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福林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低血压反应。方法剖宫产术产妇3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15例,腰麻成功后同时肌注新福林2mg。Ⅱ组,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出现最低血压及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有3例出现低血压反应,预以加快输液,多巴胺静脉注入很快纠正.其发生率为20%。最低平均压为76.5±14.1。Ⅱ组有6例出现低血压反应其发生率为40%,其中有2例要多次使用升压药及出现心动过缓,最低平均压为59.9±13.2与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肌注新福林2mg可有效降低硬-腰联合阻滞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麻黄素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72-1473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素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时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将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腰麻成功后同时静脉给予麻黄素10mg,B组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心率低于60次/分的例数。并记录胎儿娩出后1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产妇发生低血压,心率低于60次/分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预防性静脉给予麻黄素10mg能有效降低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拉司琼用于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于麻醉前15 min静脉注射多拉司琼12.5 mg或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治疗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的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30%VS 45%,P<0.05),治疗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拉司琼可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降低麻黄碱的使用率,减少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局麻药复合头高脚高位防治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腰麻下剖宫产手术的正常产妇随机分成A组(0.75%罗哌卡因8~10mg腰麻后采用头高脚高位)、B组(0.75%罗哌卡因15mg后采用平卧位)。监测两组入室时、腰麻后1、5、10min的血压和心率。结果:B组麻醉后1、5、10min的SBP、DBP明显低于入室时(P〈0.05),且B组麻醉后1、5、10min的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下剖宫产手术采用小剂量局麻药复合头高脚高位防治低血压比采用常规剂量局麻药及平卧位防治低血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赵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96-197
目的分析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本科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不给予体位干预,观察组(n=30)给予体位干预,取仰卧位并将右臀部垫高约5cm;对收缩压下降30%者或收缩压<80mmHg者使用麻黄素,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黄素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体位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20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分别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前(组Ⅰ)和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完平卧后(组Ⅱ)输注6%羟乙基淀粉,观察不同时机输注6%羟乙基淀粉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组Ⅱ收缩压明显低于组Ⅰ (P<0.05),组Ⅰ给麻黄碱5例、组Ⅱ给麻黄碱35例.结论 6%羟乙基淀粉预输注确能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在麻醉操作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赵枫 《海峡药学》2012,(10):186-187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3预防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460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观察组于麻醉前30min内静脉输入射6%羟乙基淀粉130/0.3注射液,然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术中SBP低于基础值30%,持续时间>1min为低血压,静脉注射10~15mg麻黄碱。结果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基础MAP(14.26±1.23)Kpavs(14.32±1.31)Kpa无显著性统差异(P>0.05);观察组术MAP(13.67±1.08)Kpa高于对照组的(12.12±1.11)Kpa、低血压发生率3.47%、麻黄素的药量(6.26±4.23)mg低于对照组的11.74%、(10.12±5.18)mg(P<0.05)。结论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3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及血压的下降幅度,减少麻黄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预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及麻黄素和输注羟乙基淀粉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入手术室后先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00~300mL,行麻醉穿刺,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时,从静脉分别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μg,甲氧明3mg,麻黄素6mg,羟乙基淀粉300mL,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时,给予麻黄素6~12mg;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5~1.0mg记录腰麻前、腰麻后(预注后)5、10、15min及手术结束后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间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麻黄素(不包括预注量)、阿托品用量,两组反应性高血压次数。结果甲氧明组低血压发生率稍高于麻黄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黄素组比较,甲氧明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甲氧明组和麻黄素组,羟乙基淀粉组低于甲氧明组和麻黄素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用量(不包括预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10μg,甲氧明3mg,或麻黄素6mg羟乙基淀粉术前输注均能有效地预防CSEA下产妇血压下降,并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措旌。方法 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的液体输入,采取合适的体位等护理措旌。结果 100例产妇的血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仅5例有血压下降,发生率为5%,其中4例应用麻黄素升压药后血压平稳。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旌,可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确保围手术期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 选择妊高征剖宫产产妇60例,ASAⅡ~Ⅲ级,按等比重0.5%布比卡因计量随机均分为3组,A组6mg、B组7mg、C组8mg.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及腰麻后感觉阻滞平面、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麻黄素用量、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腰麻后感觉阻滞平面达T6的例数A组低于B、C组(P<0.05),达T2的例数C组低于A、B组(P<0.05);麻醉效果B(优85%)、C(优95%)组明显优于A组(优50%)(P<0.05);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素用量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硬膜外用药的使用率A组明显高于B、C组(尸< 0.05).结论 妊高征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等比重0.5%布比卡因L3-4腰麻7mg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合适的局麻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何桂香  应震阳 《海峡药学》2012,24(3):115-116
