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轻度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化疗后有轻度肝损伤的4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患者化疗后静脉输注舒肝宁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对照组20例,未静脉输注舒肝宁注射液,采用常规口服保肝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疗效差别。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显著低于治疗前,其疗效和肝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轻度肝损伤疗效明显,具有较强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及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3例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即化疗前、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半年使用抗病毒治疗(试验组),107例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化疗,63例(42.0%)出现肝损伤,其中肝脏不良反应分级:Ⅰ度13例(8.7%)、Ⅱ度29例(19.3%)、Ⅲ度15例(10.0%)、Ⅳ度6例(4.0%),2组肝损伤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8,P=0.001)。试验组肝损伤发生率为18.6%(8例),比对照组51.4%(55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64,P0.00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乙型肝炎六项状态、HBV定量、是否使用激素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其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这4项指标均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唯一保护性因素。结论 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血液科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治疗上仍以化疗为主,患者需要接受反复全身化疗才能得到有效的长期生存.化疗过程中,由于身体状况较差,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及化疗药物本身的原因,常出现急、慢性肝损伤,在化疗中常规应用保肝药物已经成为血液科医师共识.目前市面上各种类型的保肝药物较多,近年来一种由银耳孢子经深层发酵产生的峰龄复合多糖-切尔(银耳孢糖肠溶胶囊,下称切尔)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观察它在防治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急慢性肝损伤的疗效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丙硫氧嘧啶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an XL  Bai Y  Dai WX  Jin ZM  Zeng ZP  Guo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442-446
目的 探讨丙硫氧嘧啶 (PTU)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过程中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PTU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肝损伤恢复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U导致症状性肝损伤 12例 ,占同期因甲亢住院患者的 1 3%(12 /914 ) ,男 1例 ,女 11例 ,年龄 (30± 9)岁 ,肝损伤出现在服药后 (36± 18)d ,临床表现为腹胀、乏力、恶心、尿色黄等 ,肝功异常的峰值分别为 :ALT (5 31 7± 35 2 0 ) 11314 2 5U/L、血清碱性磷酸酶 (183±97) 84 35 4U/L、总胆红素 [(中位数 )范围 ]6 7 6 (17 15 6 7 7) μmol/L、直接胆红素 4 7 9(5 6 2 71 0 ) μmol/L ;损伤类型中肝细胞性占 6 6 7%、混合性占 2 5 0 %、胆汁淤积性占 8 3% ,肝损伤时PTU服用剂量为15 0~ 30 0mg/d ;停用PTU及治疗后 ,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14~ 14 0d。症状性肝损伤、亚临床性肝损伤和无肝损伤 3组比较 ,既往有抗甲状腺药不良反应史者 ,损伤组显著多于无肝损伤发生组 ,PTU的起始剂量也显著低于无肝损伤组 ,治疗前ALT异常者亚临床性肝损伤组显著高于其他 2组。结论 PTU引起症状性肝损伤多发生于治疗初始阶段 ,以肝细胞性肝损伤多见 ,临床过程相对良性 ,停药、保肝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肝功能可恢  相似文献   

5.
