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瘤破裂与脑脊液引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导致死亡和残废的重要原因,对SAH的患者进行单纯脑室脑脊液(CSF)持续引流或分流,可能因降低了颅内压(ICP)升高了动脉瘤的穿膜压力,而使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脑积水的病人中。对SAH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畏以脑池或脑室CSF持续引流,其脑积水的发生率比非引流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瘤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内、24 h后继发癫痫分别设为早期癫痫和晚期癫痫,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 SAH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史是a SAH继发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动脉瘤再破裂是a SAH继发晚期癫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a SAH继发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脑积水、动脉瘤再破裂是继发晚期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 d)、亚急性期(SAH后4~13 d)或晚期(SAH后≥14 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Dorai等对7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根据发病时间将a SAH脑积水分为急性(0~3 d)、亚急性(4~13 d)和慢性(≥14 d)[2]。aSAH后急性脑积水指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发生的脑积水,发生率为15%~87%[3],其中约  相似文献   

5.
<正>1概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病理影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尤其是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SAH),对脑组织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加之动脉瘤早期再破裂出血、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对25例经CT及全脑血管造影或CT三维成像(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早期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在脑底池放置直径3.0mm末端为盲端带有侧孔的硅胶管持续引流,观察脑血管痉挛的指标.25例均在术后6-10d拔除引流管,发生脑血管痉挛者3例,其中轻度痉挛2例、中度1例.患者死亡1例.认为脑底池持续引流对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血管痉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池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研究。方法将100例a SAH患者分为置换组50例和引流组50例,两组均给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及脑保护,防止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引流组在动脉瘤填塞术后立即行腰池引流治疗,置换组在动脉瘤填塞术后立即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每日一次。结束引流或置换的标准: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积血消失或脑脊液变清亮、压力正常,一般引流或置换7~10d。发病2周内,通过临床表现及TCD诊断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CT或MRI诊断脑梗死及脑积水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评价治疗后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脑脊液压力正常时间、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正常时间、CVS、脑梗死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引流组均少于置换组(P0.05)。引流组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7d、14d、28d血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a SAH患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早期采用腰池引流治疗,能降低脑梗死、脑积水及CVS的发生率,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该措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伴发急性脑积水(AH),用 CT 的双尾(两尾状核)指数测定,发现在 SAH 发病72h 内20%有 AH,一周内达22%。但 AH 的发生与脑室血存在与否的关系尚有争论,故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作者对发病后72h 内就诊的全部 SAH 患者共24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52例,女94例,首次 CT  相似文献   

9.
背景 伴或不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的颅内动脉瘤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其总体发病率约为9/10万,在不同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在某些国家可高达20/10万.采用保守治疗时,发病最初数月内病死率为50%~60%.在动脉瘤未经处理的患者中,约18将在初次出血恢复后6个月内死于再次出血.此外,血管痉挛、脑积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其他并发症均会影响预后.本指南旨在为伴和不伴颅内动脉瘤的SAH以及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处理提供全面的推荐意见.方法 我们使用M edline和Embase进行广泛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1960年至201 1年).写作组成员通过面谈和电话会议的形式讨论各条推荐意见.按照欧洲神经科学学会联盟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级.欧洲卒中组织指南委员会成员对本指南进行了审阅.结果 本指南为SAH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后提供了循证信息,并为破裂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循证推荐意见.我们明确了动脉瘤生长和破裂的多种危险因素,并且提供了诊断性检查、监测和一般处理(血压、血糖、体温、血栓预防、抗癫痫治疗和类固醇的使用)的推荐意见.特异性治疗干预需考虑处理时机、夹闭和弹簧圈栓塞.本指南还涉及并发症的处理,如脑积水、血管痉挛和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并对非动脉瘤性SAH和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提供了推荐意见.结论 破裂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继发并发症风险,需要在治疗此类患者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疗中心内及时治疗.本指南为破裂或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处理提供了实用的循证建议.应用这些措施能改善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庞在英 《山东医药》2002,42(1):53-54
低钠血症 (HN)是 SAH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 SAH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常见原因。 HN与 SAH后血管痉挛关系密切 ,与脑梗死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因此 ,HN是影响 SAH预后的重要因素。1 病因与发病机制SAH继发 HN的发生率为 10 %~ 30 % ,病情重及合并脑积水者发病较多。动脉瘤破裂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1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83),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基础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50岁比例更高,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均较对照组分级更高,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更多,脑脊液引流量<150 mL的比例更多,引流时程≤1周的比例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年龄、脑室内出血、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每日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时程与引流后脑积水的产生显著相关(P<0.05);引流时程>1周,脑室积血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而引流时程与患者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96%,显著低于对照组(8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显著高于对照组(1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aSAH是安全可行的,患者年龄较大(>50岁)、较高的Fisher和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脑脊液引流时程短(≤1周)、脑脊液引流量少(<150 mL/d)均是a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82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术后腰椎穿刺引流。通过经颅脑多普勒(TCD)监测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破裂后内皮素(endothelin)可促使大脑血管痉挛。本文测定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内皮素浓度。患者在 SAH 后3天内收入院,于第1星期做手术。在对大脑动脉瘤破裂施行手术时,将导管插入底池及侧脑室以抽取血性脑脊液。SAH  相似文献   