目的 探讨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低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0例足月单胎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160例,两组常规麻醉准备,观察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肌注麻黄碱20mg,然后实施对照组的相同麻醉方法.结果 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基础MAP( 102.45±10.12)mmHgvs(103.14±11.22)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中MAP(96.78±12.18)mmHg高于对照组的(92.38±13.45)mmHg;观察组低血压2.50%、不良反应1.88%低于对照组的8.13%、6.25%(P<0.05).结论 预防性注射麻黄碱可以明显减少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低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压的下降幅度,使血流动力学得以稳定,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卞士菊 《北方药学》2013,(10):117-1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预防。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无合并症的择期剖宫产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通过对血压、心率、呼吸、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观察,比较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后干预组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60-361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预输注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预输注复方乳酸钠组(LR组),每组30例,麻醉前分别预输注负荷量500ml,观察术中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恶心、呕吐等麻醉后不良反应及麻黄碱应用情况。结果:LR组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HES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黄碱应用率LR组高亦于HES组。结论:预输注负荷量6%羟乙基淀粉可有效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唐红海  严国章  丁力 《中国药业》2012,21(23):99-100
目的探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预输液预防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3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术前开放静脉通路,观察组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500mL,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然后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孕产妇平均动脉压与扩容前、扩容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93.59±9.67)mmHg高于对照组的(87.45±9.45)mmHg,低血压发生率5.79%和麻黄素剂量(3.12±1.08)nag均低于对照组的16.84%和(8.89±2.45)mg(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剖宫产中,麻醉前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能很好地预防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时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对比观察三组血压、心率的变化,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小;Ⅱ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Ⅲ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明对剖宫产腰麻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80例腰麻下拟行剖宫产的患者,年龄18~4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6组(n=30):A组在给予腰麻药物前后均未给任何药物,B组在给予腰麻药时肌注盐酸甲氧明0.1 mg/kg,C组在给予腰麻药后出现低血压时静注盐酸甲氧明0.05 mg/kg,D、E、F组分别在A、B、C组基础上预输注胶体8 m L/kg。经上述处理后,若血压仍明显偏低,则给予适量的麻黄碱。记录基础值和腰麻后5、10、15、20、25、30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麻黄碱总用量、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在腰麻后各时点,E组血压及心率平稳(P>0.05),其余各组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P<0.05)。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麻黄碱总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E组比较,B、C、D组麻黄碱总用量增多、恶心呕吐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对于腰麻下剖宫产术,预先肌注盐酸甲氧明并加以适当的胶体进行扩容治疗,可有效地防治术中的低血压,并可降低由低血压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据身高调整腰-硬联合麻醉时布比卡因剂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固定剂量组(A组)和调整剂量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1.5ml(布比卡因7.5mg);B组则根据患者的身高给予1.3~1.5ml(6.5—7.5mg)混合药液。结果B组腰麻最高痛觉消失平面例数显著少于A组(P〈0.01)。B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P〈0.05),并且麻黄素的用量也显著减少(P〈0.05)。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给药时依据身高调整布比卡因剂量,不仅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及麻黄素用量。  相似文献   

18.
姚景  金光辉 《江西医药》2008,43(2):150-152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120例,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12mg,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盐酸布比卡因7.5mg,每组各60例。术中若腹肌不够松弛,则经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5ml。观察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术中腹肌松弛程度、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相似,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但R组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循环功能更趋稳定。结论等比重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术均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并罗哌卡因腰麻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轻,有利于保障胎盘血流灌注,更适用于产科麻醉。  相似文献   

19.
史学兵  高田  廖和国 《淮海医药》2012,30(2):117-118
目的观察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联合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足月妊娠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单纯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麻黄碱组。观察3组麻醉开始前10 min,麻醉后5 min、10 min1、5 min、手术结束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小,麻醉后各时点,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A,B组(P〈0.01)。B组血压下降程度及低血压发生率虽然少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较好的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发生及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预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这些研究旨在比较应用血定安和林格液(LR)预防剖宫产手术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年龄22—38岁剖腹产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在CSEA前,应用持续输注15min血定安500ml或LR1000ml,采用CSEA,于L2-3或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使用腰麻针穿刺,注入0.5%布比卡因(9mg),麻醉平面控制在髑-S,术中常规监测ECG、SpO2和BP,并注意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在LR液组为42%(60例患者中有24例),而血定安组为15%(60例患者中有9例)。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血定安500ml比应用LR液1000ml对减少剖腹产术中由于联合麻醉引起的低血压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