《肝脏》2020,(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中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2月20日收治的NCP确诊病例38例的一般情况、肝功能、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肝损伤组和肝功能正常组、重症组和非重症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60.5%),女性15例(39.5%);年龄25~90岁,平均(49.9±13.4)岁;12例合并基础疾病,肝损伤组13例(34.2%),合并基础疾病者5例(38.5%),高于肝功能正常组(7/25=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12例(31.6%),最高可达298 U/L;AST升高6例(15.8%),最高可达126 U/L;TBil升高3例(7.9%),最高可达49.6μmol/L。肝损伤程度均较轻,予适当保肝治疗后均好转。13例肝损伤患者中,入院时即有肝损伤1例(7.7%),入院10 d内出现肝损伤3例(23.1%),入院10 d后出现肝损伤9例(69.2%)。肝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的CRP升高比例、铁蛋白升高比例均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IL-6升高比例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肝损伤5例(50.0%),高于非重症组(8/2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Alb低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患者合并肝损伤发生率为34.2%,以ALT升高为主,损伤程度较轻,多发生于入院10 d之后。淋巴细胞减少和IL-6升高与肝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重症组肝损伤发生率更高,且肝功能水平明显差于非重症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姚祖培教授验方疏肝健脾方对化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治疗组化疗时予疏肝健脾方煎剂口服;对照组化疗时不予预防性保肝用药。[结果]治疗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3.0%,对照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18.2%,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疗的同时给予中药疏肝健脾方口服可以有效地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中西医结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力群  林文  陈魁  陈依期 《肝脏》2011,16(6):474-475
随着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特别中老年患者增加,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化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生存率,延长无病生存期,但大多数化疗药物均要经过肝脏代谢,因此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化疗药物引起的DILI占其总发病率的20%~25%,是DILI第二大常见原因。化疗后肝损伤不仅可能导致治疗延迟而影响化疗疗效,而且DILI后再治疗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记录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超声检查声像图的变化情况。对药物性肝损伤进行诊断、分型及程度判定,分析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情况对肝脏损伤程度及治疗转归的影响。将治疗前后的生化检测指标及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依据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病例分为轻度肝损伤17例(29.3%)、中度肝损伤27例(46.6%)、重度肝损伤14例(24.1%)。超声声像图显示,轻度肝损伤患者无明显改变;中度肝损伤患者肝脏发生器质性变化,且合并胆囊壁水肿及部分患者出现腹腔积液;重度肝损伤患者肝脏器质性损伤进一步加重,且均合并腹腔积液。治疗后,超声复查结果显示,中度肝损伤肝脏的病理学改变是可逆的;部分重度肝损伤患者生化指标提示肝功能好转,甚至部分患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对于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可优化治疗方案,还可准确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癌TACE中化疗与栓塞的并用与否对肿瘤抑制和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HCC患者接受化疗灌注(A组30例)、栓塞(B组29例)或化疗栓塞(C组93例)后1天和4天,AFP下降及肝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 (1)AFP下降人数,B组(56.5%,78.3%)和C组(67%,80.7%)显著大于A组(25%,25%)(P<0.001).(2)肝功能异常人数增幅表现为:TBil,A、C组明显高于B组(P<0.001).ALT及ALB,B、C组明显大于A组(P<0.005).PA,C组明显高于A、B组(P<0.005).结论 TACE对肿瘤的抑制主要归功于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作用;加用肝动脉化疗灌注后,肝损伤的增加明显大于对肿瘤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住院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化疗后影响。方法:对20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液系统疾病及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分组,以200例同期体检人员为对照,统计总体乙肝病毒感染率及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淋巴瘤组HBsAg阳性率为22.95%,与体检组及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异常发生率HBV感染组为14.67%,HBV未感染组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HB-sAg阴性HBeAb、HBcAb阳性组为51.28%,HBV未感染组为22.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中HBV感染率明显增高。对予HBsAg阳性患者,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并加强护肝治疗能有效降低HBV-DNA激活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HBsAg阴性而HBeAb、HbcAb阳性患者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检测HBV-DNA,加强护肝治疗强度,定期监测HBV-DNA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HBV携带者中结核杆菌(TB)感染者抗-TB治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方法105例结核杆菌(TB)感染者,其中HBV携带者45例,非HBV携带者60例,均进行抗-TB治疗6mo~8mo;前2mo四联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后4mo~6mo两联用药,异烟肼和利福平.男选择60例HBV携带者,无结核杆菌感染,未用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检查肝功能、HBV标记物、腹部B超检查,HBV标记物阳性的,进行HBVDNA滴度测定.治疗后,每2wk~4wk复查上述指标肝功能异常者,再复查1次,谷丙转氨酶(ALT)仍高于正常上限1.5倍以上者作为观察对象,部分做肝穿刺行组织学检查.肝功能异常者,ALT≥3倍正常值的,暂停用抗-TB治疗,其中HBVDNA滴度高于1000ng/L的,给予拉米扶啶治疗加保肝治疗,其余的仅给予保肝治疗.