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足月低体重儿指胎龄≥37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低体重儿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甚至远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其围产儿死亡率也较正常体重儿高。因此了解低体重儿及其预后,并积极采取措施给予防治,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1985年1月~1989年12月间分娩的足月低体重儿4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使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对低体重儿进行初步的了解,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研究证实低体重儿是围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且部分低体重儿日后常出现低智及生长发育障碍,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就14年来我院分娩的低体重儿做了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989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 日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孕 28周至生后 7天)共10 058例,出生体重 <2 500g的围产儿为低体重儿,1 000~1 500kg为极低体重儿。同时分析了上述围产儿死亡原因、孕龄及并发症等因素对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及死亡的影响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3.
低体重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部分低体重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出现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因此,低体重儿问题日趋重视。本文对我院近4年出生的520例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与低体重儿发生有关的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334例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2006年334例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提高产科早产预防和医疗水平.方法 比较早产组334例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334例,分析早产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臀位、多胎妊娠是早产的重要因素.早产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增加.结论 早产使围产儿窒息和死亡率增加.加强早产预测可望降低早产的发生,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8年4月至1990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 资料与结果 收集我院1988年4月至1990年11月围产儿在案病例共4962人(即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体重达1000克),围产儿死亡数为127例,死亡率为25.5‰,将死亡儿全部尸解,尸解率为100%,并将可疑病灶组织送病理科检验20例,病检率为15.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病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4‰,7年间年围产儿死亡率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7 d内新生儿死亡26例。2孕产妇25岁及35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出生体重2 500 g围产儿死亡率为4.32%是正常体重儿的33.23倍。3在7 d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医源性早产中,出生缺陷和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为主要因素(各占11.54%)。4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5围产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孕妇接受产检次数。本市居民组平均产检次数为(8.53±2.67)次,外来居民组为(5.84±4.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预防并积极干预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助产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低体重儿已逐渐上升成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且远期影响部分低体重儿长大后出现智力及躯体发育障碍,因此低体重儿问题已引起妇幼工作者关注,如何降低低体重儿出生率已是围产保健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蚌埠市6所医院妇产科1992年分娩6025例围产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蚌埠市低体重儿基本状况及了解  相似文献   

9.
从1983~1996年,我院发生围产儿死亡203例,本文重点对围产儿死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1983~1996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为围产儿标准、死因分类参照第一次全国围产新生儿学术会议的分类法。2结果2.1因产儿病死率14年来我院分娩产妇12312人,双胎妊娠86例,出生围产地12598例,围产儿死亡203例,围产儿病死率1637%,围产儿死亡构成为死胎40例,占19.70%;死产58例,占28.57%;新生儿死亡105例,占51.72%。将14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对比(…  相似文献   

10.
低出生体重儿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出生体重儿(<250克)是围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了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我们对1993~1996年,四年间桐乡市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3~1996年间分娩,具有完整资料的31717例孕产妇及孕满2U周的全部围产儿31932例。  相似文献   

11.
153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我市围产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 1996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 5年间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全部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数。1.2 测量方法 所有新生儿体重均在出生后 30 min内用婴儿磅秤测量。1.3 诊断标准 按孕满 2 8w正常体重标准差采用我国 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的数值 ,以小于孕龄(周 )正常体重的第 10百分位数为低体重儿的诊断标准。2 结果2 .1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1996~ 2 0 0 0年我院分娩围产儿总数 2 787例 ,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12.
李淑芳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538-1538
目前低体重儿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且部分低体重儿日后出现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障碍,应引起重视。作者对133例低体重儿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围产儿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医院建立围产儿死亡监测网、执行围产儿死亡报告、讨论、评审制度。对1999年9月~2004年2月在本院死亡经评审认为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围产儿7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围产儿中,死胎55例,7 d内死亡新生儿15例。造成死胎原因以脐带因素为首位,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早产低体重。有15例死胎孕妇从未做过孕期检查。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和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为孕28周~产后7天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调查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出生围产儿16602例;出生缺陷儿308例,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5‰;围产儿死亡23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4.28‰;在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中,出生缺陷呈逐渐上升趋势,平均为46.41%。结论: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出生体重过低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降低低体重儿出生率。本文通过对119例出生低体重儿母婴情况临床分析,探讨发病因素。造成出生体重过低的原因有早产、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畸形儿及造成胎盘功能不全的各种因素。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对于危险因素应早发现,早治疗,以便减少低体重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6.
某地2002-2009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地近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类型及变化情况,为制定恰当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02-2009年在我院就诊并分娩的孕28周以上围产儿19715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并确诊出生缺陷儿143例,发生率为0.73%;缺陷儿死亡52例,占总围产儿死亡的44.83%;农村出生缺陷率多于城镇;孕母年龄35岁或20岁时,出生缺陷率明显增加。结论加强围产期管理,转变出生缺陷干预模式,可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7.
围产儿病死率已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为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出预防保健措施,现对我县近三年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如下: 资料统计与分析 1.围产儿病死率:1990年1月1日~1992年12月31日三年,我县共分娩围产儿13882例,死亡210例,围产儿病死率15.13‰,〔表1〕。其中农民职业139例,占91.9%;其他职业17例,占8.1%。 2.围产儿病死率与胎数的关系:单胎13970例,围产儿死亡204例,其病死率为14.60‰,双胎92例,死亡6例,双胎围产儿病死率65.76‰,是单胎的4.4倍(u=10.185,P<0.01)。双胎多数为不足月低体重儿,因发育未成熟,并发症多,故病死率高。 3.围产儿病死率与胎儿体重的关系:围产儿病  相似文献   

18.
王福玲 《现代保健》2008,(31):42-42
低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样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的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儿。低出生体重儿极易合并其它并发症而导致婴儿死亡。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直接影响低体重儿预后。我院从2000~2007年共收治38例低体重儿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1年围产儿死亡率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3年1月~199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逐年死亡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在23 860例围产儿中,死亡684例,总死亡率为28.67‰。其构成比为:死胎占首位(45.76%),其次为早期新生儿死亡(44.00%)。城乡比较,农村的死胎率、死产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城市的3.2、2.7和2.0倍。三类围产儿逐年死亡率动态图像并非呈线性相关。前后期比较,死胎率后期比前期上升5.01‰,是造成后期围产儿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双胎、早产、足月、正常体重、异常胎位、自然分娩儿死亡率后期比前期均有所下降,但低体重、手术产、妊娠并发症分娩儿死亡率仍较高。分析结果表明:围产儿死亡率的变迁与社会因素、管理制度改革、医疗护理水平、围产儿的构成类别变化有关。因此只有重点加强农村围产保健,降低特殊围产儿发生率并提高其成活率,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建省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经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确定的福建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的城市(芗城)和农村(霞浦)各1个点,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围产儿死亡资料361例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8.9%,死胎占首位,其中30.4%为治疗性引产,其次为新生儿死亡.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高龄孕妇.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早期发现出生缺陷,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加强围产保健,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