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脾胃病病机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天士在诊治脾胃病中提出“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之辨治要点.以寒热、虚实、升降、润燥4个方面,贯穿辨证用药全程,既简明扼要,又提纲挈领,笔者试加以阐述和探讨,以推广应用于临床.1寒热失调错杂互见 寒热失调是引起脾胃病的重要病理变化,病变中又可见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如《灵枢·小针解》云:“寒热不适,饮食不节,清生于肠胃.《灵枢·师传》云:“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是心饥.脐以上皮热;……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胀痛”.故胃肠之热由六淫之邪人肠胃化热,或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2.
浅谈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间有两经或数经交会的腧穴。据统计,全身共有104穴。《灵枢·寒热病》篇中称“关元”为“三结交”,是对交会穴的最早记载。现存著作中全面记载交会穴的,以《甲乙经》为最早。后世医书有些补充,但有分歧。现代针灸医书中对交会穴数目的记载也不统一。交会穴在临床医疗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针灸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瘦燕氏曰:“可以说会穴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和针  相似文献   

3.
神阙穴拔罐调气作用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神阙穴调气的认识(1)从穴位命名来看 :神阙 ,首见于《内经》 ,在《素问·穴论》云“齐通脐 ,当脐之中 ,神阙穴也” ;《针灸甲乙经》称“脐中” ;在《针灸铜人》名“气合” ;《针灸大成》名“气舍” ,说明神阙穴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2 )从与脏腑经络的联系来看 :神阙穴为生命之根 ,先天之结蒂 ,后天之气舍 ,介于中下焦之间与脾胃肾相邻 ,又是肾间动气所处 ,故神阙穴与诸经联系密切。《灵枢·营气》云 :“肝的支脉……是督脉也……络阴器 ,上过毛中 ,入脐中……” ;《灵枢·经筋》云 :“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 ,“手少阴之筋……循…  相似文献   

4.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5.
《内经》有关辨证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方法也很灵活。这里主要谈谈八纲辨证问题。“八纲”一词虽非出于《内经》,但在事实上却早已把阴阳、内外、寒热、虚实作为识别证候的纲领而加以运用了。一、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说,阴阳是辨证的最基本的纲领。《内经》辨阴阳,包括病变部位之在阴在阳及人体阴阳盛衰的病理变化之属阴属阳。《灵枢·终始》曰:“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灵枢·寿天刚柔》曰:“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  相似文献   

6.
语出《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很显然这是给腧穴下的定义。《灵枢·小针解》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节”,骨节;“节之交”,关节的间隙,“会”,气血汇聚处,即腧穴。其意说明腧穴所在之处,  相似文献   

7.
八脉名称最早散见于《黄帝内经》一书。诸如《素问·骨空论》、《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痿论》、《素问·刺腰痛篇》、《灵枢·经脉》、《灵枢·营气》、《灵枢·五音五味》、《灵枢·逆顺肥瘦》、《灵枢·经别》、《灵枢·动输》、《灵枢·脉度》、《灵枢·寒热》、《灵枢·大惑论》等篇章,均分别记载了八脉,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奇经八脉作为完整  相似文献   

8.
从五脏辨治阳萎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萎 ,是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症 ,主要指阳事不举 ,或临房举而不坚 ,或触而萎软之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称之为“阴萎”历代医家多责之“肾虚”所致。明·张景岳改称为“阳萎” ,并在《景岳全书》卷 32中首次将阳萎作为杂证中一个独立的病列出 ,从而完成阳萎辨证论治较为完整的框架。《黄帝内经》认为其病因尚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足厥阴肝经因伤于寒或伤于房劳所致 《灵枢·筋脉第十三》曰 :“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 ,结于阴器 ,络诸筋……伤于内则不起 ,伤于寒则阴缩入” ;②突受惊恐 即《灵枢·本神》所言“恐惧不解则伤精 ,…  相似文献   

9.
陈金德 《光明中医》2002,17(5):11-12
风邪 ,是中风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中风之病 ,风从何来 ?是外风侵袭 ,还是内风自生为害 ,临证应予明辨。1 明辨外风治中风《素问·风论》 :“风之伤人也 ,或为寒热 ,或为热中 ,或为寒中 ,或为疠风 ,或为偏枯……风气藏于皮肤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亦为脏腑之风 ,各入其门户所中 ,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风者百病之长也 ,至其变化 ,乃为他病也 ,然致有风气也。”《灵枢·九宫八风》 :“圣人避风 ,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 ,则为击仆偏枯矣。”《灵枢·岁露论》 :…  相似文献   

