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γ-连环蛋白(γ-cat)的蛋白表达,了解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cad及γ-cat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观察临床病理参数。结果E-cad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γ-cat表达阳性率:正常大肠组﹥大肠腺瘤组,正常大肠组﹥大肠癌组;E-cad的膜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γ-cat的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组织中E-cad及γ-cat的表达率降低,但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组织中E-cad和γ-cat的表达下降与肿瘤相关。E-ca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γ-cat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因素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垂体腺瘤中VEGF的表达,结舍影像、病理检查结果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垂体腺瘤中VEGF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垂体腺瘤中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临床病理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非典型垂体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5岁.垂体瘤术后14年,视物模糊3个月,左眼视力丧失1周.14年前,患者因视物成双影,视物模糊2个月就诊,外院诊断为垂体腺瘤,行开颅垂体肿瘤切除.术后1年,上述症状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两次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垂体腺瘤.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视物成双影逐渐加重并于1周前出现左眼视力丧失.MRI提示垂体瘤术后改变,仍有肿瘤残余,侵及双侧额叶、蝶窦、筛窦.术中见肿瘤向额叶生长,向前达额极处,内侧越过中线向对侧生长.肿瘤包膜存在,边界清楚,表面颜色发黑,呈多结节状.鞍内肿瘤有陈旧性出血,肿瘤向后侵及垂体柄,可见包膜.  相似文献   

4.
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50例标本中PTTG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在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有一定表达,在正常垂体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原癌基因PTTG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Fascin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ascin及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4例侵袭性和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Fasicn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差异,以及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scin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Fascin蛋白表达及MVD计数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侵袭组中Fascin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瘤侵袭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秋 《安徽医学》2011,32(2):235-23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EMS)及腺肌症(adenomyo-sis,AMS)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人群以育龄妇女为主,它虽为良性疾病,但却具有恶性行为。因此,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具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产生原因,对于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有着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观察和体外实验显示内膜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细胞黏附分子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尤其是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仍有待深入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不易,治疗困难,易于复发,预后往往不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术中影像、内穿镜辅助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神经导航系统等领域进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了解MGMT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共138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大部分病变为无功能瘤(71%)和垂体大腺或巨大腺瘤(92.8%);43例(31.2%)病变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2例为复发性垂体腺瘤(8.7%)。79例病变判断为MGMT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垂体腺瘤的大小、是否复发或侵袭生长无明显相关。MGMT在泌乳素瘤中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25)和生长激素瘤组(P=0.043)。 结论 MGM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其在泌乳素瘤中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垂体腺瘤,提示替莫唑胺可能是难治性泌乳素瘤的另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Smad4、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mad4在胰腺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胰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4、E-cadherin及β-连环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8例胰腺导...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的表达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8例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78例垂体腺瘤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之间Bcl-2和Bax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侵袭组中Bcl-2的表达较非侵袭组显著增高,而Bax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Bcl-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Bax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主要是由于Bcl-2的抗凋亡效应的增强,并非Bax的促凋亡效应减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bFGF表达、血管形成与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FGF )表达、肿瘤血管形成在垂体腺瘤侵袭性中的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 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9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4例正常垂体腺组织中 bFGF的表达,并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免疫组化染色来计数垂体腺瘤的血管数量(微血管密度),探讨二者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结果:bFGF的表达、肿瘤血管形成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侵袭性垂体腺瘤bFGF表达水平、血管计数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与正常腺组织间则无显著差异(t=1.469,P>0.05);侵袭性腺瘤中bFGF表达水平与肿瘤微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0.361,P<0.05). 结论:bF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作用刺激垂体腺瘤生长与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侵袭垂体腺瘤和2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VEGF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系。【结论】VEGF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为临床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廖荣芳  李连 《医学综述》2009,15(22):3420-3423
侵袭性垂体腺瘤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一般垂体腺瘤均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常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可根据肿瘤类型不同,采取个性化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新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本文就目前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加以综述,为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和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方式的相互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在我院就诊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微腺瘤56例(20.7%),大腺瘤118例(43.7%),巨大腺瘤96例(35.6%);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40例(14.8%),生长激素(GH)腺瘤58例(21.5%),泌乳素(PRL)腺瘤57例(21.1%),垂体无功能腺瘤115例(42.6%);采用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260例(96.3%),采用开颅手术垂体腺瘤切除术6例(2.2%).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在垂体微腺瘤中的比例为3.6%,在垂体大腺瘤中的比例为20.4%,在垂体巨大腺瘤中为61.4%;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94.1%,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为58.8%.结论垂体腺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及术前分析手术的难易程度,从而避免损伤颈内动脉,提高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该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主要引起垂体激素分泌过量或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压迫鞍区重要结构等.该类型肿瘤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半数病例具有向周围正常结构颅骨、硬脑膜、海绵窦、蝶窦、鞍上、鞍旁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故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留".由于其侵袭性生长,导致其全切率低,复发率高,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1,2].本文就侵袭性垂体腺瘤在临床和基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非典型侵袭性垂体腺瘤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泛侵袭鞍旁、鞍上、蝶窦,尤其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少见,往往易误诊为脊索瘤。我们收集资料齐全的该肿瘤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23(代表侵袭性指标)及Ki-67(代表增殖性指标)表达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及Ki-67在46例垂体腺瘤(其中3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nm23表达率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明显低于非侵袭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83,P<0.05);Ki-67指数平均值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t=2.98,P<0.05);nm23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723,P<0.05)。结论侵袭和增殖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演进过程中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联合检测nm23和Ki-67的表达可作为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预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主要依靠影像学,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学检查。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影像学、神经内镜、术中导航的应用和发展、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水平的提高显著改善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还需要多学科干预和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依据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特性,研究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方法。方法 对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特点及放射学检查分析,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以额眶、额眶蝶及经口鼻蝶手术入路效果好,肿瘤侵袭海绵窦、三脑室、斜坡手术并发症多。手术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分切除6例,死亡1例。30例随访1-3年,22例恢复工作,8例生活自理,复发12例,最短半年,最长5年。结论 侵袭性垂性腺瘤是一种间变型肿瘤,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相当困难,术后复发率高,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法,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垂体腺瘤nm23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鹤春  任祖渊  苏长保  孙涛 《广东医学》2000,21(12):1032-1033
目的 探讨nm23基因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垂体腺瘤(其中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应用肿瘤侵袭抑制基因nm23和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KI-67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nm23的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明显低于非侵袭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nm23阴性表达组中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表明nm23的表达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nm23是反映垂体腺瘤侵袭性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与KI-67互补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复发的客观指标。用于指导垂体腺瘤术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