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对椎管变形和脊髓神经根受压则行减压。骨折节段分布在T11~L3。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d分级评定,除7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椎体骨折均顺利愈合,神经系统症状大部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极明显下降(P<0.01)。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较好的脊柱稳定作用,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以决定是否行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9~24月,椎体前缘高度从30%恢复至95%,后缘高度从70%恢复至98%,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不同程度功能恢复,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椎体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有限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112例.其中爆裂性骨折80例.压缩性骨折32例,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5钉固定的52例,伤椎两侧椎弓根置钉,即6钉固定的60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J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内固定无失效。结论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可较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德龙 《安徽医药》2004,8(6):434-435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例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于术后X线检查,20例获得随访.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到98%,椎体后缘高度平均恢复到95%,Cobb角平均矫正到8.5°.1例术后1月,因早期下床活动出现椎弓根钉切割椎体,Cobb角增大至25°,1例因植骨不充分术后8月出现断钉两枚.20例有神经功能有Frankel 1~3级以上恢复,改善率平均95%.结论后路AF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有良好的复位伤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飞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65-366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3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65例,均为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置钉,试验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椎体前缘压缩比、后凸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年试验组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量,改善Cobb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给予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观察术后、随访时伤椎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18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无丢失,Cobb’s角无改变,后凸角度消失。结论应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5钉)内固定,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3例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施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36个月,拍片可见骨片复位、脊柱生理曲度、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未见钉棒弯曲、断裂及松动现象,伤椎高度恢复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有l~2级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伤椎复位固定和经伤椎椎弓根颗粒植骨和有选择半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无钉棒断裂发生。结论应用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固定和经伤椎植骨椎体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板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摄X片,测量伤椎的高度、Cobb角,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末次的测量值与手术后的测量值比较来确定有无矫正的丢失,同时比较伤椎临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以明确椎间盘是否有损伤性退变。结果随访8~44个月,平均25个月。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及邻椎Cobb角即刻矫正率良好,远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出现椎间隙高度出现变化时为明显。固定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64.71%;伤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23.53%。全部病例在随访末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断棒。结论通过锤顶直接复位与AF钉间接复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可以减少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败率,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术后在早期就能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强调MRI扫描在创伤早期及创伤处置后的应用,应重视骨折椎临近的椎间盘损伤在发生胸腰段、腰椎创伤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SS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采用GSS钉内固定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临床资料,评价其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等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27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详见表1),无死亡病例。27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2个月。畸形纠正情况:骨折椎体高度恢复>90%15例,80%~90%10例,70%~80%2例。Cobb角术前10°~40°,平均25°;术后0°~10°,平均5°,脱位全部纠正。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杆、螺钉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GSS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采用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测定骨折椎体相对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通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摄X线及CT片示椎体植骨融合良好,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断棒发生.术前、术后1周内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测量椎体相对高度分别为(92±8)%、( 94±11)%;(53±13)%,Cobb角(20.7±4.6)°,(4.5±1.4)°,(5.7±1.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余随访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21例有1~3级改善.结论 经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复位丢失和继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4个月,神经功能除两例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伤椎形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压缩椎体的高度均恢复80%以上。结论后路钉棒系统结合植骨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有良好的伤椎复位稳定脊柱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1999年1月~ 2 0 0 3年 5月手术治疗的 5 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果 :随访 36例 ,随访时间 3个月~ 36个月 ,影像学包括 X线片、CT、MRI综合评价及 Frankel分级评价 ,椎体高度恢复2 9例 ,占 80 % ,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 1级以上 18例 ,均为不全瘫患者 ,全瘫 15例 ,无明显恢复。无螺钉断裂、松动的 3例 ,感染 2例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 ,经椎弓根 AF系统内固定 ,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伴神经损伤方法安全 ,手术创伤小 ,操作简便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 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 、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确诊为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融合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4例平均随访26个月,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椎体内、外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Cobb’s角由术前平均26.3°恢复到术后平均4.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3.4%恢复到术后的平均95.8%。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无感染,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程序,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减少卧床时间,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X线检查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患者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加重、感染等并发症,且无一例患者发生钉棒弯曲、松动、断裂等现象,同时患者伤椎高度恢复均无显著丢失现象发生,42例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2级恢复。结论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脱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选用合适的惠者,使用后路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RSSⅡ)对伤椎置钉治疗65例,在手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时固定伤椎及临近椎体、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椎弓根置钉及固定情况,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9±4.2)月,术后1、3、6个月,治疗组病例在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评分中,较对比组中更好的评分。结论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效恢复胸腰椎序列的稳定、降低了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植骨融合与非融合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组(40例)与非融合组(25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的丢失度数、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并发症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腰背痛程度。6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65例患者腰背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每例患者2次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复位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丢失,且非融合组丢失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植骨融合组发生螺钉退出2例,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非植骨融合组螺钉退出3例,内固定断裂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夔 《安徽医药》2009,13(10):1246-1247
目的探讨前路钢板固定与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在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方法对26例胸腰段骨折分别采用前路钢板固定与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比较其优缺点。结果26例患者获6—60月随防,对于不稳定的胸腰段骨折及伴随脊髓神经损伤,通过手术解除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前路手术减压更彻底,固定融合更可靠,后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结论对于胸腰段骨折,脊柱不稳定,原则上应采用前入路钢板内固定,后入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作为一种补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