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豚鼠银屑病模型,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抗角蛋白抗体Fab段以肌注方式给药,从组织病理水平评价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将抗体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MTT法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抗角蛋白抗体Fab段可以促进豚鼠银屑病模型的恢复,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结论提示抗角蛋白基因工程抗体具有促进豚鼠银屑病样模型恢复的作用,对银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置换肽(APL)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表皮增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心得安法制备豚鼠耳廓银屑病样模型,APL外涂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APL组动物银屑病样改变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APL具有促进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钴原卟啉(CoPP)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方法:普萘洛尔外涂构建豚鼠的银屑病样模型,豚鼠腹腔内注射钴原卟啉(HO-1特异性诱导剂)或锌原卟啉(HO-1特异性抑制剂),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作为对照, 每周1次,共6周.记录皮损的动态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动物耳部标本中的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结果:CoPP腹腔内注射显著诱导了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CoPP治疗组银屑病样皮损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和临床皮肤评分显著降低,与PBS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CoPP治疗组的PCNA表达也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钴原卟啉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的过表达对银屑病样皮损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趋化因子受体7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影响;角蛋白17反义寡核苷酸对银屑病SCID小鼠模型的作用;银屑病患儿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检测;白介素-19、20和24与银屑病的关系(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3周;银屑病模型组,用5%普萘洛尔乳膏外涂豚鼠耳背,造模3周;造模后观察组,造模后观察2周;造模后对照组,造模后给予25%聚乙二醇溶液灌胃2周,每次1 ml,1次/d;低剂量姜黄素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造模后用姜黄素溶液灌胃2周,灌胃量分别为20 mg·kg-1·d-1和40 mg·kg-1·d-1,1次/d。取各组豚鼠耳部标本,HE染色观察豚鼠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姜黄素对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豚鼠的皮肤形态观察显示,姜黄素能够缓解豚鼠银屑病样皮肤表现。各组豚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96.14,P < 0.01;F = 108.49,P < 0.01)。两两比较发现,银屑病模型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6.42 ± 0.49)及PCNA表达(63.17% ± 5.47%)与正常对照组(0.92 ± 0.20,20.83% ± 2.99%)相比均明显升高(P < 0.01)。姜黄素灌胃治疗2周后,低、高剂量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4.25 ± 0.27,1.75 ± 0.42)及PCNA的表达(43.50% ± 2.90%,25.50% ± 3.74%)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姜黄素对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的病理表现具有改善作用,并能下调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置换肽(APL)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血清IFN-γ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得安法制备豚鼠耳廓银屑病样模型,APL组和对照组皮损处分别外涂APL及对照药物,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变化,分析涂药前、后各组内及组间的差异。结果APL组动物血清IFN-γ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的APL对IFN-γ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提示APL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血清IFN-γ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和豚鼠耳部皮肤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观察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对上皮细胞分裂及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复方环磷腺苷乳膏能明显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使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耳部皮肤厚度显著减少。结论复方环磷腺苷乳膏治疗银屑病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银屑病豚鼠模型细胞因子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通过外涂普萘洛尔在豚鼠耳部诱发银屑病样的皮损及病理变化,构建银屑病豚鼠模型。将模型鼠分为5组(n=10),在模型建立24h后,给予豚鼠腹腔内注射HO-1的特异性诱导剂-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 CoPP)来上调HO-1的表达, CoPP剂量分别为2. 5mg/kg, 5mg/kg, 10mg/kg和20mg/kg,并设0. 9%NaCl为对照组。观察银屑病样皮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动物耳部标本中HO-1蛋白的表达和定位,采用ELISA法测定动物血清中IL-10和TNF-α的水平。结果普萘洛尔外涂诱发了动物银屑病样表现,腹腔内注射CoPP显著缓解了银屑病样的病理学变化,诱导了HO-1蛋白的表达,同时使动物血清中TNF-α的水平下降、IL-10水平上升,并与CoPP的剂量呈依赖性。结论 HO-1可以调节具有银屑病样皮损的动物体内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可能是其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0)单克隆抗体局部外用对银屑病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5%盐酸普萘洛尔搽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分别设置空白组、模型组、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组、FGF10抗体高(0.188 g/L)、中(0.094 g/L)、低(0.063 g/L)剂量治疗组。治疗2周后观察银屑病样模型的病理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Baker评分比较应用秩和检验,单一核细胞计数及表皮厚度比较应用方差分析(ANOVA),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应用最少显著差法(LSD)。 结果 各治疗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均P < 0.05)。FGF10抗体高剂量组炎细胞计数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7,P > 0.05),其余各治疗组炎细胞计数高于空白组及FGF10抗体高剂量组(均P < 0.05)。FGF10抗体各治疗组表皮厚度均高于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FGF10抗体各治疗组组间表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FGF10单克隆抗体对银屑病样豚鼠模型中异常病理改变有显著调节作用,能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裂,还能显著抑制银屑病模型中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质,期望从中发现与银屑病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和二级质谱分析鉴定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质。