结果结核杆菌(TB)感染者合并HBV携带者(A组)、TB感染者不合并HBV携带者(B组)、单纯HBV携带者(C组)肝功能异常者发生率分别为44.4%,13.3%,16.6%;发病年龄A组较B组年轻,P<0.05;e抗原转阴率,A组为20%,C组为10%;HBVDNA滴度增高时易出现肝功能异常;A组肝组织损伤较B,C两组严重;给予拉米扶啶治疗的10例患者肝功能正常后,再给予抗-TB治疗仅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结论HBV感染可增加抗-TB药物治疗的肝毒性,尤其在HBVDNA滴度较高时(>1000ng/L),加用抑制HBV复制的药物可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抗-TB治疗后HBeAg转阴率略增加,可能与肝细胞损伤后病毒ccDNA负荷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恩替卡韦联合愈肝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雅安市人民医院的乙型肝炎相关中晚期肝癌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及愈肝颗粒,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疗程均为3月,两组患者给予的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及辅助保肝药物一致,且每1月复查肝功能及凝血功能、HBV DNA含量、肿瘤标志物及上腹部增强CT,进行疗效及主观症状评价。结果:两组各指标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35%,差异显著(χ~2=5.54,P=0.19);观察组KPS评分、ALT、AST、Alb、PT、APTT、INR比值、HBV DNA及AFP含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肝功能、凝血指标、HBV DNA及AFP均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肝功能、凝血功能障碍有所加重(P0.05),HBV DNA治疗前、后明显下降(P0.05),但AFP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愈肝颗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中晚期肝癌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并抑制HBV病毒复制,有进一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甲状腺和肝脏在健康和疾病方面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甲状腺激素(TH)调节包括肝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基础代谢率,对机体各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肝脏反过来代谢TH并调节其内分泌作用[1]。甲状腺疾病经常出现肝脏生化检测异常,虽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存在患者发生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功能衰竭情况。肝功能障碍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元)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为37%~78%[2],抗甲状腺药物(ATD)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病率为0.03%~0.5%[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1998~2018年国内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为关键词,检索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中文文献数据库我国DILI相关原始病例≥10例的文献。对DILI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史、用药种类、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和预后等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471篇相关文献,共计53 317例DILI患者,其中男26 641例(49.97%),女26 676例(50.03%),男女比为1∶1;366篇文献报道了平均年龄,其中327篇文献报道患者平均年龄40岁。既往有饮酒史的患者291例,过敏史患者186例。排名前5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抗结核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292篇文献记录了35 163例DILI患者的临床分型,其中肝细胞损伤型21 061例(59.90%)、胆汁淤积型7 271例(20.68%)、混合型6 831例(19.42%)。共有117篇(25 095例)文献报道了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10 377例)、黄疸(9 722例)、纳差(8 569例)、腹胀腹痛(3 919例)、恶心(3 717例)。共40篇(4 420例)文献记录了基础病史,包括感染性疾病、性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关节等17种疾病。385篇文献记录了41 362例患者的预后信息,其中治愈22 354例(54.04%)、好转15 827例(38.26%)、无效或出院2 415例(5.84%)、死亡766例(1.8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女比例相当,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中药是引起我国DILI最主要的原因,抗结核药和抗微生物药紧随其后;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多见,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仅有肝功能异常;基础病史以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疾病多见;治愈及好转率92.31%,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及时发现并停用可疑药物,给予保肝抗炎等综合治疗是DILI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抗癌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因细胞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药物性肝炎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化疗进程,还可导致原发病恶化,因此加强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肝脏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6月-12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44例,并与同期单纯化疗43例的相关指标作对照分析,探讨GSH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的特征及其与肝脏合并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allo-HSC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集其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数据,观察其对造血重建、移植相关肝脏并发症、生存和移植相关死亡的影响。结果 196例患者中,38例移植前存在肝功能异常,159例预处理期间发生肝功能异常,28例(17.6%)出现3度肝损害,无4度肝损害出现。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对造血重建时间、肝静脉阻塞病(HVOD)、肝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无显著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2)、移植前疾病状态高危(P=0.003)、移植前AST(P=0.019)和TBil水平升高(P=0.015)、Ⅲ~Ⅳ度肝脏aGVHD(P=0.000)和HVOD(P=0.000)是影响总生存(OS)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为高危(P=0.002)、Ⅲ~Ⅳ度肝脏aGVHD(P=0.000)是影响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移植相关死亡(T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2和0.000),而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对OS率和TRM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1~2度肝功能异常患者,在密切监测肝功能、充分保肝治疗及积极预防HVOD基础上,可考虑进行allo-HSCT。
     相似文献   

17.