14.
破裂脑动脉瘤急性期手术后是否行脑室引流,目前看法尚不一致。作者对脑室引流的适应证进行分析。1990年以来对234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急性期(48h内)进行手术,其中230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加固术。手术方法分3种:(1)翼点入路(PA):用于Wili...  相似文献   

15.
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常发生硬膜下积液和迟发性脑积水,有时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治疗上首选硬膜下腔腹腔(SP)分流术或单纯钻孔引流术。作者采用单纯脑室腹腔(VP)分流术,成功地治愈了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的硬膜下积液伴脑积水(SEH)。1991年1月~199...  相似文献   

16.
脑膜炎后脑积水属交通性脑积水,系由于脑脊液(CSF)的分泌与吸收之间平衡失调所致,一般以CSF的吸收减少为主因。其时脑室内压力升高,导致脑室容积扩大,形成高颅压性脑积水(HPH)。当脑室逐渐扩大时,脑室内压力随之递降,甚或降至颅内正常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这类脑积水,称为正常颅压  相似文献   

17.
对 8 9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进行动脉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结果表明 ,脑积水发生率为 2 5 9% ,其中女性和吸烟者脑积水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伴有脑室出血、有高血压史和SAH后血压增高者。而饮酒、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所占比例很小。发生脑积水的患者中 ,颞角扩大者占 10 1% ,曾行脑室分流术者占 15 8%。与脑积水相关的因素为病后 3个月Glasgow结局量表 (GOS)评分、入院时脑室增大、神经功能分级、饮酒、脑膜炎、高血压史、脑室出血、肺炎、动脉瘤大小和…  相似文献   

18.
正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是指在一级亲属或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2个被确诊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有未破裂动脉瘤[1-2]。约20%的诊断为动脉瘤或SAH的患者被发现有家族史[3]。颅内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导致的SAH是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在脑出血中少见,病死率却最高,尽管近几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CSF)IL-6、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后1~3d、7~9d、11~13d脑脊液IL-6、sICAM-1(用ELISA法进行检测)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6、sICAM-1在发病后1~3d、7~9d各均值变化明显(P<0.05~0.01)。Hunt分级、Fisher分级越高,其变化越明显(P<0.05~0.01)。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IL-6、sICAM-1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那些尚未到达医院即已死亡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文献报道极少,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1)确定社区内动脉瘤性SAH死亡的影响;(2)识别具有动脉瘤破裂所致猝死的高危患者;(3)复习死者的尸解发现以阐明其死亡机制。 1960~1989年,Rochester市共诊断113例动脉瘤性SAH,13例(12%)未接受治疗即已死亡,男4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