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扩张皮肤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探索将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进行皮肤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以72只兔耳为活体实验标本,应用微循环显微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对照组(n=8)皮肤与处于不同扩张时间的扩张组(n=8×8)皮肤内微血管直径、密度、血流速度、血流量等指标值,并将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移植,测量皮瓣成活部分的长宽比例和面积.结果 (1)扩张皮肤微血管直径(13.43±0.98)μm、密度(0.0472±0.0022)、血流速度(1012.70±65.51)μm/s、血流量(14.71±0.74)μm3/s较对照皮肤[(分别是(7.22±0.71)、(0.不扩张0108±0.0002)、(327.01±65.51)、(1.46±0.41)μm3/s]明显增大变快,差异有显著意义(6.49<t<49.49,P均<0.01).(2)扩张过程中,血流速度加快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血管直径和血流量每4周有1次周期性变化,每1周期的第3周末均出现一增量峰值,后一周期的变化是在前一周期增量基础上的进一步增大;血管密度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各周期间密度3变化范围相同.(3)每一变化周期第3周末的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移植,与同一周期其他扩张时间的扩张皮肤移植比较,皮瓣成活面积增量变化最大,与不扩张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q=3.7215,P<0.05;q=5.5026,P<0.01),而且后一周期要优于前一周期.结论皮肤扩张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发生周期性变化,每一周期血流量峰值的出现时间即每一变化周期第3周末是将扩张皮肤设计成任意皮瓣移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用罂粟碱霜对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及对扩张皮瓣成活长度的影响。方法 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 ,将罂粟碱霜用于组织扩张过程 ,分别与罂粟碱全身给药和囊内导入 2种方式以及常规扩张进行对照 ,观察在扩张前后及给药前后扩张皮肤的组织血流量以及扩张皮瓣成活长度的差异。结果 扩张注水前外用组皮肤血流量值较其它组明显较高 (P <0 .0 5)。在扩张后外用组较其它各组仍处于较高水平 (P <0 .0 1 ) ;给药前外用组皮肤血流量值较其它 2组高 (P <0 .0 5) ;外用组在给药后 ,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值不断上升并最终高于其它各组 ,至 2 4 0分钟时与其它各组明显差异 (P <0 .0 5) ;术后 1 0天外用组平均皮瓣成活长度为 (1 3 .67± 1 .2 8)cm ,导入组为 (1 1 .0 7± 0 .88)cm ;肌注组为 (1 0 .79± 0 .49)cm ,对照组为 (9.49± 0 .77)cm ,外用组与其它各组之间差别均非常显著 (P <0 .0 1 ) ;外用组扩张包膜组织中罂粟碱的平均含量为 (3 .5± 1 .2 ) μg/g,导入组和肌注组包膜组织中及各组动物血液中均检测不到罂粟碱含量。结论 外用罂粟碱霜剂能够透过皮肤并有效地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 ,从而增加扩张皮肤的血流量 ,增加扩张皮瓣的成活长度。对于扩大组织扩张术的应用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探讨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成活安全性的变化.方法以新西兰成年兔为实验对象,进行自身双耳对照.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成像、酶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以及皮瓣成活面积的测量等方法,观测预扩张静脉皮瓣的微循环变化及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管径由扩张前的(7.2±0.7) μm增至扩张后的(15.6±1.9) μm,微血管密度由(0.010 8±0.000 2) μm2/μm2增至(0.052 5±0.002 1) μm2/μm2(P<0.01),成活率由(21.89±1.12)%增至(85.10±2.32)%(P<0.001).结论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密度、管径均有明显增加,皮瓣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探讨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成活安全性的变化。方法以新西兰成年兔为实验对象,进行自身双耳对照。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成像、酶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以及皮瓣成活面积的测量等方法,观测预扩张静脉皮瓣的微循环变化及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管径由扩张前的(7.2±0.7)μm增至扩张后的(15.6±1.9)μm,微血管密度由(0.010 8±0.000 2)μm2/μm2增至(0.052 5±0.002 1)μm2/μm2(P<0.01),成活率由(21.89±1.12)%增至(85.10±2.32)%(P<0.001)。结论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的微血管密度、管径均有明显增加,皮瓣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近交系Wistar (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0天 ,对照组 (n =10 )行常规TPN支持 ,HGF组 (n =1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 15 0 μg/ (kg·d) ,观察移植肠粘膜结构的形态学参数如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的变化 ,以及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移植肠粘膜蛋白质和DNA含量的改变。