结果获得重复性和分辨率较好的血清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谱,通过二级质谱分析鉴定得到3个差异的蛋白质。结论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血清与正常豚鼠血清比较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高滴度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将转基因表达质粒显微注射法转入CBA×C57BL/6小鼠受精卵,导入假孕雌鼠输卵管后培育子代小鼠;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ELISA法分析转基因小鼠体内AK auto Ab水平的变化。结果 共获得12系转基因阳性的Founder小鼠,其中9系传至第3代;3系转基因小鼠体内的AK auto Ab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成功建立AK auto Ab的转基因小鼠,获得了血清AKautoAb水平增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蛋白对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B病毒 (EBV)蛋白对B细胞产生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AKautoAb)的影响。方法 用紫外线 (UV)灭活和热处理经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 ,因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AKautoAbIgG和IgM的水平。结果 UV灭活组IgG 18天以后各时间点有显著变化 (P <0 .0 5) ,IgM 2 6天与其它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热处理组IgG和IgM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UV灭活EBV可诱导抗体的产生 ,而热处理EBV却不能 ,提示EBV蛋白成分可能是诱导抗体产生因素 ,这为深入研究影响AKautoAb产生的EBV功能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 经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二者的增殖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对二者P53、C-myc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系通过调节细胞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滴度消长对皮肤烫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对家兔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滴度低下(实验组)及滴度正常(对照组)的皮肤烫伤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烫伤后分界性炎症、表皮修复、表皮角朊细胞胞浆AK auto A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明显、结痂较晚,分界性炎症出现较迟、程度较轻,表皮修复迟缓、愈合较慢,而角朊细胞胞浆内IgG AK auto Ab含量较低。提示,正常滴度的血清AK auto Ab在皮肤烫伤发展及修复的过程中,可能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识别的角蛋白模拟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利用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淘筛噬菌体递呈的随机肽库,获得在体内具有功能活性的角蛋白模拟表位方法。方法 用角蛋白亲和层析柱从正常人混合血清中分离并纯化AK auto Ab,然后进行生物素标记;用生物素化的AK auto Ab对噬菌体递呈的随机15肽库进行3轮淘洗并进行ELISA检测;挑取23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分析所获数据并进行竞争实验。结果 DNA测序分析表明,AK auto Ab特异识别3个抗原表位区:SLSPMPTTNRR、PPLIPIPLRTM和TTPRPPMRIMLPRIT,其中SLSPMPTTNRR可能含有优势表位;携有这些短肽的噬菌体可与AK auto Ab特异结合,角蛋白可阻断这种特异的结合反应。结论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成功地获得了AK auto Ab所识别的角蛋白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紫外线(UV)灭活和热处理的EB病毒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utoAb)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脐带血单一核细胞,L-亮氨酸甲酯去除单核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处理的绵羊红细胞去除T细胞,从而获得纯化B细胞。用UV灭活和热处理EBV处理培养的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V灭活EBV组细胞CD5、CD3、CD4和CD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KautoAbIgG和IgM的产生,并与EBV转化B细胞产生的AKautoAbIgG和IgM作对比。结果细胞培养14d时,未检测到T细胞,CD5 B细胞占43%;28d时,CD5 B细胞占47%。UV灭活EBV组AKautoAbIgG18d以后各时间点有显著变化(P<0.05),AKautoAbIgM26d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处理EBV组AKautoAbIgG和IgM无明显变化(P>0.05)。EBV转化B细胞40d,AKautoAbIgG和IgM的产生与同期的UV灭活EBV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V灭活EBV有诱导AKautoAb产生的作用,而热处理EBV不能诱导抗体的产生,提示灭活EBV诱导AKautoAb产生可能是通过EBV的蛋白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接触过敏性皮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者对家兔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滴度正常接触过敏性皮炎(NCD)组、滴度低下接触过敏性皮炎(LCD)组及对照组的耳叶背侧皮炎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皮炎部位真皮炎细胞密度、表皮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CD组炎症最著、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含量最高,与LCD组、对照组和同一耳叶腹侧形成鲜明的对比(P<0.05)。表明AK auto Ab积极介入了皮肤接触过敏性反应,有可能有利于异物的排斥和自身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antoAb)对角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以IL-1β刺激无血清培养角朊细胞及AKautoAb作用后的角朊细胞,用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8的产量。结果表明IL-1β可刺激角朊细胞产生IL-8,并对IL-1β有浓度依赖性,AKautoAb对角朊细胞产生IL-8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AKautoAb在炎性皮损角朊细胞中的沉着,可能存在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K auto Ab作用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后,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以及提取角质形成细胞DNA作电泳特征分析。结果 AK auto Ab作用后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光镜、电镜下形态发生凋亡特有的改变,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并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周期分析图中出现凋亡峰;DNA电泳呈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结论 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患者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朊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表皮吸附、消耗的方法观察了银屑病患者含有与不含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IgG对培养角朊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发现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存在对角朊细胞的增生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相似。提示银屑病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在表皮的沉积可能是一种继发性的保护反应,以限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