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诱发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诱因及治疗过程.结果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低血糖与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有关,经积极救治后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总治愈率为100%.结论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不足,对药物的使用不规范,治疗过程中容易诱发低血糖,临床诊治时需规范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对2型糖尿病,经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大部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或其他原因,一部分病人需改用胰岛素治疗。在西方国家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约占40%,在我国约占10%。因此,国内在糖尿病治疗方法、药物品种的选择、胰岛素的推广使用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
董明 《长寿》2001,(11)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据报道,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至少3000万,其中胰岛素依赖性(Ⅰ型)糖尿病(IDDM)大约占10%,而非胰岛素依赖性(Ⅱ型)糖尿病(NIDDM)约占90%以上,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以Ⅱ型者多见,70%~85%Ⅱ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就需要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仅有1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胰岛素基础输注量.方法 选择有适应症的高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调整合适的胰岛素基础输注量,记录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均在短时间内平稳下降,无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33.3%~50.0%,平均为39.2%,低于《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的下限.结论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时,须减少胰岛素基础输注量.  相似文献   

5.
潘华 《社区卫生保健》2008,7(5):367-369
针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的认识误区或未定时治疗、拒绝使用的情况,笔者就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现状、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等作综述,以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正确应用胰岛素,保护胰岛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可导致代谢紊乱、眼底、肾脏、心脏和外周血管等的损害。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多于成年时起病,常与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并未减少,但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下降。除了造成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还可导致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凝状态、血管病变、最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这些代谢异常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增强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按以往统计,2型糖尿病人中约20%单纯饮食治疗即可达到血糖控制良好的程度,半数以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为饮食控制加口服降糖药,另约20%的患为控制血糖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我院统计在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中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指导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方法 78例经治疗出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护理干预,随后采用电话、上门家访面谈形式了解患者情况,并填写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对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和胰岛素笔使用知识知晓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餐后血糖控制情况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随访指导可以明显降低家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低血糖症状的发生率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家属(或照顾者)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治疗是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对2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及护理的总结,就有关问题进行探索,得出使用胰岛素治疗前病人的心理准备、合理的膳食、胰岛素应用的护理及血糖监测,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索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1.
童钟杭 《健康博览》2008,(10):23-23
众所周知,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是各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故应用胰岛素或其类似物已为该病人所接受,妊娠糖尿病患者如应用口服降糖药,有可能致胎儿畸形,故孕妇亦乐于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占糖尿病人90%~95%的2型糖尿病何时需要用胰岛素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长寿》2004,(9):38-39
1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据调查显示:在他们的一生中,也有超过50%的患者迟早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由于目前胰岛素通常只能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因此胰岛素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常成为患者拒绝胰岛素、不配合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因。怎样减轻胰岛素注射时给患者带来的皮肉之苦,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和护理人员都十分关心的技术问题。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减轻注射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资料以及推算,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94亿,到2025年将达到3.33亿。其中2型约占85%,且患病率逐年增加。2型糖尿病(T2DN)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了。T2DM一直以来认为是内科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控制、休育锻炼、口服降糖药物及使用胰岛素等,虽能控制血糖,但很少能使病人血糖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管理英  梁孝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89-1990
目前,全球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截止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2大国,仅次于印度,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6—1994年增长了近3倍。被誉为美国糖尿病教育先驱的Dr、Toslm提出,糖尿病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这种治疗在血糖的控制中同饮食和药物一样不可缺少。要完成糖尿病最基本的教育至少需要6h,但目前大部分医院由于工作繁忙,对患者的教育累计时间少于2h,达不到糖尿病教育的要求,部分病人在住院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出院后还会逐渐淡化糖尿病知识。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障碍罹患率高达23.5%,存在明显的记忆损害。为弥补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接受健康教育的不足、记忆障碍及在出院后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8年5-10月广东省越秀区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胰岛素笔使用情况,整理数据后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影响使用胰岛素笔的主要因素:胰岛素笔使用不当,血糖异常时自行更改胰岛素剂量和胰岛素笔损坏不知如何解决维修以致错过胰岛素治疗时间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能正确对待糖尿病病情,使用胰岛素笔技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技能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对于保证出院后血糖的稳定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5年问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随着病程的增加,2型糖尿患者胰岛素治疗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糖尿病教育的开展,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改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比例逐年增加,寻找实验依据以帮助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结论: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式在我院仍以日服药物为主,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有逐步增多趋势,加强糖尿病防治教育,更加合理的使用药物治疗方式。使患者得到良好血糖控制,将会有利于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打上去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上瘾"……经常听到糖友们这样的谈论,这导致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不仅如此,很多医生也是等到病人口服药无效,才会考虑使用胰岛素这一"压箱底的手段". 在发达国家,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在中国仅有10%~20%,不是我们不需要,而是大家对它有误解.其实,胰岛素不仅降糖效果比口服药好,不会产生依赖,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谢宝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86-5787,5789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停用原口服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瑞格列奈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18.35±4.56) U/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6±6.51) U/d (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 (P< 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能在保持患者血糖平稳的同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且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长秀霖)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顺应性。方法在行大中型手术的T2DM患者中随机挑选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使用诺和锐+长秀霖,B组使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精蛋白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N),C组使用胰岛素泵(优泌林R5例,诺和锐15例),所有患者均监测餐前、餐后2h及睡前血糖,部分患者加测凌晨0~3点血糖,并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血糖。结果三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使血糖达到控制目标,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达到伤口愈合。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患者满意率为95%;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0%,患者满意率为70%;C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使用安全方便,患者的顺应性好,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