结果 移植前两组肠粘膜形态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行移植及TPN后对照组各参数较移植前明显减小 (P<0 .0 5 ) ;而HGF组各参数与移植前比较变化不明显 (P>0 .0 5 )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是绒毛高度为 ( 2 98.79± 2 2 .3 1) μmvs ( 176.45± 14 .62 ) μm ,P=0 .0 0 1;绒毛宽度为 ( 10 7.46± 12 .3 4) μmvs ( 74.2 0± 16.85 ) μm ,P =0 .0 0 4;隐窝深度为 ( 10 4.5 6± 11.17) μmvs ( 74.45± 8.3 4)μm ,P =0 .0 0 0 5 ;粘膜厚度为 ( 4 0 9.5 3± 3 5 .83 ) μmvs( 2 5 9.3 8± 2 4.65 ) μm ,P =0 .0 0 3 ;绒毛表面积为 ( 0 .10 1± 0 .0 11)mm2 vs ( 0 .0 41± 0 .0 0 5 )mm2 ,P =0 .0 0 1。HGF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2 )而与基准值接近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与静脉移植物早期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ang B  Wu QY  Li DY  Ruan YM  Song M  Xie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88-690
目的 探讨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 (CES)对静脉移植物 (VG)早期结构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VG通畅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兔右颈内静脉端 端吻合于同侧颈总动脉建立静脉移植模型 ,以有无CES干预分为支架组与无支架组 (每组 2 4只兔 )。术后 1、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结果 CES在术后 2周开始降解。支架组VG ,术后 1~ 2周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PCNA指数在术后 1周轻度增加 ,1~ 2周维持稳定 ,术后 2周分别为(2 6 3± 3 7) μm、(2 6 0± 1 9) μm、(0 5 6± 0 0 8)mm2 、(0 34± 0 0 5 )mm2 与 (11 5± 2 1) % ,明显低于无支架组的 (5 6 4± 9 4 ) μm、(47 6± 4 9) μm、(1 17± 0 0 8)mm2 、(1 2 0± 0 4 3)mm2 与 (36 6± 2 9) % (P <0 0 1) ;术后 4周虽然又增加 ,分别为 (31 7± 1 6 ) μm、(31 7± 1 6 ) μm、(0 72± 0 12 )mm2 、(0 4 2± 0 0 6 )mm2 与 (13 4± 1 2 ) % ,但仍低于无支架组的 (76 8± 8 0 ) μm、(5 7 4± 9 5 ) μm、(1 2 7± 0 17)mm2 、(1 2 7± 0 0 9)mm2 与 (16 8± 2 2 ) % (P <0 0 5 )。结论 CE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加快组织扩张速度和提高皮瓣扩张质量的新型扩张方法。方法 对 16例患者不同部位应用带导药系统的新型扩张器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 ,在扩张的同时导入罂粟碱。结果 NEM(newexpansionmethod ,新型扩张法 )和GEM(generalexpansionmethod ,常规扩张法 )扩张至额定容量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2 6d和 5 1d ;全部扩张完成后两种扩张法扩张器的实际注水量超过额定容量的百分比分别为 92 .41%和 2 7.12 %。扩张后扩张区皮肤血流量是 (v) :NEM :1.2 7± 0 .2 8;GEM :0 .6 4± 0 .11。表面积即时回缩率的比较为 :NEM :2 0 .17± 1.74;GEM :38.2 6± 2 .0 1。结论 采用NEM方法 ,扩张速度快 ,皮瓣的即时回缩率低 ,血运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透明带厚度 (ZPT)及透明带厚度变量 (ZPTV)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4~ 8月间连续进行的培养 3d新鲜的用于移植、形态摄像清楚的 81个周期 2 4 6个胚胎进行分析 ,用激光系统附带软件测量移植胚胎ZPT ,计算ZPTV。 结果  (1)ZPT、ZPTV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 ,尤其≥ 35岁组ZPTV(16 .2 3± 4 .78) %显著小于 <30~ 34岁组 (2 0 .14± 5 .91) % (P <0 .0 0 1) ;(2 )妊娠组 (87个胚胎 )ZPT(16 .71± 2 .10 ) μm小于未妊娠组 (15 9个胚胎 ) (17.0 6± 1.75 ) μm ,但无显著差异 ;妊娠组ZPTV(2 1.73± 5 .6 1) %显著大于未妊娠组 (18.6 1± 4 .90 ) %(P <0 .0 0 5 )。移植胚胎平均ZPTV值≥ 2 0 %组的妊娠率 (5 0 .0 % )高于 <2 0 %组 (17.1% ) ,P <0 .0 5 ;(3)优质胚胎组 (2 4 6个胚胎 )ZPT(16 .84± 1.99) μm与劣质胚胎组 (12 7个胚胎 )ZPT(17.11± 2 .0 4 ) μm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优质胚胎组ZPTV(19.71± 5 .39) %大于劣质胚胎组 (16 .6 0± 5 .4 2 ) % ,P <0 .0 0 1。 结论 ZPTV是评价胚胎质量的一个有效指标 ,优质胚胎的ZPTV高于劣质胚胎 ,年龄≥ 35岁者ZPTV显著减小 ;移植胚胎平均ZPTV值≥ 2 0 %者妊娠率明显提高。在临床挑选移植胚胎时应?  相似文献   

9.
胸肩峰皮瓣微循环监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g X  Ma J  Sun G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125-127