田涛  谢红东  李爽 《肝脏》2016,(3):194-196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采取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后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依照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筛选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共3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0月第36卷第10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提出几点方案对32例病例进行分组[1],分为治疗A、B、C组,并根据专家组提出三点再次给药建议方案,了解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治疗A组筛选出10例:单纯转氨酶增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筛选出18例:转氨酶增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C组筛选出4例,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观察3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再发率。结果 (1)1150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筛选出病例共32例,发生率2.78%。(2)A组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20%,B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33.3%,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100%;总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18.75%,利福平12.5%,异烟肼6.25%,乙胺丁醇0%,链霉素3.125%。结论 (1)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接近文献相关报道2.55%[1];(2)3组再次给药方案中,以A组发生率最少,其次为B组,C组发生率最高;A、B组为安全、有效的再次给药方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而C组方案发生率高建议不作为推荐;(3)各种抗结核药物中以吡嗪酰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在其后,建议最好少选择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改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代替,减少再次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损伤的效果。方法 66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均行TACE治疗。TACE治疗前2天,对照组开始接受谷胱甘肽等药物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930 mg/d。在药物治疗前和TACE治疗后第3天检测2组患者的TBIL、前白蛋白、ALT和AST水平。结果治疗组经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TBIL、ALT和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PLC患者TACE相关性肝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春梅  张建  李建新  黄莹  沈煜 《山东医药》2011,51(52):46-47
目的了解老年危重患者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中对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使用,减少其肝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心血管外科监护病房2005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氟康唑患者39例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2例(27.9%),其中氟康唑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2例(5.1%),1例保肝治疗后正常,不需停药;另1例保肝治疗和减低剂量后肝功能好转但仍高,停药后肝功能恢复。其余10例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为开胸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重度感染或多器官衰竭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或在氟康唑应用前已出现,与氟康唑无关。结论氟康唑导致肝功能损害较少见,但需密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5,(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破裂出血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PHCC破裂出血患者278例,经影像学诊断、TNM分期和Child-pugh分级确认PHCC患者肝癌类型。所有患者行栓塞术,栓塞球为以多柔吡星、表柔比星或顺铂为主的肿瘤化疗药物及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或以碘化油为主的栓塞剂。按照患者肿瘤情况决定使用栓塞球的大小和栓塞剂及化疗药物的剂量。栓塞术成功后,再行DSA检查,栓塞术后给予补液、抗生素、保肝及对症处理。结果栓塞术后1周患者的血压由(56.32±8.32)/(87.44±10.32)mmHg升高到(71.64±7.61)/(120.36±11.26)mmHg正常水平,血红蛋白由(53.87±12.63)g/L升高到(89.68±10.74)g/L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2个月后患者肿瘤病灶由(18.42±2.91)cm减小到(6.56±3.10)cm,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由治疗前的(467.43±164.38)μg/mL降低到治疗后的(389.55±143.35)μ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术后无出血死亡患者,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反应、肝功能不全、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处理后,情况均缓解。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6个月的生存率为81.29%(226例),1年的生存率为56.12%(156例)。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临床观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