显著降低。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更高。在糖尿病患者中,替格瑞洛使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TIMI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并未明显增加。结论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小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CHD)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3年112月收集该院CHD合并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98例,予联合应用替格瑞洛30 d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CHD合并AR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30 d后血小板聚集率采用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AA)诱导均明显下降(ADP:79.2%±8.1%vs 58.2%±11.9%,t=6.241,P=0.011;AA:41.1%±12.3%vs 21.3%±9.7%,t=4.222,P=0.032)。合并AR的CHD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有效率为73.5%(72/98),其中治疗有效者男性比、体重指数(BMI)、吸烟等与治疗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者应用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7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划分2组,对照组患者选择西洛他唑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替格瑞洛治疗,每组35例,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凝血功能均差于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4%,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TIMI分级、心肌灌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与术后ST段回落高于75%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有助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无复流发生率,能够明显减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特点。方法 以超声心动图检查64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老年患者17例、非老年患者47例)的LVDd、LVDd、LVDs、IVST、LVPWT及FS、EF、E/A和Ei/Ai。结果(1)与对照组比,两组透析患者的LVDd、LDs、LVST、LVPWT均有显著差异;而非老年组与老年组比,LVDd、LVDs有显著差异。老年组左室肥厚发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4.03%/89.36%)。(2)与对照组比,两组血透患者FS、EF、E/A、Ei/Ai均有明显降低,而老年组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58.81%/23.49%)。左心室好张功能障碍发病率也高于非老年组(52.94%/17.02%)。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心脏具有结构改变相对轻,功能改变相对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e GFR<30 ml/min·1.73 m2)102例,分为替格瑞洛组(90 mg 2/d,n=42)和氯吡格雷组(75 mg,1/d,n=60),追踪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总体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64);替格瑞洛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36)。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伴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在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无法降低心脏不良事件,且有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