目的 监测胸肩峰皮瓣微循环血流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为选择最佳断蒂时间提供可靠客观量化指标。 方法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LDF)对 12例胸肩峰皮瓣转移面中点于术后 2~ 7天逐日进行微循环监测 ,皮瓣移植后第 4天起记录皮瓣蒂部阻断前、后LDF的PU(灌注单位 )值变化情况。 结果 胸肩峰皮瓣微循环血流变化可分为 2期 ,即术后前 4天的骤升期PU值分别为 3 5±1 3、4 5± 1 7、6 7± 2 9;术后 4~ 7天的平台期PU值分别为 7 4± 2 0、7 6± 2 3、7 3± 1 6。本组断蒂时间为术后 6~ 8天。 结论 胸肩峰皮瓣在转移修复面部缺损时 ,其微循环血流变化在平台期后期时 ,当阻断皮瓣蒂部后其PU值恢复到或超过阻断前水平的 5 0 %时进行断蒂 ,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瞬时测血流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瞬时测血流量 (TTFM)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的应用经验 ,探讨异常血管桥瞬时血流量技术参数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5月 ,连续对5 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 40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者进行血管桥血流量测定 ,随机 30例进行左侧乳内动脉 (LIMA)血流量测定。结果  30例LIMA离断后TTFM参数 :平均血流 (42 9± 33 0 )ml min ,弹力指数 (PI)值 1 0 0± 0 6 4,波形曲线为收缩期、舒张期双向血流 ,收缩期为主 ,实际平均血流为(37 4± 2 8 8)ml min ,相关系数为 0 98。 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TTFM参数 :LIMA到左前降支 (LAD)平均流量 (2 9 9± 9 5 )ml min ,平均PI值 2 47± 0 88。大隐静脉或桡动脉到回旋支系统平均流量 (33 7±17 5 )ml min ,PI值 4 0± 1 9;到右冠状动脉系统 ,平均流量 (31 5± 19 2 )ml min ,PI值 2 6± 1 3 ;到前降支及回旋支系统为双向血流 ,血流以舒张期为主 ,收缩期可形成负值 ;到右冠状动脉系统 ,收缩及舒张期为双向灌注 ,较少出现负值。TTFM技术提示 ,2 87支血管桥中有质量问题血管桥 6支 ,均手术证实并加以矫正。 90例病人均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其它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随访 2~ 10个月 ,病人无心绞痛及心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小耳畸形采用耳后扩张皮瓣及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做全耳廓再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30例年龄5~16岁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耳后皮肤扩张及Medpor支架法行全耳廓再造术.结果 30例皆获成功,再造耳廓肤色正常,形态与位置与健侧基本对称.但其中11~16岁组的5例中,有2例扩张的皮瓣面积略有不足,需另以小块局部筋膜瓣和皮片移植补充;而5~10岁组的25例,扩张的皮瓣面积皆足以包裹整个Medpor支架,无需另外植皮.结论 本术式的手术时机选择最好在10岁以前,一是避免患儿因小耳畸形受到社会讥讽造成的心理创伤,二是耳廓发育已接近成熟,耳后皮肤扩张皮瓣面积已足敷再造之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生物力学的方法探讨一种有效的缩短皮肤扩张时间的途径。方法 在6只成年大狗的背侧,对称设计6个术区,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埋置扩张器不施行注水的对照组、注水2周和注水6周组,注水2周组和注水6周组又分为维持1周、2周和4周3组。每个术区取4个皮肤试件,分别测定极限应力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并测量单位面积的胶原含量和排列。结果 皮肤扩张后,极限应力强度下降;随着维持期的增加,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均逐渐接近正常,胶原含量增加,排列更加有序。结论 维持期对扩张皮肤的黏性和胶原的含量及其排列的恢复是不可少或缺的阶段,2周的维持期对扩张皮肤的黏弹性恢复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Dome-like expansive laminoplasty for the second cervical vertebr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 Matsuzaki  M Hoshino  T Kiuchi  S Toriyama 《Spine》1989,14(11):1198-1203
The second cervical vertebra (C2) is in a pivotal position for the align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e as a whole. Since its spinal canal is wider at the cranial and narrower at the caudal end, a dome-like excision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spinal canal from the caudal toward the cranial end results in the decompression of the lesion, preserving the dorsal part of the C2. The authors performed this C2 dome-like expansive laminoplasty on 33 patients (25 cases of the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six of development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two of spondylosis) and kept them under follow-up observation, which ranged from 1 to 7 years (mean, 3.5 years). The result was satisfactory in terms of the decompress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e: even 5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 no osteogenesis was noted in the expanded spinal canal to induce compression again. It thus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is method is good enough to replace conventional laminectomy.  相似文献   

