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小华  任红霞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50-150,154
通过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开展无偿献血服务活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及发展无偿献血事业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陈伟  郑静  陈建仲  厉琳  董小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138-140+145
目的研究高校无偿献血志愿者管理。方法对我市高校2015年5~11月在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其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情况、目的及动机进行分析。结果 500名高校学生中,知道固定献血者、《献血法》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32.6%、55.4%;是无偿献血志愿者、愿意参加无偿献血、想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64.2%、86.6%、51.2%;知晓无偿献血的方式主要为广告宣传,占总数的69.2%;认为无偿献血最能反映的精神为奉献精神、最能体现的作用为社会辐射、最能造就的能力为开展公益活动、最能培养的品德为社会责任感及爱心,分别占总数的70.2%、45.2%、90.4%、37.6%、33.6%。对无偿献血的目的及动机主要为无私奉献,占总数的65.6%;其次为给自己查体,占总数的13.0%;再次为将来回报、好奇试一试、返血费,分别占总数的4.6%、4.4%、4.0%;最后为完成指派任务、亲友劝说,分别占总数的1.4%、0.8%。结论高校学生中具有较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加强对其的管理力度能够将学生的服务意识及奉献精神培养起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及无偿献血事业。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是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要从点滴做起。无偿献血志愿者积极街头、社区、厂矿、医院、大专院校以及流动献血车、献血屋展开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他们是无偿献血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吉林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自授旗成立已经几个年头了。几年来,服务队组织由最初的几个人发  相似文献   

4.
5.
为使我市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临床医疗用血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昆山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分为志愿宣传小组、服务小组两大组。  相似文献   

6.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由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的不同,对献血的心理状态反应也不同.无偿献血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性.但由于献血者在献血前通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首次献血者,由于其没有经验,常常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且对供血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为了减少献血不...  相似文献   