10.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脾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关于“后沃沫”含义至今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大便下冷沫;一认为涎沫从口中出。持第一种意见的如隋·杨上善《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注:“大便沃冷沫也”。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亦言是脾气不下疏而后沃沫;近人陈璧琉等合编的《灵枢经白话解》及河北医学院的《灵枢经  相似文献   

11.
《灵枢·百病始生》篇(下称《百病》)是《内经》中系统论述病因、病机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时邪正关系的重要篇章。篇中亦详尽地阐明了“积聚”的生成因素,病机和症状,余根据《百病》篇所论,探讨分析“积聚”的生成,主要具有以下三个重要因素。一、得寒乃生“积聚”一症首见于《灵枢·五变》篇,其曰“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内经》中“肾主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主外一说 ,出自《灵枢·师传》篇 ,其曰 :“肾者主为外”。《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 :“肾为之主外”。二者文字略有差异 ,但主要意义即“肾主外”。对以上两句经文的“外”字 ,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河北医学院编著的《灵枢经校释》注释 :“《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外作水” ;郭蔼春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注释 :“外是水的误字 ,应据《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改”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五十八》注 :“心总五脏六腑 ,为精神之主 ,……肾主骨而成立其形体 ,故为心之主外也。”笔者认为 ,肾主外是正确的。“外”不应改为“水”…  相似文献   

13.
运用耳廓诊断疾病是祖国医学诊断方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许多记载。《灵枢》中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灵枢·本脏》篇中还指出:“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灵枢·口问篇》中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五脏所主病证蕴于内,必形色见于外。”从而可见触诊耳穴推断子宫肌瘤是有所依据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上病下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上病下取”源于《内经》。属于《内经》中的“远道刺”(九刺中的一种 )。如《灵枢·官针》篇说 :“远道刺者 ,病在上取之下 ,刺府俞也。”这是指病在上部头面、躯干而取下肢穴位的方法。《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明确指出 :“刺府俞治府病。”这是治疗六腑病的配穴方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 :“合治内府。”具体指出了治疗六腑病时可以取六腑的“合穴” ,认识到合穴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作用。由于疾病的部位同针刺穴位相隔较远。所以称“远道刺”———即“上病下取”。“上病下取”是诊治疾病的一种配穴方法。当疾病表现的症…  相似文献   

15.
“黄疸”之名,由来已久,古亦称黄疽、黄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记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指出:“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可见,当时已认识到,黄疸所必备的三个主症即目黄、肤黄、小便黄。而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湿热相交,民当病疸”。这里概括地说明了黄疸的病因病理与湿热搏结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施行针刺疗法时,为了确保疗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一些事项引起注意。《灵枢·九针十二原》:“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这都指出了针刺不当,非但不能使病痛向愈,反而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内经》也提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原则与方法。如《灵枢·五禁》:“何谓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灵枢·逆顺》:“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这又清楚地指出对某些病症的有  相似文献   

17.
外科病与经络的关系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22430)朱鸿操经络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与阴阳、五行、卫气营血学说并行,运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之中。《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灵枢·本脏》篇...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内经》失眠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瞑”、“不得卧”等,对其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而精辟,分散于《灵枢·大惑论}、《灵枢·邪客)}、《灵枢·营卫生会》等十余篇文献中,现对其总结、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1.1阳不交阴是失眠总的病机《内经)}在讨论睡眠的机理时,很重视其与卫气的密切关系。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即说明卫气昼行于阳经,夜行于明经,行于阳人则晤,行于阴人则寐。《灵枢·口问》则更加明确地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而且卫气对…  相似文献   

19.
脾胃生理病理与寒热错杂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1〕。包括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肝热脾寒、胃热肠寒、胃热脾寒等。是机体脏腑阴阳失维的结果。属于《灵枢·根结》所说明“阴阳相错”。由于脾与胃在生理上相反相成和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胃病寒热错杂证较多见。据统计寒热...  相似文献   

20.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均可归纳为祖国医学的积聚、疒徵 瘕范围进行辨证论治。《金匮要略》中说“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诸病源侯论·疒徵 瘕候》中说 :“疒徵 瘕者 ,皆由寒温不调 ,饮食不化 ,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 ,直名为疒徵 ……”。《素问·骨空论》中说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疒徵 瘕”。《灵枢·水胀篇》中说 :“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杯子 ,月事不以时下”,《诸病源候论》中说 :“八瘕者 ,皆胞胎生产 ,月水往来 ,血脉精气不调之所生也。”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