14.
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4、C6两处“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治疗6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2~8年,平均4.3年。JOA评分由术前的8.4±1.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2.4±3.0分(P<0.01)。其中优15例(24.6%),良16例(26.2%),可24例(39.4%),差6例(9.8%)。C3~C7曲度术后平均减少了8.7°(P<0.01)。CT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术后平均增加67mm2(P<0.01)。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4.1mm(P<0.01)。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骨性椎管面积的改善率两者的相关系数r=0.027。结论: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术后椎管矢状径扩大以4~5mm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中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的轴性症状、后凸畸形、节段性运动麻痹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有关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并发症文献,并综合分析。结果轴性症状、后凸畸形、节段性运动麻痹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已有了更多新的发现,如椎体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重要性和引起节段性运动麻痹的神经根麻痹、脊髓损伤两种学说。结论应对轴性症状、后凸畸形、节段性运动麻痹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作进一步研究,以期能有效防治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L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32例行ELAP的患者术中使用自制侧块锚钉"门轴"侧固定。采用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2例锚钉置入过程均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75~160(96±12.6)min,术中出血量180~800(280±48.6)ml。术后脑脊液漏1例,无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疗效评价:JOA评分11~16(14.2±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56.1±8.5)%,优良率为92%。C5神经根麻痹6例、轴性症状11例,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影像学显示:患者门轴侧均得到骨性愈合,同节段椎管前后径增加22%±9.0%,锚钉无松动,无颈椎不稳、椎板塌陷及再关门现象。结论 ELAP中使用自制锚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并能有效维持椎板于开门状态,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Enchondroma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benign bone tumour and the most common tumour affecting the bones of the hand. In the hand, they are most frequently found in the proximal phalanges. The case presented here is that of an expansive enchondroma in the distal phalanx of the thumb, which is rare. By operative treatment (curettage, reduction plastic and cancellous bone allografting) we were able to correct the deformity of the distal phalanx and the thumbnail almost completely,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and achieving a good cosmetic result.  相似文献   

19.
异体楔形骨块在颈椎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在双开门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22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了解脊髓功能状态,X线片和CT了解颈椎活动度(ROM)和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3±2.6)分改善至(13.3±3.1)分;颈椎ROM由术前(41.3±10.8)°下降至(23.4±8.7)°,未见术后颈椎失稳;67.9%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23.2%部分骨性融合,8.9%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