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平胃散加减治疗夏秋小儿腹泻60例的临床体会张兴堂(河南省周口地区中医院,466000)主题词平胃散/治疗应用,腹泻/中医药疗法,儿童,学龄前,季节小儿腹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夏秋暑热季节,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小儿消化不良,多种急慢性中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慢性腹泻患儿80例,均采用中医治疗,药用陈皮、苍术、泽泻、茯苓、厚朴、甘草、猪苓、桂枝、白术,具有止泻、平胃散、五苓散等,以起到止泻、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等功效,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患儿的合并症,采取加味治疗,治疗后观察8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80例患儿中临床治愈67(83.75%)例,有效11(13.75%)例,无效2(2.50%)例,总有效率97.50%。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平胃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112例三明市第一医院(365000)林阿丰笔者针对小儿娇嫩身躯,稚阳之体,脾胃未充,易为邪之所乘,从而导致泄泻之特点。治疗以健运中洲为思路,从1989年至1994年应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胃散合四逆散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5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地芬诺酯片和乳酸菌素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平胃散合四逆散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2%,P0.01;与对照组药物副作用比较,P0.05。结论:平胃散合四逆散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改善胃肠功能明显,药物副作用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以夏秋季最为多见民,可由饮食不当、肠道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以前笔者多采用小儿推拿来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不错,但推拿较费时间.自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快速针刺治疗小儿急性轻型腹泻5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胃散合四逆散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方法]将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使用平胃散合四逆散加减,对照组46例口服地芬诺酯、乳酸菌。两组均10d为1疗程。治疗10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1%。治疗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73.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合平胃散治疗慢性腹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病症,具有经济安全、无副作用、容易被患儿接受和效果显著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对小儿感染性腹泻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人群小于1岁的儿童占比例最多,约为37%.发病时间多数集中在春秋季节,1~3月和10~12月人数最多.其中,细菌性感染的患者120例(60%),病毒性感染患者80例(40%).结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以细菌和病毒性感染居多,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还不健全,防御机能还很差,是引起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多由非感染因素导致,以小儿腹泻次数增多,质稀薄或成水样,并带有不消化乳食及黏液为特征,腹泻甚至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腹泻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并以夏秋季为多见,发病与哺育方式密切相关,在我国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小儿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近4a来应用手法结合口服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67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婴儿腹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和小儿感染性腹泻.两者的发病原因不同,护理和治疗方案却大相径庭.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饮食因素,如喂养时间不定、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过早加入大量的淀粉或者脂肪食品等引起.非感染科类因素还与新生儿的体质状况、气候变化等有关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80%以上的新生儿腹泻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其他的感染性腹泻主要有细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1.
观察总结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治疗经验。应用平胃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结果治愈36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王敬珍  贾建珍 《河北中医》2012,34(7):1035-1035,1047
小儿腹泻属中医学中泄泻、腹痛及痢疾等范畴,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纳差、乏力等症状.2009-10-2011-10,我们运用连白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腹泻6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1995~2000年用经方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按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制定标准.100例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2个月~2岁;病程14~60天,平均27.2天.脾虚型20例,脾肾阳虚型2例,脾虚挟实型78例.全部病例均属外感湿邪、乳食所伤.大便镜检均发现有脂肪球. 2治疗方法 五苓散加味:猪苓、白术、茯苓各10g,泽泻15g,桂枝3g.脾气虚加党参、炒山药;脾肾阳虚加附片、煨肉蔻;虚中挟寒湿加苍术、砂仁;挟湿热加苡仁;挟乳食滞加鸡内金、炒麦芽;挟呕吐合平胃散.每剂煎2次,取药液500ml,再煎熬药液浓缩至约200ml,装入保温杯中,每次服药约40ml,每4小时1次,服药时不要加糖作辅料.  相似文献   

14.
李萍 《陕西中医》2012,33(7):794-795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痰湿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支气管炎(痰湿型)门诊就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半夏、苍术、杏仁、前胡、紫菀、款冬花、茯苓、白术、党参等),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咳嗽、咯痰、体温及肺部啰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痰湿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病程短。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杰 《吉林中医药》2008,28(7):544-545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粘液等[1].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很高,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患腹泻平均约为2-2.5次/人,2岁以下小儿约占75%.在夏秋季节为高发期[2].西医以纠正脱水及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等.近年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取得了明显疗效,具有无副作用、患儿易接受、无痛苦,不影响小儿的生长节律等特点.现将近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再发性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王晓燕教授治疗此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气滞不通,不通则痛,痛久生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通为用"为大法,自拟加味平胃散根据患儿病情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另外,根据此病病机,王教授临证善用活血化瘀止痛药,疗效显著。现将王晓燕教授运用加味平胃散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腹痛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雪丽 《陕西中医》2006,27(3):265-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肝郁脾虚4型,分别采用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逍遥散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6%。提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临床采用平胃散治愈小儿流涎1例,现介绍如下。 1病历摘要 李某某,男,12岁。2012年6月18日初诊。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中医理论认为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为多见.笔者在临床中自1997年对小儿腹泻患者常规治疗和采用传统推拿疗法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阳青  叶颖 《河北中医》2013,35(1):51-52
惊泻是儿科泄泻的一种类型,属小儿特有的病症,多见于婴幼儿,多因小儿卒受惊恐、脾胃虚弱所致,易为临床医生忽略而延误诊治。2007-06—2012-04,我们采用蝉花平胃散治疗小儿惊泻43例,并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