7.
蔡兰 《四川医学》2012,33(3):534-53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一般特征,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中心采血点无偿献血的38974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献血者之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在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差异。不同职业间各项血液指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人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高,而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职业应当作为今后招募固定献血者的重要限制因素,青年军人、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应当作为重要的招募对象人群,同时还应加强对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献血相关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我市2004年至2009年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情况,随着献血人数的不断增多用血返还人数也随之增多.因此,建立一套让无偿献血者、临床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都能认同且简便可行的血费返还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汾阳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的血型和职业分布特征,以便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方法:用正反定型法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献血者血型分布为O>B>A>AB;职业以干部(30.55%)、工人(21.99%)、学生(20.30%)为主,农民比例较少(16.07%)。结论:汾阳地区血型分布符合HARDYWEBER平衡定率,即O>B>A>AB。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定期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血脂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180例定期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献血组,同期选择180例非献血的健康者资料,作为非献血组,检测与比较两组血脂四项、血压等指标。结果:献血组血脂与血压均值较优于非献血组(P <0.05)。结论:定期无偿献血能够改善与调节献血者的血脂等指标,其不仅不会对献血者造成不良影响,还能起到降低血管风险、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衡水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采用ELISA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筛查。抗-TP阳性检测结果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年份、职业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毒阳性感染者有370人份,女性的梅毒阳性率(0.42%)明显高于男性(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5)。梅毒感染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最高达到0.45%,不同年份间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自由职业、工人、农民是梅毒感染的主要群体。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31~40岁。结论梅毒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扩大低危献血人群,把梅毒的金标试剂列为血站采血前初筛常规检测项目,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方法 从无偿献血人群中收集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NS5B基因,阳性结果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然后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和分子进化分析,以确定HCV基因型(亚型).结果 对广州地区69例HCVRN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NS5B基因扩增,扩增阳性67例,其中lb占37.31%(25/67),2a占 4.48%(3/67),3a占7.46%(5/67),3b占4.48%(3/67),6a占44.78%(30/67),6n占1.49%(1/67).结论 HCVlb和6a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7,8,9,10月共19052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观察TPPA法和ELASE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对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153名献血者和随机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职业、婚姻观察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检出梅毒阳性者153例,阳性检出率为0.804%,两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梅毒阳性发生率与非病理因素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24~35岁之间的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教育及大学以上者较高,以高中中专教育者为主,从事服务业者高于其他职业,已婚者高于未婚者。结论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梅毒阳性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与ABO血型、民族及献血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及招募安全血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地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2520179例,对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0.93%,其中2007—2010年间HBsAg阳性率有升高趋势(X2=61.024,P〈0.001)。HBsAg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96,P〈0.001;X2=442.6.P〈0.001;X2=216.4,P〈0.001;X2=2013.0,P〈0.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18一岁组HBsAg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工人、农民及学历较低者有较高的HBsAg阳性率。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保持较平稳流行率,2007—2010年有升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鼓励年青人献血更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和民族分布.方法 选择2004~2008年32个民族248 166名无偿献血者,使用ELISA法测定抗-HCV.结果 248 166名中抗-HCV阳性2 702名,阳性率为1.09%;首次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91%,2次以上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与少数民族献血者感染率分别为1.1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与壮族献血者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P<0.01),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献血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柳州等地区32个民族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差异明显,可作为对柳州等地区健康人群中无症状感染流行病学的一种评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献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Up)感染的血清阳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监控HD在献血不同人群中感染变化规律,为优化献血人群作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2010年6-9月南昌地区不同献血种类(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633人(男377人,女256人)。采取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方式,采用ELLSA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献血人群总的Hp感染血清阳性率为48.66%(308/633)。男女之间、不同ABO血型间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间的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p感染相关的凶素分别为共同居住人数(OR=1.394,X^2=4.675,P=0.031),就餐规律性(OR=0.650,X^2=10.902,P=0.001)、吸炯(OR=0.631,X^2=6.432,P=0.011)、机采血小板献血者(OR=0.731.X^2=9.205,P=0.002)和AB血型(OR=0.512,X^2=3.995,P=0.046)。结论南昌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感染血清阳性率;Hp感染与同居住人数多少、是否吸炯、就餐规律性等相关联:AB型血相比A型、B型和0型不易感染Hp;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中Hp感染率较低;Hp阳性率在献血人群中的情况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埘于完善献血标准、对了解南昌地区的献血队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10-112+116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情况。方法对扬州地区2015~2017年118 515例血液核酸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检测,采取8人份混合检测模式,阳性拆分单检,实验均设有内部对照品、质控、阴阳性对照,拆分阳性标本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一步确认。结果 2015~2017年共检出HBV-DNA阳性106例,阳性检出率0.09%;检出HIV-RNA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0.003%;未检出HCV-RNA阳性。HBV-DNA阳性送检标本经省血液中心确证为阳性100例,占94.34%,HIV-RNA阳性确证为阳性2例,占50.00%。18例上海科华HBV-DNA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率100.00%。结论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提高输血安全系数,保证用血安全,与酶联免疫检测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献血者资源,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In a survey carried out from 1985 through 1986, volunteer blood donors to The Greater New York Blood Program were tested for two surrogate markers for non-A, non-B hepatitis--elevation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and presence of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Stored serum samples from selected donors were also recently tested for antibody to hepatitis C virus (anti-HCV). Anti-HCV was detected in 0.9% to 1.4% of donors and was higher in black and Hispanic donors than in white donors. Anti-HCV prevalenc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 through the fourth decade of life, but decreased thereafter, possibly reflect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detectable antibody with time. Anti-HCV correlated with bot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These associations suggest that donor screening for elevation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and presence of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was, as expected, at least partial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ransfusion-associated non-A, non-B hepatitis. The detection of anti-HCV in donors who have neither an elevation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 nor presence of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suggests that donor screening for anti-HCV will further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fusion-associated hepat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